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評:挪威的森林

書評: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一曲青春的讚歌

作者|貓君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往往能夠將人性挖掘到一定的高度,反之,只有當一部作品將人性挖掘到一定的高度,它才能有資格衝擊成為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的門檻。

對於大眾讀者,過於宏大的敘事和主題常常成為他們閱讀的攔路虎。從審美傾向上來說,讀者更容易接受和喜歡故事切入口小、個人色彩強烈的作品。在這個文學越來越「輕」的時代,人們日益追求快餐性的、以娛樂和功利為主的閱讀。這也是極易理解的事情——畢竟像《紅樓夢》和《百年孤獨》這類作品可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能力將其徹底讀得通透的。作家以及文學作品該如何在堅守自身品格的前提下,抓住讀者,適應新的時代和大眾文化與心理的需要,開拓出新的文學疆域,成為目前文學發展的前沿問題。

許多人都讀過當今日本文學旗手村上春樹最負盛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可以說,這本書甚至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無可否認,《挪》是一本極好的小說。

因為它做到了將宏達的思想意蘊和深層次的人性表達完美而又極為含蓄地融合在主人公渡邊這個非常平凡的大學生的故事上。看過本書介紹的人或許都能夠知道,這本小說帶有強烈的村上的個人色彩,甚至可以說帶有一定的自傳性。因此小說本身極具代入感。

《挪》對人性的解讀十分繁複而又呈現多層次的格局。村上說過,寫這本小說是因為在37歲那年——即小說開頭乘坐飛機時的主人公渡邊的年齡,那年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青春流逝,於是產生了對青春進行悼念的情緒,從而迸發了本書的寫作衝動。縱觀全書,也儘是關於青春。本書有兩大主題,即青春的孤獨和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這種迷失帶有青春期的普遍性,這也是小說《挪威的森林》持續人氣的原因之一。就如有16歲的幻想少男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憫的少男少女存在,就有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讀者。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無法確定自己在周圍世界中的位置的19歲左右的渡邊迷失了;對什麼都不明白,甚至表達都有困難的20歲直子迷失了;永遠17歲的木月迷失了;「頭腦的螺絲不知飛到哪裡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澤、初美也都在青者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綠子不曾迷失自己,對於綠子來說,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將那一顆顆緊閉的心靈之門敲得"咚咚"的衝動。對作者村上春樹來說,綠子是一片綠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乾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護理病人和夜書屋中不斷勞作的痛苦。一如基督耶穌,是作者懸設的拯救者。拯救者是蒙著痛苦來擺脫迷茫的陷阱的。當然,綠子也並不完全等同於耶穌,她的身上還有那種來源於本我的快樂。

但是對這種青春期迷失的救贖,作者卻給出了相同且簡單的方式,即戀愛、友情、逃避和幻想,這種簡單而相同的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收穫了成功,在另一些人身上卻收穫了失敗。木月選擇了直子的愛情和渡邊的友情進行自我的救贖,收穫的是死亡。直子選擇的是渡邊的愛情和玲子的友情還有逃避,但終因她是木月的一部分,對木月的死負有直接責任這無可救贖的理由而仍舊收穫的是死亡是失敗。與此相對,玲子選擇的是丈夫的愛情,也沒有成功,住進了"阿美寮"療養;選擇了"阿美寮"的逃避,也沒有成功,在這裡一住八年;選擇了直子和渡邊的友情,並且抱著不願在「阿美寮」待到「發霉」的決心,衝出了迷失的沙漠。回歸到了人間,取得了救贖的成功。

從小說《挪威的森林》中出場人物的自我救贖的成功與否中我們看到,玲子和渡邊的自我救贖成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對他人的救贖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青春述茫的救贖之路不是兩性的情愛,而是對社會、對他人的關愛。

年輕一代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較少,他們很容易迷失在豐富的物質世界中,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現實世界的挑戰。他們不再面臨困難,相互之間難以交流,這不僅僅是日本的現狀,在世界範圍都可以看到年輕人自我封閉,陷入一種孤獨的狀態。《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戀人木月所以採用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無非是兩人一直處於近乎於與外界隔絕的環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無法同紛繁複雜的外界溝通。在發現自己無法融入現實生活的時候,木月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而直子在木月死後一直在拚命掙扎,想從木月之死的陰影中走出,想敞開胸懷接納更豐富的世界;書中有對直子所在的療養院優美自然風光的大段描寫,在這個如詩如夢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與現實對立的陌生的心靈世界。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個世界對於直子只是一個夢,儘管直子在這個夢中掙扎,但現實世界與夢的世界的對立、糾纏,使直子內心深處的痛楚和靈魂掙扎得更辛苦,最後只能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逃避這種痛苦;就連活潑好動的綠子,也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感覺被拋棄的孤獨,不止一次訴說。而主人公渡邊,心裡更是始終懷抱巨大的孤獨在人生旅途中踽踽獨行。作家以蒼涼悲壯的筆觸著意刻劃渡邊與直子之間委婉纏綿的精神苦戀。直子用她純樸火熱的愛情、以身殉情的悲劇人生,抒寫了一代人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和煉獄般的精神歷程。

當渡邊和直子一同在街頭漫無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成長的創痛隱隱浮現,身旁洶湧而過的車流和喧鬧的市聲帶著城市的氣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構成了空曠又擁擠的環境,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在作者舉重若輕的敘述背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但歷經了青春的孤獨與自我救贖,主人公渡邊變成了什麼模樣?作者沒有交代小說便已經戛然而止,使人意猶未盡,浮想聯翩。但我想這卻是最好的結尾,它象徵著青春擁有著無數的不確定性,但青春每個人也只有一個,它的樣子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答案。渡邊經歷過種種逆境與艱辛,探求與告別,終於明白自己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和什麼樣的人,那就是有綠子的生活。

綠子,可以說是作品中惟一特別的存在,不同於直子的多愁善感,初美的委曲求全,玲子的飽經滄桑,她陽光明媚,敢愛敢恨,充滿生機與活力,就像照進森林裡的一束耀眼的光芒。文中寫渡邊與綠子初遇時對綠子的形容是「就像剛剛迎著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是綠子的價值,也是她的獨特。在這個灰暗的成長大背景下,她就是屬於那波脫離了森林的人,也把徘徊在森林邊緣的渡邊拯救了出來,承擔著拯救的作用。

我們談《挪》其實也不僅在談論一部小說,更應該從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村上春樹,寫著精鍊平簡的文字,卻有著清麗流暢的韻味,觸及靈魂,帶給我們思考與感動,未知與成長。

(本文根據網上資料及原著內容撰寫)

這個寒冷的季節因你的關注而變得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第1夜——到底什麼才是你要的愛情
好萊塢山腳下製作電影的中國女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