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見的「春捂」誤區如此多!你真的「捂」對了嗎?

常見的「春捂」誤區如此多!你真的「捂」對了嗎?

GIF

「常見的「春捂」誤區如此多!

你真的「捂」對了嗎?」

from 玊玊

◆◆

為愛痴狂

 少女小漁劉若英的美麗與哀愁

劉若英 

00:00/05:05

春節後,溫度逐步回升,大街上甩掉冬衣,清涼上陣的大有人在,單衣,單鞋,露腳踝,小編看著都哆嗦。

等冷空氣殺個回馬槍,裹棉襖都來不及,等著感冒的「寵愛」吧。

因而在這氣候多變,乍暖還寒時,要特別注意添衣保暖,避免感冒、誘發疾病。適當「春捂」,是個好方法。

但是「春捂」可不是簡單的「多穿衣物」,如何「捂」得恰到好處,這都是有講究的。

GIF

01

如何正確的「捂」

春捂不是多穿點衣服那麼簡單。稍不注意,可能會捂的不夠或者捂過了。捂哪兒、捂多少、捂多久?這都是要注意的事兒。

早晚捂,變天捂

早晚要捂,變天尤其要捂。到了春天,由於氣候還不穩定,「春寒料峭」有時春天比冬天感覺還冷,尤其早晚溫度低,需要注意保暖。

養成每天查看天氣預報的習慣,若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需提前一兩天先增添衣物捂起來;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盡量少脫衣;不要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脫掉冬裝,更不要急著只穿單衣。

重點捂五個位置

春捂不是穿棉襖,包滿全身反而容易讓身體變得虛弱,捂的位置有重點:頸部、手腕、腰眼、肚臍和腳這五個部位需要重點捂。

頸部保暖可預防寒邪入侵,減少感冒發生;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而心經的原穴——神門就在手腕;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

以肚臍為中心的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腳最易受到寒邪侵襲,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暖和起來,穿暖合的鞋襪,千萬不要露腳踝。

從上到下,從外到里

由於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所以宜「上薄下厚」,即先減上衣,後減下裝和鞋襪,先減外套再減秋衣,一件一件地減。

除穿衣保暖外,不宜過早摘掉帽子、圍巾,以免遭受風寒,引發頭痛、感冒、傷風。

著裝宜松

緊身的衣物,阻礙氣血流動,容易把陽氣鬱住,身體會更冷。穿保暖又柔軟透氣寬鬆的衣服最好。

春捂不宜過度

注意度,捂得太過會導致鼻腔、牙齦、腸道、呼吸道上火。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溫度變化來定捂到什麼時候:

首先看溫度。如果溫度高於15℃,就可以適當脫掉一些衣服,但如果溫度低於10℃,還是先讓厚衣服多陪伴幾天吧。如果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了。

再則看體質。一般來說,天氣的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體熱的人如果「捂」了後身體容易出汗,就可以少捂幾天;老人和一些體質偏寒的人,「捂」著沒有身體冒汗、咽喉發乾,可以多捂幾天。

02

【「春捂」的注意事項】

在正確地「春捂」同時,還應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體育鍛煉、合理飲食和調節心態:

輕量運動,增強體質

不宜過早加大運動量,避免體內能量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

建議大家可以從輕量級運動入手,如太極拳、健身操、踏青徒步等,能有效地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利於抵抗春寒的侵襲,鍛煉時間宜在下午氣溫回暖後進行。

GIF

飲食調整

春天飲食宜清淡、甘(如棗、山藥、大米、小米、薏米、紅薯、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溫,避免食用過多油炸和肥甘厚膩的食品。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通暢腸道。適當喝薑茶或薑湯,增加大蒜、洋蔥、芹菜等食物,幫助人體殺菌防病。

戒怒,保持心態平和

春養肝,要戒怒。春季肝陽亢盛,如果情緒過於急躁或者起伏過大,容易傷到脾臟。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頤堂 的精彩文章:

消化不良了,試試這些方法

TAG:龍頤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