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駐蹕古泮池,啞巴坑邊留傳奇

乾隆駐蹕古泮池,啞巴坑邊留傳奇

曲阜明故城內東南隅,現有一方面積不大,但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水池,叫做「古泮池」。這古泮池,距今已近三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文人雅士都對此無比景仰。《詩經.魯頌.泮水》有「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在泮飲酒」詩句,說的就是這古泮池。

古時候設立的學校,多建有半圓形水池,名泮池。能中秀才進入學校讀書的人,皆稱「入學」或「進學」,還雅稱「游泮」和「采芹」。意為只有中了秀才之人,才能取得「游泮池」和「薄采其芹」的地位和資格。泮池之所以被人景仰,與儒學在思想文化領域的統治地位是有極大關係的。

曲阜古泮池,隨著歷朝歷代對孔子的尊崇而名聲大振。西漢時泮池成為靈光殿建築群的一部分;明成化年間,六十一代衍聖公孔宏緒整修為別墅;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建為乾隆行宮;光緒二十年(1894年),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於池北建立了文昌祠。直至上個世紀中期,古泮池依然是清泉漣漣,楊柳依依,行宮假山,御碑在望,泮水西流,仍不失為一個環境幽雅的古式園林。後來,因種種原因,古泮池面積逐漸減小,僅存的古建築也毀於一旦。1986年,古泮池公布為曲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古泮池周圍居民整體搬遷,一個新的古泮池風貌區目前正在興建之中。

清乾隆皇帝,曾八次來到曲阜,都住在古泮池以北的行宮裡面。這乾隆帝,游遍大江南北,到了哪裡都不忘提詩留念。幾次曲阜之行,駐蹕泮池,自然也少不了這門功課。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南巡過魯,因仰慕盛名而駐蹕古泮池畔。粗疏之下,把曲阜的舊城和新城弄混了,因此懷疑所駐的泮池不是古泮水,逐作《古泮池雜詠》一首,詩曰:「十里東郊舊魯城,新城安得泮池名?采芹獻馘(guó)今符古,聊聽傳訛此駐旌」。表露了不該慕名駐此之意。乾隆南下後,衍聖公即刻安排人將此詩刻成御碑立在池畔。

次年,乾隆二次過曲阜,見古泮池原駐地已建起皇帝離宮。住下後,聽了孔府的口報,又經翻閱典籍,才知道自己去年搞錯了。作為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皇帝,乾隆居然有知錯能改的品德,隨即做了一篇自責自省的文章,並命刻於詩碑之陰以留記永久,這在一個封建集權的皇帝來說,實屬罕見。該文起首就自責:「甚矣,讀書之忌粗疏浮過,不沉潛深造,博綜詳考,執一為是,譬為禾者,魯莽耕而魯莽獲,確乎其弗可也!今之泮池,非古之泮池歟!」文章結尾,又加重地複述一遍。這種敢於認錯的精神,做為今天來講,也是值得稱頌的。

為此,乾隆又寫了一首《駐蹕古泮池》詩,更簡明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詩中寫道:「此地非常地,新城即故城。館仍今日駐,池是古時清。獻功久保定,虔鞏凜持盈。」

乾隆這一知錯能改、知錯就改並公諸於世人謙虛氣度,不僅無損其名,反因此為其添光加彩。這一段歷史插曲,為古泮池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歷史價值。

附:古泮池的傳說——「啞巴坑」

古泮池水清池秀,景色迷人,可古泮池裡的青蛙卻是個個都跟啞巴似的干張嘴不會叫,所以古泮池又被人戲稱為「啞巴坑」。據說,古泮池裡的青蛙以前都會叫,且聲音特別響亮。那為什麼後來不叫了呢?這也是跟乾隆皇帝有關的。

據說乾隆皇帝第三次來曲阜時,也是住在古泮池行宮。時值盛夏,晚上悶熱難耐,乾隆皇帝熱得不能入睡,便帶著貼身侍衛走出行宮,沿古泮池漫步。走到池塘西邊時,明月高懸,蛙聲陣陣,絲絲清風伴著陣陣荷香,令人心曠神怡。乾隆皇帝心情舒暢,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詩:「月灑銀輝景物奇,眼前亦畫亦是詩。荷葉多情隨風舞,蛙兒助興不住啼。」話音剛落,近旁一座亮燈的小樓里傳出一聲哀嘆,緊接著和了一首詩:「三更燈光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欲想埋頭心難靜,可恨蛙兒不住啼。」乾隆皇帝聽了,被學子的這種求學精神所感動,隨即對池塘里啼叫的青蛙喝道:「青蛙青蛙你別叫,好讓學子把書讀。」皇帝是金口玉言,誰敢不聽?青蛙聽到皇帝下令,立刻噤聲。從此之後,古泮池裡的青蛙就再也沒有發出過叫聲。(原居住在泮池周圍的百姓,都可以證明這裡的青蛙確實不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的御書房,三希堂,讓你一探皇帝的精神世界
紀曉嵐出了一副對聯燈謎,乾隆沒有猜出來,你可以嗎?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