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明網評論員:「提高個稅起征點」是穩穩的幸福

光明網評論員:「提高個稅起征點」是穩穩的幸福

今天(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短短數小時,「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好消息就被刷屏。

稅制改革在全國兩會上歷來是熱點,今年全國兩會,全國工商聯向全國政協提出《關於進一步推進稅制改革的提案》,建議個稅起征點從目前的3500元提升至7000元;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建議,應把起征點調整到1萬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有籲求就有回應,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提及了個稅起征點問題,更提出「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等。顯然,可以樂觀預期的是,個稅改革的最後一隻靴子有望實質性落地了。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個稅起征點的問題上糾結,這既是因為略低的起征點確實容易造成納稅人的「直接痛感」,更是因為大家寄望藉助個稅起征點的調節作用,實現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改革。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5-2017年間,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在稅收總收入中佔比為 7%-8%,而同一時期美國個人所得稅在聯邦所得稅中的佔比則高達47%左右。可見,中國在個稅上「減負」,既不大會影響財政收入之源,亦能順應民眾利益期待之願。以「提高個稅起征點」為特徵的減負政策,對應的是廣大勞動者最真切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當然,回到起征點的爭議上來,有幾個基本道理還是值得說道的:一方面,個稅起征點本就是動態調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資標準、GDP、CPI等每年都在發生變化,3500元的起征基點和一些地方230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相比,顯然很難看出「調節高收入」的意味;另一方面,個稅起征點過低也面臨著「工薪稅」的質疑。2011年,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納稅人從9000多萬人減少至3000多萬人,納稅面由28%降至8%左右。但即便拋開高凈值人群是否都繳個稅不說,在要素市場如此發達的今天,僅僅對收入來源單一、工薪所得微薄的這部分勞動者嚴格徵稅,似乎有悖公平正義。

2018年,「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成為全民共識——於此語境之下,提高個稅起征點,既是切實減輕民眾稅負,裨益內需型社會建設;更是助力「奮鬥得福」的價值兌現,讓人民真正感受到「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不過提高起征點容易,合理扣除困難。事實上,關於個稅改革的口徑與共識早已相對統一,即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優化稅率結構、完善稅前扣除等。但這一切工作,有賴於很多必不可少的前提。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從起征點和扣除項開始,「坐以論道」總不如「起而行之」。從這個意義上說,立足於減負效能的個稅起征點調整,更可能是個稅改革的積極信號。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在這個唯變不變的新時代,以減稅為利好的稅制改革,或是政府釋放暖意的信號,或是行政贏得公信的砝碼。總之,一片點贊聲中,政府承諾增益的是這個社會最「穩穩的幸福」。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梅花拳文化委員會在京成立
2018先鋒藝術大展亮相上海昊美藝術館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