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GDP數據看「高質」步子怎麼邁

從GDP數據看「高質」步子怎麼邁

從GDP數據看「高質」步子怎麼邁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我國2017年GDP增速為6.9%,為7年來首次提速。同時,遼寧、內蒙古、天津三地因GDP上報數據不實,主動「擠水分」,核減財政經濟數據。

而在3月2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王國慶介紹說,2017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82萬億元,幾乎相當於全世界GDP排名第五至第十的六國總和,「交出一份很提氣的經濟年報」。

一方面是「不實」「摻水」,一方面又是「顏值高、氣質好」,GDP數據真是令人愛恨交加。

在我國經濟由「量」向「質」轉變的過程中,如何客觀對待GDP績效、讓全社會的創新動能「火力全開」,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不能再做「數字」文章了

在每年的統計中,經常出現各省份GDP數據相加總和超出全國GDP的現象。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註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藍逢輝看來,地方虛報GDP數據既有人為因素,也有體制問題。例如,「營改增」之前,營業稅屬於地方稅,而改革之後,中央和地方各分享增值稅的50%,倒逼地方「擠水分」。同時,數據虛報還存在財政分配體制之外的因素,需要繼續擠水分,以保證數據的健康真實。

對於2017年GDP提速,藍逢輝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得益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個全面」的有序推進,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加大。

地方主動「擠水分」,更與高質量發展這一宏觀背景的驅動密切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意味著,GDP增速不能充分反映經濟發展水平,以G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

「以前說『官出數字、數字出官』,GDP至上的政績觀是虛報GDP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國要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不能再在數字上做文章,實事求是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

他同時介紹,雖然GDP「擠水分」是局部現象,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中央正在制定新的考核、評價指標,以此改變這一現象。


發展質量需要有力保障

2017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會議反覆強調「高質量」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使得「高質量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郭雷認為,高質量發展需要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排在第一的就是創新,最終還是要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發展。

當下,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不斷加快,我國在信息技術、新材料、基因技術等領域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有些甚至已經從「跟跑」變成「領跑」。例如,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使用國,「出門不帶錢包」已成為我國老百姓生活日常。

科技創新為人們提供了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而人們對環境改善的願望極為迫切,也依賴科技創新來實現。但隨著新經濟新業態的不斷湧現,標準陳舊、監管滯後等問題日益突出,對保障和提高發展質量帶來新挑戰。

對此,劉尚希強調,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因此需要從科技創新、環境改善、標準跟進、監管有力四個方面予以保障。


創新「第一障礙」亟待突破

過去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碩果累累,但進入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企業依然屈指可數。

「創新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靠實幹干出來的,形式上的創新沒有意義,內容上的創新才是根本,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研發。」藍逢輝建議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多學多看,首先進行思想上的創新。

對於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科研人員積極性難以調動的問題,藍逢輝直言:「改革創新的第一障礙仍然是體制機制。」

無疑,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整體突破體制機制的束縛。企業天然就是創新主體,但企業的科技創新不是無源之水,大量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都在科研院所,需要打通從院所高校到企業之間的轉化通道。而這也意味著科研事業單位的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針對產學研結合中出現的諸多癥結,中央接連出台多個文件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但在劉尚希看來,科研單位仍未擺脫計劃體制的老框框,局部改革的成效不大,「要想獲得整體突破,必須進行科研事業單位體制改革」。

郭雷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和機制改革,激發各類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他建議,進一步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採取有力措施促進交叉科學研究,進一步改善創新環境、改進科技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鏈條,形成完善的創新體系和良好的學術生態。

來源:中科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大規模種植生物能源作物或能延緩氣候變化
骨髓移植手術讓我們變成怪物嗎?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