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六經辨證慢性萎縮性胃炎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六經辨證慢性萎縮性胃炎

今天學習白頭翁湯治療附件炎案

白頭翁湯很好用,但因為大家受思維的局限,恐怕在座的很多醫生還沒用過白頭翁湯。其實只要明白白頭翁湯治療的是厥陰病,是涼血熱,解血分熱毒的一張方,臨床上你就會用白頭翁湯了。

舉例來看:一名中年婦女,少腹摸著有條索狀物,按之壓痛,這是第一個癥狀。第二個癥狀就是黃帶比較多而且異味很大。西醫診斷為附件炎。

前面有兩個大夫開了兩張方。第一個醫生用三妙散加減,用三妙散沒錯。黃帶多而且味大這不是濕熱下注嗎?第一個大夫想到三妙散應當說這個辨證思維基本上是對的,但是療效不好。

第二個大夫用的是《金匱要略》里的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在《金匱要略》里是治療妊娠癥病的。是活血化瘀利水的一張方子。第二個大夫用桂枝茯苓丸應該說比第一個大夫用三妙散更接近於正確。

第一個大夫只想到了濕熱下注,忽視了癥瘕積聚。少腹部摸著有條索狀物,我們中醫講這是癥瘕積聚,有瘀血。第二個大夫想到了,用了桂枝茯苓丸,而且桂枝茯苓丸同時還有利水利濕的作用。這個方子比第一個大夫開得要好。但是也沒效。

我是第三個大夫,我看前兩個大夫開得方子基本上是合理的。病人的癥狀、體征、脈象沒有很特殊的地方,所以思考了很長時間最後才把辨證的著眼點放在了舌質。病人舌質深紅,就憑舌質深紅判斷熱毒郁滯在厥陰血分。

附件炎是少腹的病變,厥陰肝經走少腹環繞陰器,少腹是厥陰肝經所主的部位,所以我診斷這是厥陰病,熱毒鬱結在厥陰。用白頭翁湯加減,但白頭翁湯中缺少活血化瘀散結的藥物,所以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了五靈脂、元胡,共6味葯。服後效果明顯,3付葯後雖然仍有包塊,但疼痛明顯減輕,黃帶也減少。6付葯就痊癒了。

因為這個病是慢性附件炎,遇勞累、生氣、性生活多就經常發作,後來又做了水丸,「丸者緩也,湯者盪也」。

這個治療思想誰教的,張仲景啊。張仲景在六經病篇之後又寫了兩個附篇,其中有一篇「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就是講的治未病,防止病後複發,這也是用了張仲景的思路。這個丸藥一做就吃一個多月。

在這裡想給大家提示的是:白頭翁湯,張仲景在《傷寒論》用它治療拉肚子,膿血痢。我用它治療過附件炎。有的醫生用它治療過婦女的乳腺炎,還有的醫生用它治療過眼結膜炎。雖然這些病不一樣,部位也不一樣,但是異病同治的機理都一樣。

就是肝經熱毒循經或者橫逆導致乳腺炎,或者上攻導致結膜炎,或者下注導致下痢、附件炎,但因機都一樣。都是肝經熱毒鬱結。才有了異病同治的基礎。這個病例用三妙散、桂枝茯苓丸差之毫厘,但臨床沒效,失之千里。所以我們中醫在臨床上辨證思維和臨床用藥的準確性非常重要。

男,48歲,反覆胃脘部脹悶20年

20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胃脘部脹悶,疼痛,無反酸噁心嘔吐,在當地治療癥狀好轉,但反覆發作,近期腹脹明顯.

1月15在市一院查電子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驚恐萬分,擔心發生癌變,現自覺胃脘部脹悶,進食後胃疼,欲吐,大便爛,每天三次,小便正常,無口乾口苦,無鼻塞流涕,無腰痛,舌紅苔薄黃稍膩,脈沉細。

六經辯證分析:

患者為胃脘部脹滿,舌紅苔黃膩,為上有熱,大便爛,脈沉細,為下有寒,根據舌脈有太陰病,綜合考慮為厥陰合併太陰病。

辨方證:半夏瀉心湯合理中湯、茯苓飲

林佳明,崇尚仲景醫學,六經辯證,運用經方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做經方一代傳人。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方日記 的精彩文章:

TAG:經方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