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中的剪紙

記憶中的剪紙

老話說,「」天下十三省,能不過蔚州人」。剪紙便是蔚縣人的一大「能」。

蔚縣剪紙的源頭,要從被當地俗稱為「剪窗戶花」說起。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到了今天,窗花已悄然走下了窗戶,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收藏品。

據傳,早前蔚縣人也是用剪刀剪窗花,是從一位叫劉老布的銀匠開始改用刀刻。銀匠是用刻刀在銀飾上刻花紋的,劉老布見窗花好看,可自己只會使刻刀,便索性用刀刻窗花。誰知,刻出來的窗花更精細、也更省時。從此,人們也便改用刻刀刻窗花了,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

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它是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色剪紙,其工藝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六道工序。 一、畫樣:也叫起稿。蔚縣剪紙藝人設計的圖稿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沿用老樣子;二是借鑒其他花樣;三是自己創作。民間剪紙藝人的文化水平較低,沒有繪畫基礎,通過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領悟來設計圖稿,每一位剪紙藝人都是一位生活味十足的畫家! 二、固定與熏樣:將畫好的樣子訂在宣紙上並用剪子按著樣子的大小分成小塊,用清水打濕,然後用點燃的蠟燭或白紙進行煙熏,在白紙上留下一個「黑樣」成為刻制時的樣模。 三、刻制:藝人刻制剪紙時,對於坐姿、握刀有嚴格的要求:身子必須保持正直。執刀時,與紙面垂直。下刀時,剛勁有力。走刀時,流暢圓活。刻出來的圖案上不能留下任何毛邊,也不能刻斷一根線。刻時要先刻細處後刻粗處,先刻中間後刻四邊。蔚縣剪紙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刻和陽刻巧妙結合,使得作品玲瓏剔透,層次分明。 四、點染:藝人們的行話叫點染,也有的叫點彩。藝人在點染時也有嚴格的程序和要求:首先端坐在桌前,將刻好的作品分離,一般一次染四張,多時也可染八張,擺放在乾淨的報紙上。將所需的顏色分別放在不同的酒盅內,顏色分黃、粉、綠、煙紫、連青五種原色,原色可再調出三十多種顏色。在染色前,先要在裁下的廢紙邊上試色。點染用的工具就是分為大、中、小三號的毛筆,一支筆一個色,筆之間不能互用。握筆與握刀姿勢一樣,筆要直,根據作品要染面積的大小,決定從色盅中沾色的多少和點染時運筆的快慢,保證不碰色、不串色。上色的順序一般是由淺到深,先暖後冷,先上面積大的,然後再配其他色。同時,還要用一張廢紙隨時吸去和擦拭過飽和的顏料,防止過分滲透。可見,點彩技藝的工序和方法十分講究,要求色工心細認真、穩靜手靈,並對色彩有很高的敏感度。 五、分檢:即將刻好、染好的作品輕輕揉動,使之互相脫離,然後再一張張地揭開。將揭開的剪紙作品夾在一張稍大些的透明宣紙中,再裝入事先準備好的封皮內。 六、裝裱:藝人們常用像框、紙版和捲軸等材料裝裱,這樣使剪紙作品易於保存、攜帶方便,成為具有藝術收藏價值的精美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

蔚縣剪紙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農民藝術家之手,種類有戲曲人物,鳥蟲魚獸,還有對農村現實生活的描繪等,這些作品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璀璨,渾厚中有細膩,纖巧里顯純樸,把它貼在紙窗上,透過戶外陽光的照射,分外玲瓏剔透,五彩繽紛,顯得特別的鮮靈活脫,別具有一種歡快、明朗、清新的情趣。

王老賞之於蔚縣,猶於魯迅之於紹興。 是蔚縣剪紙世術開宗立派的人物。一代剪紙藝術宗師----頭戴一頂白氈帽,身穿草灰色大襟襖,下身是傳統大襠褲,腳蹬一雙白氈鞋,一位地道的農民,一輩子沒有脫離農事,剪紙只是農忙後的第二職業,卻上升為他的第一生命。

王老賞從改進刀具入手,提高刀刻藝術,使之更加精細。他自製了開關不同的上百把窗花刻刀,他說,一個窗花藝人的作品如何,看看他的刀具就知道大概了。他運刀如神,只憑著粗略的畫稿就能創造性地完成作品。王老賞是他那個時期的蔚縣剪紙藝術的集大成者,蔚縣剪紙藝術在他手裡完全形成了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剪紙藝術品種的獨特風格。

高佃亮,河北省蔚縣人,著名剪紙藝術家。高佃亮自幼受環境、家庭熏陶。幼年即步入剪紙藝園。得多家名師指教,從傳統繪畫、戲曲、宗教藝術、民間藝術諸多領域中吸取精華灌注在自己的剪紙藝術中,刻其形、表其神、手法多變,細緻入微,色彩斑斕,妙趣橫生。將已有200年歷史的蔚縣剪紙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在剪紙的適用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道路上開闢了新徑,擴大了剪紙藝術的天空,1997年刻制的長54米,高1.8米的剪紙巨卷《清明上河圖》,開創了我國剪紙歷史的新紀元。

蔚縣剪紙題材廣泛,意寓深長,生活氣息濃郁。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祈納還是來源於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再現,還是用於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設計、細緻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艷的獨特點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

剪紙是中華傳統的民間藝術,用各種顏色的紙剪出來不同的圖案,寓意不同。蔚縣剪紙被譽為「中華民族一種美麗的象徵性符號」,其經典種類多達6000多種,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剪紙不但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而且展示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剪紙,將這種藝術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嵐小築 的精彩文章:

TAG:觀嵐小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