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治病有奇效,全靠這個秘訣,一用就靈!一起學中藥的秘密(上)

中藥治病有奇效,全靠這個秘訣,一用就靈!一起學中藥的秘密(上)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醫技知識|有病不求人

《醫間道》第七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上)

經常有病人對我說:大夫,給我下點好葯,讓我快點好! 那麼什麼葯才是好葯呢?人蔘就是好葯?鹿茸貴,就算是好葯? 如果你餓了,一天沒吃飯了,出現頭暈、發涼,這時給你最好的葯就是食物,讓你吃一頓飽飯,比喝人蔘湯還強! 如果你連續三天三夜沒休息,腰酸背痛,頭昏眼花,這時讓你好好休息一覺,比吃十全大補丸強多了! 上面這兩個例子中的「食物」、「睡覺」就是最好的藥物!因此,針對病人的病情,尋找到疾病的根源,針對病根採取治療方法,這就是求本。針對其本用藥, 就可以達到神奇的效果,葯無貴賤之分,對症的就是最好葯!

深入了解中藥,真正走進「葯」這個園地,你會發現,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都是藥材,只要我們用對了,都能化腐朽為神奇。舉個例子:幾個月前的一個晚上,有位老奶奶找到我,頭暈厲害,血壓偏高,左右脈象均有上越之勢,即氣血並走於上。如果心情急躁、血壓升高,患者很有可能出現腦血管意外。患者病機為下焦陰份不足,不能涵陽,虛陽上越,頭重腳 輕,自然頭暈了。當時已是夜裡 11 點多了,開中藥已來不及,於是要求病人回家,將大蒜搗碎後,敷兩腳的湧泉穴,敷 1 小時就可以了。

第二天,患者過來道喜,說敷上一刻鐘後,就感到頭清醒了,腿有勁了,時間到了一小時,捨不得取下來,睡覺了,早上起來,感覺病徹底好了,但腳心出現 了水泡,沒想到大蒜還有這麼好的藥效。我給病人處理了腳下的小水泡,隨後切脈,發現雙尺脈象雖然不強盛,但已有根了,上越之勢的脈象已經消失,病就治癒了。

談到這個例子只想說明,要重視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他們都均有各自的特性,運用好了,信手拈來,就可以將病人的病治癒,就好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拈花摘葉均可殺人。習醫到了一定境界,就好比葉天士用三片梧桐葉救了兩條命一樣,也可以拈花摘葉救人於無形,為了培養大家學習的興趣,講講葉天士巧用梧桐樹葉的故事。

梧桐樹

趣聞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江南名醫葉天士正在家中書寫醫案,忽聽有人前來請求救治一難產婦女,葉天士不假思索,立馬前往,在途中聽病家說已請了同派溫病大家薛生白診治過,但仍不見產下。薛生白是葉天士同鄉近鄰,其醫術與葉天士齊名於江南,只是更為年輕些。葉天士十分納悶,薛生白診技也不錯,為 何不見效呢?

葉天士來到病家,只見產婦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稱:薛生白診斷後認為是產婦氣血雙虧,無力運胎,氣血滯行,交骨不開也。其處方大多以氣血雙補、行滯活血、催生下胎葯為主。葉天士接過藥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難以治此病人之病。 因缺乏同氣之葯,何能使諸葯達到病所?時值秋 ,窗外桐葉飄落,葉天士似有所悟,隨即將原方中的藥引「竹葉三片」改為 「桐葉三片」,產婦遵方服藥,不出葉天士所料,不久便神奇地順利產下一胎兒,母子均報平安!

此事傳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為然,認為葉天士巧立名目而已,葉天士聞之, 當即修書一封與薛生白,詩謎為:有眼無珠腹中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葉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時,梧桐葉落,同氣相求,胎兒立下......薛生白閱後,豁然貫通,深感葉天士之博學才華,大為嘆服,自慚不語。

葉天士診病當時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濕交替季節,梧桐葉紛紛落下,人與自然互為相應,同氣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葉以求其氣,並引諸葯達於病所,瓜熟蒂落,桐籽熟葉落,合而為一,故藥效如桴鼓。不久,「葉天士三片梧桐葉,一字救兩命」之佳話傳遍江南水鄉。

梧桐籽

中藥之性」的重要性,遠勝過其功效,葯有寒熱溫涼,有升降沉浮,不明白藥物的藥性,處方時只是按照藥物功效一味疊加,則難獲奇效,上面例子中的大蒜, 就取其能引氣血下行,氣血下行了,病也就好了,現代醫學研究,喜歡從藥物的成分進行研究,大蒜有大蒜素,可以抗菌消炎,可以軟化血管,甚至可以抗癌, 但就無法研究出大蒜能引氣血下行這一條出來,為什麼?這是藥物自身具有的偏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藥,研究中藥,就不會受現代研究思維的限制,按照中醫的理論,辨證用藥,當升則用具有升發性的藥物,當降則用具有降氣、沉降性質的藥物,不受其成分的局限。

