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學而第一》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論語》孔子弟子惟有有子、曾子二人稱子,閔子、冉子單稱子僅一見。

譯:先生說:「學能時時反覆習之,我心能不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遠而來,我心不更感到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因為這而惱怒,不也是一位修養有成德的君子嗎?」

錢穆先生認為,「本章乃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錢穆《論語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下引文皆出此書)。大體而言,年輕的時候,學而時習,學而不厭,每次複習都有所收穫,並為之愉悅。中年時,志同道合的朋友自遠方而來,教學相長,我知日廣,故可樂也。學至於深,而人有所不知,自己卻不會因此而惱怒,自知彌深,自信彌篤,達到之學的大境界。此為學習三境界。

「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學。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在本篇之首,實有深意。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於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學者讀《論語》,當知反求諸己之意。」

「孔門論學,範圍雖廣,然必兼心地修養與人格完成之兩義。」

「孔子之所啟示,乃屬一種通義,不受時限,通於古今,而義無不然,故為可貴。」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來從學者。《論語》有子、曾子不稱名,或疑《論語》多出於此兩人弟子所記,或是也。

孝弟: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弟、好,皆去聲。

本立而道生:君子凡事專用力於根本,根本既立,則其道自生。「孔子之學最重在道,所謂道,即人道,其本則在心。人道本於人心,如有孝弟之心,始可有孝弟之道。有仁心,即可有仁道。」(錢穆《論語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下引文皆出此書)但這裡並非是說,有了人心,便具有了人道,只能說有了人心便具備了人道的前提,要想道生,還需要「誘而促發之」、「護養而成全之」,正如錢穆先生所說「此皆有賴於學」。

為仁之本:「仁者,人群相處之道。孝弟乃仁之本,仁能有孝弟之心,自能有仁心仁道,猶木之生於根。」「孔子教人學為人,既學為仁。《論語》常言仁,欲識仁字意義,當通讀《論語》全書而細參之。」孔子所說的仁,既人與人相處的道理。仁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溫情和善意,而善事父母兄弟,是人心的開始,所以培養仁心應該從孝弟開始。孝弟之道,推廣開來便是普遍實行於人群的大道。

譯:有子說:「若一人善事自己的父母、兄弟,而會存心犯上,那麼必定很少了。若其人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那麼必定不會有。君子專力於根本,根本既立,其道自生。孝弟該是人道的根本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神秘深山墓碑上刻有一字,專家鑒定後欣喜若狂:陳園園墓被找到了!
011人活一口氣,養生先調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