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職業信仰的人,難成大器!

沒有職業信仰的人,難成大器!

來源:問題管理研習社

作者:殷祥

美國著名軍事統帥巴頓說過:「我離不開戰場,那裡有我的信仰。」

英國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我相信,信仰是我們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即等於反對我們一切創造力量的精神源泉。」

中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說過:「舞蹈是什麼?是語言、是信仰、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任何一位名人、名家在對自己工作地投入都是那麼的痴迷,他(她)們歷經困苦,卻無怨無悔,像用對生命一樣負責地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那是因為他(她)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信仰有熱愛。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因為堅持這種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託。信仰是心中的綠洲!

01

信:相信;仰:敬仰;信仰:對一種世界觀、人生觀,相信並敬仰,在生活中按照所信仰的世界觀、人生觀行事做人。不能照做,不叫真信仰。不同的信仰,決定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出發點,也決定了他的所作所為,將來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一提起信仰這個名詞,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宗教,有很多人都有宗教信仰,對各種宗教的神靈,心中都充滿了虔誠。宗教可以是一種信仰,愛情可以是一種信仰,職業也可以是一種信仰。真正能把自己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信仰,那會增加我們的幸福感。職業信仰的樹立可以為我們堅定未來的目光,讓人生充滿著外在物質無法填補的內在精神的激蕩!

在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的演變中,很多職業變得功利化、浮躁、人們信奉金錢教,教主叫「money」。這個教主可以讓我們緊緊的追隨他,願意迷失自我、願意在他的驅使下做出許多違背初衷的事。職業信仰的缺失,我們彼此之間嚴重的缺乏信任,冷漠、無情和不負責任態度已經成了我們的面具。

現在看看很多人面對工作、面對服務對象,都是基於今天賺的多少來決定應該投入多少,基於能獲取什麼而決定會出賣什麼。有了職業的信仰,才會有信仰的職業;最嚴峻的代價是,缺失了職業信仰,我們每個人都得為道德淪喪而買單。

02

身在職場,有太多的人缺乏職業信仰,缺乏對自己職業的敬畏感。在大多數人看來,信仰與職業無關,工作只是養活自己、賺錢或混飯吃的一種方式,職業也只是一個飯碗而已。職業信仰是任何一個行業、職業最重要的內在精神,沒有信仰的職業和一個沒有職業信仰的職業追求者,是不可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去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的。

新年過來,去人才市場招聘,我們公司的招聘展位被安排在了緊臨廁所的一條通道上。廁所門外的一片區域,倒成了很多應聘者們三三兩兩聚集討論的臨時集合點。由於靠的近,我聽到很多應聘者的真實想法。

這是三個求職的小夥子在廁所門外的一段簡短對話。

一人說:「怎麼樣,找到合適的沒有?」

另一人應:「還沒有,那些招聘的廢話多得很,講一堆,最後才講待遇,把錢講清楚最重要,浪費表情。」

發問的那人又說:「是啊,說那麼多沒用的。」

又一人插話:「走走走,不行過兩天在看吧。」

當下有很多年輕人在自己今後到底要從事什麼職業,選擇什麼工作上缺乏認真對待。的確,錢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沒有錢,生活的物質水平就會低,錢變成了當下許多人對工作的衡量標準。當眼中緊盯住錢時,我們便會對其他的信息條件有所忽略,眼光不免就會變得短淺,錢會遮目。

也常常聽到有人說:「騎驢找馬!」這些人總是在將現在所在的單位、現在所做的工作,視作臨時的落腳點。當工作都被視為無趣時,又怎能夠全力已赴地去面對當下的職業和工作。

03

在我的家鄉揚州,有一座建於1904年吳道台宅第,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我在其中一扇門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副對聯,「醫先品德而後學問」,「士先器識而後文章」,不禁引發了我的深思。

一個人如果在精神層面無所依、無所畏,必定受制於感官上的慾望。魯迅說:「面對人生或社會的問題,中國人先是「不敢」看,然後是「不能」看,最後就「視而不見」了。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其實信仰職業,是人們內心中的一種境界,一種心態。有人說,這是一個缺乏信仰,不談信仰的年代,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我覺得職業上的信仰又比任何時候迫切的需要回歸。這可能是一種社會現象,或許我們的綿薄之力,並不能起到太大的改變。

04

作為一名職業培訓師,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沉浸於職場多年的職業培訓師,應該有責任將更多好的價值觀、思想、方法、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學習了解,這也是我的職業信仰。我們今天的努力很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軌跡,將來也會有更多的人受到影響改變,從而使他(她)們變得更加優秀。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說過:「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

人類最充沛的幸福感是來自精神狀態,統攝精神的最高力量就是信仰。我們需要信仰的支撐,才能使我們的精神不動搖地維繫我們的理想世界,有了理想世界,我們才能安於有缺陷的現實生活。

05

追求信仰不一定是轟轟烈烈,而是一個漫長、漸積的過程。信仰包含著信仰者對未來美好理想的追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信仰往往會越來越強化,除非你的信仰是虛假的。

一個人非常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認真地做好現在的每一件工作,這樣,他會把一件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創造力。從而讓自己把每一天的工作轉變成為有價值有意義並且充滿樂趣的一種體驗。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綠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信仰不是目標,也不是使命之類的東西,它是一種生活的狀態和願景。信仰不是被實現的,而是一種在路上的過程,是被用來永遠追求的。因為有了信仰,人的思想就會充實,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如何去做,因為充實,內心就有了真實的快樂。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經審視,有負此生。」不花時間去思考自我和生命的意義,很容易輕易地被捲入時代的浪潮。不要因為「別人擁有,所以我也要有」而決定自己的消費;也不要因為「別人這麼過,所以我也要這麼過」而決定自己的人生。

小夥伴們,試問一下自己心中有職業信仰嗎?我是問題管理研習社殷祥,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一起互動交流。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題管理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走心的年感,有沒有你

TAG:問題管理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