舉個例子:肝氣鬱結的病人,常常感到出氣有些費力,嚴重者會有心慌,甚至胸悶的癥狀,運用中藥柴胡,升發鬱結的肝氣,就能立時緩解。有一次剛好柴胡沒貨了,病號為老熟人,我說你就用生麥芽泡水喝,病人說生麥芽不是消食、回奶用的嗎?也能治療胸悶,我費了很大勁才講明白這其中的作用機理,最後給她包了一兩生麥芽,第二天碰面就說,生麥芽提氣好,胸不悶了,這就是生麥芽具有升發作用的效果,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藥物?患者是因為肝氣鬱結,肝氣不疏所致的疾病,只要能夠疏理肝氣,升發肝氣的藥物都可以,比如薄荷也可以!

這就是藥性的運用,能夠熟練掌握了這種思維,在臨床上用藥就非常輕鬆自如了。

現在的中醫教材中,《中藥學》里的中藥是按照功能分類的,比如麻黃歸於辛溫解表;薄荷歸於辛涼解表;麥芽歸於消食類。這樣對不對呢?也對,對於學習中藥的人而言,容易明白藥物的大體功效,也就是說按照這種模式學習後,你很快就知道「什麼葯治療什麼病」!

但這與「什麼病用什麼葯」不是一個概念,雖然只是顛倒順序,但卻是兩個 方面的問題。

你知道了「什麼葯治療什麼病」,只能說明你書讀到位了,只是記住了書上 的東西,沒有與臨床結合。

打個比方:治病如同打仗,第一步你明白了每個士兵的特點,每種武器的特點,但不一定會打仗,你只有在戰場中熟練運用你的士兵,利用現有的武器,針對目前的戰役,組織最適合的戰略戰術,才能取得勝利。

第一步,我在此文就不說了,教材上寫的很清楚,我要談的是如何站在疾病的角度,站在臟腑的角度來學習中藥,學習的過程中,希望首先能記住我上一章講的指南針(點擊這裡人體陰陽氣機是如何循環的?--《醫間道》(6)查看上一章內容),記住了,學習就方便了。

我們按照「指南針」的幾個點來談中藥,順便學習人體生病的機理。

人體生命的運行,如同這兩個輪子一樣,每一個點卡殼了,輪子就無法前進, 治療疾病,就如同修復卡住的輪子,找到卡住的原因,並修理它,就可以了,首先看看肝臟:

1、臨床上常見的是肝氣鬱結,鬱結之後就好比輪子上肝這個點卡住了,通過疏理肝氣就可以修復,疏理肝氣的要有哪些呢?

疏理肝氣:柴胡、香附、鬱金、青皮、川楝子、橘葉、薄荷、白蒺藜。

2、病情失治,氣鬱時間久了,化火了,如何辦?可以清瀉肝火。清肝火:桑葉、菊花、青葙子、決明子瀉肝火:龍膽草、胡連、黃芩、青黛、梔子、丹皮、夏枯草、羚羊角.

3、病情失治,病情繼續加重,肝氣鬱結化火,火邪傷及肝陰,導致肝陰不足,如何養肝陰?養肝陰:山萸肉、生熟地、女貞、阿膠、白芍、烏梅。

4、病情失治,繼續加重,除了肝陰受損,已出現肝葉枯槁,萎縮了,咋辦?

柔肝養血:當歸、白芍、首烏、枸杞、雞血藤、木瓜、鱉甲

這分四個層次將肝氣鬱結導致的病理變化列出來,臨床上遇到肝氣鬱結,時間較久的患者,就可以參閱選用上述藥物。

5、那麼除了肝氣鬱結,還有沒有其他病機呢?輪子上這個點還有沒有可能出現其它問題?還有! 肝氣當升,如果升發不夠怎麼辦?如果升發過怎麼辦?

升發不夠,為肝氣下陷,有的稱為木氣下陷水中。升發肝氣就可以了,一方面補肝氣,提升升發力度,可以用黃芪;另一方面,可以運用升提的藥物,如柴 胡、薄荷、生麥芽。

升發太過,肝氣上沖會出現偏頭痛,有的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那就降氣,降肝氣就是「鎮肝、平肝」,為什麼稱為「鎮」「平」,就好比國家內部出現暴亂, 要 zhen*壓、要平息一樣,這裡就是 zhen*壓肝氣,平息肝氣,雖然聽起來有些粗暴,但用藥也是這樣,不能迷糊,不然肝氣上逆,就會出大問題了!

鎮肝:代赭石、靈磁石、石決明、珍珠母、生龍牡、靈磁石平肝:菊花、白蒺藜、 麻、勾藤

假如患者肝氣上升,失去治療,已經化為肝風,手已經開始抖動,如何辦理?

