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人類簡史》的中信出版社轉型初見成效,知識付費 App項目年收入超過7000萬

出《人類簡史》的中信出版社轉型初見成效,知識付費 App項目年收入超過7000萬

《人類簡史》是近幾年最流行的圖書之一,常年排在暢銷榜前幾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出版這本圖書的中信出版集團誕生於1988年,是一個成立僅30年的年輕公司。

經過不斷的自我革新,中信出版集團從一個小型的專業出版,推出了多部暢銷書,成為了讀者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去年8月16日,中信出版集團更是高調上線「中信書院」App,提供知識服務產品,企業從單一的知識產權運營商開始向綜合文化服務商轉變。

知識服務是當今的熱門領域,作為最早一批入場的傳統出版企業,中信書院項目到底表現如何呢?對此,中信出版集團副總編輯,電子業務主管盧俊透露,中信書院的知識服務業務年收入超過了7000萬元,可以說是大獲成功了。

盧梭是中信書院項目的負責人,擔任其中一個知識服務欄目《閱讀時差》的主編工作。該欄目上線20天銷售便已過萬,受到讀者的好評。以此同時,中信書院的總用戶量已經超過了300萬人。

(中信書院App頁面)

《閱讀時差》欄目的定位是:中國認知全球新知快速、系統、具前瞻視野的知識服務產品。欄目團隊從中信出版集團簽約的引進圖書中,選出一份全球最新的認知清單,每周從清單中精選5本,聘請專業領域人員擔任講述人,將圖書內容製作成一個15min時長的音頻知識產品。

中信出版集團每年出版約1300種圖書,就算是總編輯,也不可能每本都認真讀完。但《閱讀時差》會梳理碎片化的知識點,整合成新的知識脈絡,大大縮短用戶的學習時間和難度。盧梭說:「多年前我一無所知,在做出版的過程中,接受者知識的洗禮,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我把每天接觸到的大量的非系統的知識和信息,經過我的大腦進行篩選和加工過得內容,分享給讀者,所以我對產品的內容價值稀缺性充滿了信心。」

(出版人盧俊)

為保證欄目質量,《閱讀時差》的製作過程,保留了「三審三校」機制,內容編輯團隊超過5人。團隊曾多次與全球知名教育企業研討交流,分析音頻課程特點,通過對產品嚴謹而細緻的打磨,讓讀者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對此,他們還總結了品質控制的操作規程:

1、知識服務產品的交流感。音頻類知識服務要與用戶建立交流感,絕不是像面對百萬觀眾一樣,說大家好;而要像對一個用戶講,說你好。不是居高而下地宣讀,而是平等地交流、分享。流暢的交流感,可以讓讀者更快接受知識信息。

2、知識服務產品的段落感與節奏感。文本的段落感,很容易被人眼識別,但音頻服務必須通過語音提示或者音樂的搭配,來塑造段落。段落感不明顯,或者節奏混亂,會造成聽眾的疲倦,收聽效果大大折扣。

3、對重點進行多次重複。英美大學在線課程的設計者認為,不斷強調和重複知識點,不但可以增強用戶的記憶,還能提升學習獲得感,讓用戶產生自我激勵的暗示,增加學習動力。

4、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圖譜。建立知識圖譜是一個人認知的必要過程,衝浪似的信息瀏覽,學習效果差。所以,幫助用戶通過信息和知識的合併同類項,剔除無用信息,將知識點寫入用戶的認知體系是團隊的重要目標。

(閱讀時差欄目頁面)

中信書院團隊對知識付費領域的探索,對傳統出版跨媒體融合發展具有良好的參考意義,其盈利狀況,也讓出版業同僚看到了轉型知識服務商的曙光。傳統出版行業擁有大量優秀的版權資源,從業人員素質較高,在製作知識產品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面對當代人對知識產品的需求,儘早進入知識付費領域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End-

本文由郵書作者 霧海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郵書 的精彩文章:

AR和VR有什麼不同?做一本 AR 圖書需要多少錢?

TAG:郵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