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今天,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了很多年了——如果教育部可以罵人的話。

我想大家應該達成一個共識:我們要相信教育部倡導素質教育,給孩子減負等等是真的;我們要相信無論是公立重點、普通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是想做好這份工作的。

說到教育,本來應該是充滿了希望、陽光、快樂、美好的;但是,我們今天,一提起教育,卻充滿了焦慮、失望、緊張、憤懣。

在教育的任何一個環節,授課育人的老師,受教育的孩子,送孩子學習的家長,制定政策的管理部門……每個人對教育都不滿意,孩子辛苦,家長疲憊,老師辛苦,管理者委屈。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未來。118年前,一位叫做梁啟超的人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少年中國說》,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吟誦: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但是,說句老實話,我看到我們中國現在的孩子,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這些孩子所過的生活……如果梁啟超再世,他老人家或許會再寫一篇《少年中國說》:我泱泱中華已經是世界強國之列,為什麼教育仍然落後西方一百年,我中華子弟優秀者必留洋,留國內者學業辛勞而成績不出?!

悲夫!號稱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國家,唯一一個文化不間斷傳承有續的文化,以聰明智慧聞名於世的民族,竟然在教育上栽了跟頭,低下了頭。那麼,問題究竟在哪裡:是投入不夠?是人口太多?是教師太少?是思想落後?……

我並不知道答案。

但是,到了今天,我想大家應該達成一個共識,就是:無論是政策的制定者,還是教育機構的校長老師,更不用說每一個中國的家庭和每一個孩子,我們大家都有一個目標——讓我們的教育更好,讓每一個參與教育的人都感到快樂和幸福。

只要有了這個目標,有了這個共識,大家彼此信任,互相支持,我相信,我們的教育會越來越好的。

就算是現在任何一個被大家所詬病的教育現狀(比如:課外補習,其實參與其中的人,也都是希望教育可以良性長期地發展下去),也都期望有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

是的,今天,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了很多年了——如果教育部可以罵人的話。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其實,長久以來,我們所有人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無論是誰,都想讓中國的教育好,想讓中國孩子的能力強水平高,想讓我們的大學出國際水準的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

就算那些從小就上國際學校,去國外上學的人,也希望中國好,中國的教育好,其實,也是在國外的人,越是希望自己的國家好。

那麼,我們今天再來看中國的教育,我希望大家有一個前提,就是——以善良、信任的態度看待教育的參與者。

我們要相信教育部倡導素質教育,給孩子減負等等是真的;我們要相信無論是公立重點、普通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是想做好這份工作的;我們相信每一個同齡的孩子同班的同學,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價值,在互相競爭的同時更可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

這,就是我們今天在一起探討教育的一個最基礎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你會發現「很多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有了這個前提,很多的焦慮的源頭也就消失不見了,有了這個前提,至少你的家庭和孩子會從中受益。

家長痛罵的:應試教育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孩子不要成為「絞肉機」里的犧牲品。

教育部提倡的: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當大家都在痛罵應試教育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教育弊病的時候,有沒有人去問過,我們教育的制定者是怎樣看待應試教育的?

其實,應試教育從來都不是教育政策所依循的標準。上面的這幾句話:「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每一個字都是從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摘錄的。

我知道,很多家長又會說,「這都是寫在紙上,看著好看的,實際上具體做的可都是另一套」。那麼,我們是完全不相信已經通過並實施的法律,去靠自己的觀察去引導孩子的教育呢,還是根據國家法律所確立的戰略和方向,再結合實際情況來尋找教育的方式呢?反正,我選擇第二條。

也就是說,雖然有很多現實的情況,讓我們的教育還達不到《教育法》所規定所倡導的那樣。但是,那既是全世界公認的教育真理,也是我們國家對教育的戰略規劃。你會發現,我們的教育,其實是按照這個方向在一步一步的去改變的,去接近的。

可悲的是,作為家長,我們往往對孩子的教育,只看到眼前的這一年一個月,甚至是幾天。就比如,北京前幾年頒布的「小學三年級之前不許留紙面的家庭作業」,就有很多家長抵制。他們抵制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如果有別的學校還留作業,別的孩子還寫作業,他們的孩子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

教育部告訴大家,多做作業其實對孩子真正的學習並不能起到作用,中國的孩子已經是全世界作業最多的了,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是自己跟自己競爭,背誦、記憶、刷題,用一個個看似公平的標準,其實完成的僅僅是「讓大家來比較」而已!

但是,我們的家長,一聽說學校不留作業,反而去學校抗議——他們想要的,其實就是眼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儘可能多一些的教育資源而已。他們把這個看得比天還要大,但其實,這些所謂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

是的,我承認,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之內,比如古代的科舉制度的時期,比如文革結束的很長的一個時期,通過教育的考試來換取命運的改變,是一個最主要、最公平的途徑。

但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這40年來,世界發生的變化,足以抵得上之前的100年,1000年。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教育方式、成長方式,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而我們在教育的慣性思維上,很可能還停留在大清朝、大宋朝的那個時期呢!

