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30位經濟界委員關心啥?

130位經濟界委員關心啥?

在全國政協會議的34個界別中,經濟界以130人的龐大陣容,成為僅次於「特別邀請人士」的第二大界別。

3月4日上午9時,經濟界委員分為四個小組,在北京會議中心二樓的四間會議室中進行了第一場小組討論。陣容強大的經濟界委員將從哪些方面履職盡責、參政議政?可從中窺見一二。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在小組會議上表示,加強金融監管非常必要。防範金融風險和發展實體經濟這兩方面工作,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因為只有把防範風險做好了,金融機構才能更加聚焦、聚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不是像過去一段時間,搞一些表外業務、通道業務,在資金的層層轉移騰挪之中,增加實體經濟成本,也形成了金融風險隱患。而加強金融監管,把風險防控住,能更好地發揮金融機構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胡曉煉說。

不過,金融機構在防控風險的過程中應防止「過度」。胡曉煉舉例道:「比如,某些金融機構在處理業務的時候,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縮手縮腳。儘管從現實情況看,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不良發生率確實較高,但金融機構要苦練內功,切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風控水平。不能因為懼怕風險,而減弱對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

同樣關注風險防控的還有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作為一家持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期貨、租賃等多牌照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的董事長,他更側重於金融控股集團如何防範風險。他首先表示,金融控股集團沒有天然風險,但因為多牌照混業經營,確實在管理特別是風險管理上,比持有單一牌照的金融機構更具挑戰性。因此,促進金融控股集團的健康發展,應加強金融控股公司股東的審查,與此同時,要堅持不同牌照在營運上的風險隔離,要堅持金融控股公司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這一根本宗旨。

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因此,「如何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毫無懸念地入選記者們的題庫。而從委員們的反映來看,這也是其關注的重點,每當記者提出與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委員們總能侃侃而談。

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小組討論後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過去高速發展的基礎上轉向高質量發展,是理念的變化。以前,大家強調速度、強調效益,現在則要強調質量、強調轉型升級。」他指出,從保險業來看,質量、效益是發展短板,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險業下一階段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儘快補齊這塊發展短板。對於保險公司而言,要轉變思維方式,堅持以質量、效率、轉型升級為目標,把高質量發展融入到自身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中。

周延禮坦言,保險產品保障程度不高、保險服務沒有全面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是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因此,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以保險產品設計、保險服務為突破口,樹起保險業的「金字招牌」。

其他人都在看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付秋實

編輯:王佳

歡迎關注我們!

金融時報及中國金融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

請於文首註明出處及作者

新媒體合作請您聯繫新媒體部

微博~@中國金融新聞網

金融時報新媒體矩陣

金融時報

中國金融新聞網

財金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金融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金融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