這就要求除了鎮肝、平肝的同時,還得熄肝風,熄肝風用什麼葯? 熄肝風:羚羊角、勾藤、 麻、白蒺藜、僵蠶、全蠍、蜈蚣

6、靠鎮肝、平肝、熄肝風可以緩解病情,如果不用藥了,肝氣又上升過,咋辦?有辦法,古人創立了「滋水涵木」的辦法,即補養腎陰,來滋養肝木,肝氣就會變得柔和,就不會升發過了。

補養腎水用什麼葯? 很多了,到下面將腎這個環節時細談。

7、除了上面講的,肝臟這一環節,還有沒有其他問題?還有,如受寒,寒凝肝經,睾丸疼痛等,可以採用:吳萸、小茴、仙靈脾,荔枝核、川椒。

肝藏血,肝氣鬱結也可以導致肝臟血瘀,可以選用川芎、桃仁、紅花、三棱、 文術、乳香、沒藥、五靈脂

8、還有一點,濕邪停留肝經,導致肝經濕熱過重,可以選用:梔子、龍膽 草、黃芩

明白了這 8 點,修輪子上肝這個點就算有眉目了,這樣學中藥就會將教材上的內容與臨床結合起來。

我們再來看看心,從「心」的角度學習中藥。

既然是從心臟的角度學習中藥,我們得看看心臟的功能,可能會出現哪些問 題,這樣學習就目標更加清楚。

心屬火,藏陰血!心主血脈,心藏神!其華在面!

既然藏陰血,就存在陰血不足,臨床上稱為「心陰虛、心血虛」。 既然心主血脈,血脈的不通、不暢就是問題,臨床稱為「血脈瘀阻」。 既然心藏神,就存在心神藏得好不好,藏得不好就是「心神失養」了。 既然其華在面!那麼面部的神采有沒有?面部的氣色如何?面部長東西沒有?這些都與心臟有關。與心有關的還有很多,我們就從上面這些,來談談相關 的中藥。

1、心火亢盛:可以選用淡竹葉、生地、梔子、燈芯草 別小看燈芯草這味葯,看似普通,對於心火亢盛非常管用,舉個例子: 曾經治療一個失眠的患者,切脈後發現病人左寸浮實,患者舌尖紅絳,於是

採用導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葉),效果不錯,喝了五副,睡覺也好了, 但沒過幾天,患者又上火了,又失眠了,讓他再喝中藥,認為苦,接受不了, 要求我提供一個不苦的、效果又好的方法,我思慮良久,最後告訴他用燈芯草煮水當茶喝。沒想到效果非常好,患者很滿意!

後來遇到心火亢盛的小兒,尤其是心火亢盛,晚上哭鬧的 1 歲以下的小傢伙,運用燈芯草,加點白糖,當飲料喝,效果非常好,患兒也很容易接受。

2、心陽不振:可以選用桂枝、肉桂、附子、薤白、乾薑。 心陽不振的人,經常手腳發涼,人沒有火力,自然怕冷了,在冬天這種病人就很難受,如果早上,吃一碗稀飯,在稀飯中放上 3 克肉桂細粉,加一些白糖進去,調節口感,這樣一來都會很暖和。

3、心陰虛的病人需要補養陰血,可以選擇使用:柏子仁、棗仁、丹參、麥冬、當歸等

別小看丹參這位葯,俗話「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就是說丹參既能補 血,又能活血,還能養血,功效好比四物湯,對心陰不足非常有好處。

4、心神失養,可以通過安心神來治療,如龜板、浮小麥、阿膠、 河車、 合歡花

5、心氣虛的病人,可以選用人蔘、黃芪、党參、茯神、五味子、遠志、炙甘草等

6、對於血脈瘀阻的病人,可以使用丹參、赤芍、桃仁、紅花、雞血藤、紅景天;等心臟的氣血陰陽平衡了,面部自然就神采奕奕了,面部的斑也就慢慢消失了, 皺紋也會少些了,這就是「神」。

對於學習中醫的人,如果這樣來體會中醫基礎理論,這樣來學習中藥學,再 上臨床時,就會胸有成竹,哪裡還會碰到面部長斑的病人,告訴她是內分泌失調呢!

也許對於已經從事多年臨床的中醫會認為,還有心腎相交啊!膽火擾心啊! 為什麼不深入講下去,不急,這些需要將五臟分述完後再串起來講,理解會更深刻些! (未完待續)

(本文節選自余浩《醫間道》)

2018年,願你成為更健康的自己!

若覺得本文不錯,請別忘了分享到朋友圈!

----醫易同修 .無事閑人(工作微信號 yiyitongxiu2013 )

【延伸閱讀】中醫角度如何從胃口、睡眠、牙齦、甲印、大小便等方面正確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請向醫易同修公眾號回復「健康的八大標準」,查看已故著名中醫師倪海廈先生的文章《判斷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標準(強烈推薦!)》(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的主界面下方輸入框內回復。)

回復失眠/便秘/暈車/鼻出血/牙疼/胃痛/醉酒...查看中醫小妙招!回復痛風/卵巢囊腫/乙肝/白血病/淋巴瘤...查看中醫究竟能不能治療?還有其他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來回複試試吧!(新微友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的主界面下方輸入框內回復。)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