您千萬不要覺得我所說的很荒謬,大家看看中國各地的高考狀元的宣傳吧——這和幾千年前,科舉放榜之後,駿馬得騎,巡遊公告的場景,何其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所以,在我眼裡,根本沒有「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有什麼爭論的嘛,關於教育,無論是古今中外,蘇格拉底還是孔子,其實對教育的實質早就有了公論,而且,經過了全人類幾千年來對教育的不斷探討和實踐,總結出來了符合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也堂堂正正地寫在全世界文明國家的教育法裡面,我們的教育法也是一樣。

這就是「現代的教育」。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應該享有的教育。

讓我們看看教育部剛剛頒發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吧,把多項令家長和學校所痛恨的事情專門「明令禁止」。

嚴禁亂七八糟的考試和競賽,並以此來選拔生源!

嚴禁提前組織招生,變相「掐尖」選生源!

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

嚴禁任何學校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

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

嚴禁初高中學校對學生進行中高考成績排名、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這裡面的每一項,都是家長備受屈辱去適應的教育現狀——可是,我又真的看到很多家長自己又在「反對」這些禁令,就算這些做法其實是在傷害家庭的利益,還有孩子的身心。

我們的家長,很多時候是在「假罵」,如果是真罵的話,那麼,他們會相信並全力支持這些政策的。而神奇的是,當我們家長都相信了政策,都支持了政策,這項政策也就實施了。正是很多家長的懷疑、游移、遲疑,使得很多類似的「禁令」得不到很好的實施。最終,受害的正是我們自己。

家長痛罵的:學校招生竟然要看,且主要看校外輔導課程的成績,作為家長不得不屈服。甚至很多老師故意把校內該講的放到校外輔導班上講,逼著孩子去補課。

教育部倡導的: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並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打擊校外培訓機「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等亂象。

說實話,我第一次聽說重點中學招學生,最主要的標準是看學生在學某思等機構學的「奧數」成績,簡直覺得是荒謬絕倫的事情。但是,已經身處其中的家長們,並沒有覺得有多麼不合理。而且,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能夠在學某思報上名!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我在大學學的是工科,從事的是文科,我並不貶低任何一個領域。但是,就算憑著腳趾頭都能夠想明白,一個才十來歲的孩子,怎麼能夠憑著一門學科(而且是競賽類型)的成績,就判定孩子的整體的能力呢?

要知道,全世界都聞名的哈佛大學,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都是不分專業的通識課程,給學生們提供了足足3500門課供學生自由選擇,唯一一門必選課恰恰是「寫作課」!

所以,作為家長,我真的為此痛罵這些逆世界潮流而行的教育怪象——這怪到什麼地步呢?以至於全國小學奧數四大杯賽命題專家都站出來呼籲:適合奧數訓練的學生只佔人群的5%~8%,目前奧數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遠遠超過了合理範圍,這對不適合的學生並無益處。」

也就是說,奧數專家都說了,這種學習只適合不到十分之一的孩子。而我們的學校呢,寧可用這種方式去淘汰掉90%的好學生,僅僅因為一門學科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只能說,這些教育工作者的腦袋,都被驢給踢了。

當然,最終我們會發現,其實是他們的雙眼和良心都被「利益」給蒙蔽了。因為,我聽到北京一所中學的孩子,轉述老師的話說,「這部分知識課堂上是不講的,但考試的時候會考,讓你的家長報課外的輔導班吧!」

我相信,家長對以上的這兩種「課外輔導班」都是深惡痛絕的。

一種違背了孩子成長的本質,是一種「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變態行為。要知道,這可是在21世紀,我們已經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價值,還搞這種「一個模子去套所有的孩子」,削足適履的事情,堪稱教育歷史上的暗黑時刻。

而另一種呢,那簡直和搶劫沒有什麼兩樣了。這就像是一個餐廳,雖然你已經付了錢,但只給你一半的飯菜,剩下的要到另一個窗口另外交錢。也像是一個醫生,做手術的時候只負責剖開,如果想要縫合,要臨時再交費用。

這種行為,不僅家長為之痛恨,我想,任何一個與教育相關的工作者,都應該以此為恥。

實際上,早在2001年,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門就命令禁止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這本來就是治本的政策,但是,因為這項培訓背後有著巨大的利益集團,導致了十幾年來,屢禁不止,甚至還推波助瀾,越搞越大,奧數培訓機構不僅辦得「紅紅火火」,還堂而皇之地與公立學校「掐尖選拔」建立了聯盟。

2月13日,教育部、民政部、文社部、工商總局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通知中把培訓班亂象的各個層面都進行了禁止,尤其從源頭上禁止「掐尖」和「奧數為代表的課外競賽」掛鉤。

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並依法追究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

堅持依法從嚴治教,堅決查處一些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嚴厲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教育專家楊東平認為,這是近幾年最嚴厲的禁令。楊東平表示,這次政府採取了組合拳的整治方式,而不僅僅只是禁止奧數比賽。比如上海的招生細則已經發生了變化,要求民辦學校不得提前招生,和公辦學校同時招生。這樣可以緩解家長對於民辦學校的追捧和焦慮。「整頓規範培訓機構,整頓奧數比賽,改變升學入學規則,這些聯合在一起的組合拳,才能夠起到作用。」

家長痛罵的:好學校堪比天堂,差學校無人問津。想上好學校比登天還難,要麼花巨款,要麼拼背景,這還是教育嗎?

