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集結資本衝刺上市,同在農業領域的中洋憑什麼對「旅行魚」說「不」?

集結資本衝刺上市,同在農業領域的中洋憑什麼對「旅行魚」說「不」?

廣告

廣告

當代水產報道:

隔絕了室外凜冽的寒意,冬日裡江蘇海安金磚酒店內依然十分溫暖。

而在這棟海安縣標誌性建築內,「養」了30多年魚的江蘇中洋集團總裁錢曉明談起他的漁業王國,仍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而讓他更興奮的是,他的未來上市夢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現實。

「我們正計劃在漁業板塊單獨上市。」江蘇中洋集團總裁錢曉明表示。

據悉,目前中洋集團已經與平安財智、海通證券等開展資本層面的合作,未來計劃漁業板塊單獨上市,打造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魚類食材全品類全產業鏈經營企業。

小小魚兒何以做到上市規模,身在農業領域的中洋漁業又該如何規避自然風險?

中洋集團已在現代漁業領域摸爬滾打30年,一步一步成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成為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會長單位,獲得了江蘇省質量獎,成為國家標準的制訂者,擁有70%的產品市場覆蓋率,已然建立了自己的現代漁業全產業鏈和防控機制。

小魚兒,大產業

中洋現代漁業是中洋的第一產業,以其河豚魚等長江珍稀魚類養殖而聞名。

常言道:「拚死吃河豚」。由於劇毒的河豚毒素,儘管肉質鮮美,河豚魚仍較少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有多少人能想到,就是這樣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小魚,背後竟隱藏著巨大市場潛力。

據錢曉明介紹,河豚魚肉質鮮美,3000多年來,江浙滬一帶的消費者一直都有食用河豚魚的習慣,對河豚魚有著習慣性的需求,而全國性的市場則是一個潛在的市場,消費者對河豚魚有著獵奇性的需求。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部分養殖河豚魚的無限趨向無毒化,市場對河豚魚的需求量已經大大增加。「過去我們每年能賣5000噸河豚已經很不錯了,但現在需求超過1萬噸」。

另有中國河豚魚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河豚魚產量在3萬多噸,年產值高達100億元。很難想像,價值百億元的河豚魚產業此前因為有劇毒而被整整「封殺」了26年。一邊是禁令,另一邊又是國內外市場龐大的消費需求。就在2016年9月5日,國家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部委聯合簽發《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終於讓河豚魚產業「有條件解禁」了。雖然目前只有兩個品種被合法化,但對整個河豚魚產業而言,無疑是個重磅消息。

不過目前,光明正大地在國內市場既可以養殖又可以合法出售河豚魚加工產品的公司依舊不多,而中洋集團已經成為全國首家具備雙資質的企業。近年農業部首批公布的12家養殖基地名單中,江蘇中洋集團總部基地與廣東基地榜上有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文公布的第一批加工產品可上市的養殖河豚魚加工企業中,中洋集團也是其中一家。

「河豚魚養殖的技術門檻很高,特別是河豚魚養殖有個不可逾越的問題,即有毒和無毒的問題。但換個角度思考,技術門檻高也意味著河豚魚養殖不會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養河豚魚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錢曉明坦言。

「河豚魚渾身是寶。無毒河豚肉質鮮美,誘惑舌尖。而開發養殖有毒河豚又可以提取河豚毒素,成為科研至寶。」錢曉明說。據科研文獻表明,高純度的河豚毒素,具有很高的醫藥和商業價值。隨著海洋藥物的開發,河豚毒素在臨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是神經生物學和生理學研究及其應用的特效藥物原料。

「河豚毒素只能從野生河豚中提取,並且數量極少,價格遠高於鑽石。」錢曉明表示,如果能夠批量養殖劇毒的河豚魚,同時用生物的方法將毒素提取出來,河豚毒素的銷售價格就會較大幅度下降,老百姓就能夠用得起了,這項技術中洋已經完全掌握,並已正式啟動開發。

漁業養殖自然風險怎麼規避?

雖然中洋現代漁業的版圖擴大,未來前景無限,但作為一家農業領域的企業,一談起上市計劃,還是有人憚於農業企業的風險控制。例如近年來,農業知名上市企業獐子島此前的「旅行扇貝」事件即為典型一例。

2014年下半年,獐子島鬧出「扇貝去哪兒」事件,根據證監會核查公布,未發現獐子島2011年底播蝦夷扇貝苗種採購、底播過程中存在虛假等不規範行為,由此引發市場猜測,獐子島股價一路狂跌。2017年,獐子島再次上演所謂扇貝「跑路」2.0版,又一次引爆市場輿論。

那麼,中洋集團漁業養殖的自然風險又該如何規避呢?

