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摔傷、燙傷等意外情況?正確急救方法!超級好文,值得收藏

寶寶摔傷、燙傷等意外情況?正確急救方法!超級好文,值得收藏

孩子好奇愛動,缺乏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又弱,玩耍的時候容易被絆倒,難免磕磕碰碰,那如果磕傷了怎麼辦?或者寶寶不小心被燙傷怎麼辦?當寶寶受傷後,家長往往不知道怎麼處理傷情,缺乏急救常識,容易耽誤病情。所以家長要學會自己判斷寶寶的病情,學一些緊急處理,把傷情和危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小兒燙傷

1.小兒燙傷的原因

小兒燙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皮膚接觸高溫物體或高溫液體 ,多見於3歲以下、具有行走等初步活動能力的幼兒,在接觸如尚未冷卻飯菜、開水、燙鍋、電熱杯等。燙傷部位與正常組織邊界較為清楚。接觸明火, 多見於2歲以上小兒,在缺乏防護情況下接觸爐火、火柴、易燃物突然燃燒後燙傷,其受傷邊界通常呈不很清楚。

2.小兒燙傷的特點

(1)容易導致燙傷 小兒皮膚薄,即使接觸溫度不很高的熱物,也可導致燙傷。

(2)易發生較深的燙傷 對熱的迴避反射不夠迅速,與熱物接觸時間較久,與成人相比更容易發生較深的燙傷。

(3)易發生休克 小兒總血量與皮膚面積的比值較成人小得多,所以同樣面積的燙傷和皮膚液體的滲出,對小兒的影響就大得多,也更易發生休克。

(4)易發生脫水、酸中毒 燙傷的滲出以及燙傷後飲食失調也容易發生脫水、酸中毒。

(5)易發生感染 對感染的抵抗力差,所以敗血症與毒血症也較多。

(6)易發生創面污染 小兒不能照顧自己,大小便污染創面的機會較多。

3.小兒燙傷治療方法

(1)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或浸泡在冷水中,以達到皮膚快速降溫的目的。充分泡濕傷口後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幫忙剪開衣物,並保留有沾黏的部分。有水泡時千萬不要弄破。繼續浸泡於冷水中至少30分鐘,可減輕疼痛。但燒傷面積大或年齡較小的孩子,則不要浸泡太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造成休克,而延誤治療時機。但當孩子意識不清或叫不醒時,就該停止浸泡趕快送醫院。用乾淨的床單、布單或紗布覆蓋,不要任意塗上外用藥或偏方,以免傷口感染。

(2)立即脫離熱原,迅速脫去衣物

若來不及脫衣服,可以讓孩子地上打滾壓滅火源,也可以往孩子身上倒水,或者抱著孩子放入水中。若液體、強酸、強鹼燒燙傷,迅速脫去衣服。衣服黏在皮膚上不能脫掉,用剪刀剪開,不要強行脫

(3)水皰處理

若皮膚上起了水皰,小水皰自行吸收。大水皰,先用棉簽蘸碘伏,輕輕擦拭消毒,然後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液;或者用消毒的小剪刀在水皰低位剪一小孔,低位引流,保留水皰皮。若水皰已破,有明顯污染,可將皰皮剪除。為什麼處理水皰,燒燙傷的水皰屬於張力性水皰,對局部燒燙傷有壓迫作用,使燒燙傷的創面深度加深。再者,水皰的主要成分和血漿成分相似,存在很多炎性因子,抑制創面癒合。

(4)創面處理

水皰處理後,可以用燒燙傷葯,塗抹患處。塗藥後盡量不要包紮;若必需包紮,用無菌紗布包紮,注意透氣。燒傷面積大,可以用消毒紗布、繃帶、乾淨的布包紮,保護創面,帶寶寶醫院處理。燒燙傷創面已被污染,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二、小兒摔傷

幼兒類孩子摔倒後,最常見的後果是皮膚擦傷,挫傷,嚴重的會發生骨折等,對此,父母在孩子摔傷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擦傷,傷口都較淺,只傷及皮膚,一般無須到醫院去。只要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不必包紮,避免沾水,過幾天就會好了。如果傷口較臟,尤其是擦傷在面部,當時就要用自來水或其他乾淨的水沖洗乾淨,一定要把髒東西沖洗出來,否則日後傷面癒合,這些髒東西就留在皮膚里再也去不掉了,影響容貌。所以,對面部較深的擦傷,如果傷口又臟,自己處理不好時,還是應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2)挫傷,也是一種常見的外傷,是人體受到鈍器的打擊,局部並沒有破傷出血,而皮下組織受傷,局部青紫,皮下血腫,傷處疼痛。輕的挫傷一般無須做特殊處理;較重的挫傷,可以用七厘散用茶水或黃酒調勻敷於局部,稍加包紮。

(3)骨折,孩子摔倒後,由於著地位置等原因,有可能發生骨折,且大都以青枝骨折及骨膜下骨折為常見。但孩子再生能力較強,所以骨折後的癒合比成年人快。發生骨折時,父母不必驚慌失措。對骨折醫生處理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複位、固定和功能恢復。其中複位一般要求在6小時內進行。所以,父母切不可自行處理,應及早送醫院找骨科醫生就診。

怎麼樣,各位家長學會了嗎?以後面對孩子的摔傷、燒傷、意外情況等,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一定要沉著冷靜,及時的處理好孩子的病情,千萬不要耽誤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三歲之前應該怎麼教育
在對的時間做對給寶寶添加輔食!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