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我的天!元宵和湯圓居然是有區別的?!

我的天!元宵和湯圓居然是有區別的?!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那麼問題來了,每逢正月十五,北方是吃元宵,南方是吃湯圓,可是湯圓和元宵怎麼看,怎麼像,別著急,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湯圓和元宵的區別在哪!




元宵和湯圓區別




簡而言之元宵是滾出來的,而湯圓是包出來的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過程如下: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機器就「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很薄、表面是乾的,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變糊。







南方的湯糰(北京人按四川習慣叫做湯圓)做法完全不同,倒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面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里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






湯糰餡含水量比元宵多,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包湯糰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擀麵杖。濕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糰。做得好的湯糰表面光滑發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湯糰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





 



除了最受歡迎,最經典的黑芝麻餡

小仙女們過元宵節


必備的當然是鮮花、水果餡湯圓


玫瑰、桂花、茉莉


香橙、草莓、山楂


聽起來就那麼清新可口

據說吃起來真的會滿口噙香呢






 



流沙包和奶黃包人人都愛

流沙湯圓和奶黃湯圓也應運而生


不得不感嘆這真是神操作了


肯定是廣東小夥伴發明的吧!


湖北和上海還流行吃鮮肉湯圓


無肉不歡的你

是不是也想嘗嘗呢?







<END>



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繼續給大家推薦《

歲時記:古詩詞里的節氣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此書收錄了作者詩詞鑒賞隨筆的精華,作者依照物候流轉、節氣變遷,精選了24首經典古詩詞,以它們作為切入點,由節氣、詩詞寫到歲月、人生,再到詩人、詞人在歷史背景里的命運。使此本散文集融人物小傳、文化隨筆、詩詞鑒賞於一體。讀來婉轉繾綣,一唱三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黃煌針對美國中醫師問題的回答
十大經典抗衰老中藥材,都在這了!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