對此,錢曉明表示,生態化養殖、工業化養殖、集約化養殖是中洋漁業規避自然災害的「制勝法寶」。

據了解,中洋漁業工業化養殖,不僅可以規避自然災害,同時,由於魚類病毒傳播依賴的是水,通過工廠化設施不僅可以控制水質,還可以在物理上隔開魚群,杜絕病毒大規模傳染。

當然,工業化養殖的起點,是對魚種及養殖技術的研究,是大量科研資金和設備設施的投入。據了解,中洋集團累計投入建成了100多萬平方米的工廠化養殖設施建設,養殖生產車間里,魚池水來自地下300至1000米,並配備高密度循環水養殖設施,為魚類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水質環境。此外,通過創新整合現代化設施、智能化設備、工業化養殖,中洋集團還將工業化養殖進一步升級為更現代化的集約化養殖。

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以中洋集團自主開發的集約化養殖模式每噸用水量節約98.5%,用電量節約82%,並將每平方米單位樣值效率提高了13.2倍。

目前中洋集團現代漁業以江蘇海安濱海新區為總部基地,以在「合適的地方養合適的魚」為戰略指引,先後在廣東、湖北、貴州、雲南等地開發養殖基地。

「都在工廠里的水池中養著,魚能夠跑到哪裡去呢?」錢曉明說。

在工業化、規模化的同時,自然條件的重要性仍不能忽視。錢曉明表示,在「合適的地方養合適的魚」,就養殖本身,除了江蘇海安總部基地大本營,目前中洋在廣東有河豚魚養殖基地,在湖北有鰣魚養殖基地等。

此外,除了「住」得好,還必須「吃」得好。中洋集團倡導水產飼料的營養化、功能化,為了魚類的「健康」,中洋集團還專門投產了自己的動物營養飼料中心,每年可生產數萬噸功能性營養飼料。

良好的水質環境,科學的飼料餵養,錢曉明為他的漁業王國打造了一個優質的生存環境,而中洋人提出了產品質量無毒素、無污染、無葯殘的苛刻標準,全程可追溯的機制,無疑是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強大福音。

著眼發展全產業鏈

打造品牌影響力

「在我國漁業產業中,有不少地域性的品牌,如陽澄湖大閘蟹等,但目前尚無一家漁業企業能單獨扛起一個廣為人知的全品類漁業品牌。」錢曉明表示,未來中洋將著眼發展現代漁業全產業鏈,打造「中洋」、「中洋河豚」、「中洋魚天下」品牌影響力。2017年,「中洋河豚」以79.48億元成為中國十大農業品牌,成為中國漁業水產最強品牌。

據了解,中洋現代漁業雖然以河豚魚養殖為主導產業,但其養殖品種並不僅限於河豚魚。三十年來,中洋集團把開發的觸角伸向「長江三鮮」的刀魚、鰣魚,以及河豚魚、鱘魚、鱷魚、娃娃魚、胭脂魚、松江鱸魚、龍紋斑、銀鱈魚等國內外珍稀魚類和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形成了國內外珍稀特色魚類大家族46個品種,實現了12個品種的規模化養殖,中洋現代漁業王國的版圖也隨之越來越大。

不僅如此,錢曉明透露,目前中洋現代漁業已經形成了集科研、遺傳育種、苗種培育、營養飼料、養殖生產、魚類加工、冷鏈物流、市場銷售、生物工程、漁業旅遊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建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產業鏈豐富完整、各環節緊密聯繫的中洋現代漁業科技產業園。

錢曉明表示:「中洋河豚」與「中洋魚天下」未來的發展戰略將深耕上海,遞進輻射全國,拓展海外市場,在開設示範店、發展加盟店的同時,擴大酒店直供,進駐城鄉超市,全面進軍都市大型社區農貿市場,以及企業、高校、軍營團餐直供和線上市場;將來在規範化運營下進入資本市場,通過產業和資本的結合實現跨越發展,將農業板塊單獨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魚類食材的全品類全產業鏈經營企業。

轉載聲明

本文來源:《 國際金融報 》,轉載請註明出處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氏水產商務網 的精彩文章:

女子低價買到實心海參,水產店老闆:麵粉做的
進口的「蝦兵蟹將」不敵進口魚

TAG:騰氏水產商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