教育資源:好學校到底哪裡好?是校舍好,設備好,還是老師好,教學好,或者,就是同學好,家長好?後來,我發現一個獨特現象,就是社會上會合力讓一所好學校「全部都好」!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說的一所「好學校」,有最豪華堪稱超五星水準的教學樓,還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軟體的設備,連運動起來都是在和外界空氣隔離的氣膜館裡;老師那就更不用說,博士學位的一大堆,外教都是純正的歐美老師;同學都是智商高,能力強,才藝多,甚至相貌都長得好看的孩子;家長就更不用說了,不僅財力雄厚,學歷高企,甚至從事的行業都要是引領未來的。

這毫不誇張,我認識一位家長,北大畢業,創立的公司已經在新三板上市,但就在孩子入學的時候在」家長面試「環節被淘汰了。理由很簡單,所從事的行業太傳統,不夠新潮。

這或許有一些極端,但絕對不是一個笑話!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教育,學校只想把最好的家庭的最好的孩子收進來,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可是,這還是真正的教育嗎?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只招收這些孩子,然後再收他們很多的錢,請世界上最優秀的老師,這是學校教育的成功嗎?可是,無論我們的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名校(他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佔有最好的公共資源罷了),都是以此為自豪和驕傲的!

我們家長痛罵的,教育部早就罵過了!

我想說一個教育的實話,就是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有的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我們的家長,往往把這兩者給混淆了。我和芬蘭的教育專家交流的時候,他告訴我說,從長遠和大量的數據分析,一個孩子的人生成長和學校的關係並不十分緊密。

而現代的教育理論更是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只不過他們「聰明」的地方不同而已。那麼,教育的作用就更簡單了,我們不是通過教育去發現優秀的孩子,淘汰不優秀的孩子,而是去幫助每一個孩子去找到他自己的「聰明」而已。

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希望這種教育能夠實現,因為每一個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誰也不想放棄自己的孩子,誰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被淘汰。而實際上,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其實已經在全世界的很多個國家已經實行了幾十年,已經被印證為可行的了。而且,實際上也印證了,這和孩子的多少也沒有關係,很多的孩子同樣也可以實行這樣的教育!

難道,我們中國就不能有這樣的教育嗎?不是的,教育部其實已經為這個目標努力做了很多年的工作了。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很多的名校把自己的名字「分享」給了很多學校,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去到不同的學校進行教學;而學位房的政策,也都在不斷的調整中。

新年伊始,教育部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繼續協調教育資源的平均。比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為每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科學劃定服務片區範圍;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積極穩慎推進多校劃片;對於有空餘學位的公辦熱點學校和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民辦學校,引導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我不知道家長看到這些具體的政策調整,會有什麼樣的感想。但是,我看到了一些所謂的「擇校專家」又跳了出來,說這些都是暫時的,中國人多資源少,教育永遠會優勝劣汰,家長千萬不要相信這些,還是要積極準備自己的「暗渡陳倉」,爭取上名校。

其實,我看了這些所謂的「擇校專家」的言論,頗覺可笑可憐可悲。他們為了自己有口飯吃,可以罔顧世界教育的潮流,故意去曲解好的政策,讓家長更加焦慮和恐慌,實在和跳樑小丑一樣。

但是,我也知道,這些「專家」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我也知道,我寫的這些文字,會被很多的家長謾罵,說我不切實際,說我耽誤了很多的家庭和孩子。

真的,這些年來,作為家長,我們痛罵的,其實教育部都已經「罵」過很多年了——但是,為什麼有很多的教育亂象還存在著呢?我想,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政策的制定者有責任,學校和老師有責任,校外的教育機構有責任;同樣的,作為家長,我們也有自己的責任。

我們要做的,肯定不是再繼續罵下去,更不是一邊罵著奧數班,一邊去排隊報名。我們自己看待教育的觀點改變了,教育也就改變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一貫的態度:

在我的眼裡,沒有名校與非名校的區別,有的就是符合教育本質和規律的學校,符合了,就是好的學校;不符合的話,無論是哈佛劍橋,還是北大清華,都不是好的學校;

在我的眼裡,沒有最好的教育,也沒有最壞的教育,有的,只是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這個世界上,沒有優秀的孩子和不優秀的孩子的區分,有的,是每個孩子能不能夠找到優秀的自己,而這,才是教育最應該做的!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周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