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文字什麼時候由「豎排右書」改為「橫排左書」的?

中國文字什麼時候由「豎排右書」改為「橫排左書」的?

原標題:中國文字什麼時候由「豎排右書」改為「橫排左書」的?



漢字豎排


毛澤東書法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1909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豎排報紙


1955年1月1日,一元伊始,萬象更新。剛剛收到《光明日報》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報》



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日報》的地位和前蘇聯的《消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消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日報》。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1950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日報》率先實踐後,到1955年11月,中央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報》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台灣報紙 橫排左書


台灣現在的排版標準,已是橫排左書了,但並未禁止直書排版。


中文書寫系統原本就是由右至左,由上而下的豎排版面;至五四運動之前,中國任何書籍都是。


橫排是由歐美橫書習慣所帶入的;日本明治維新西化後,也逐漸變更為橫排,連帶影響中國文化界與當時屬於日本領土的台灣。


國民政府遷台初期,公務人員仍沿用毛筆批閱公文的習慣;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期間,官方更是規定一律採用直書,招牌文書由右至左的型態。80年代台灣解除入出國境管制,民眾與外國往來頻繁,左右書寫方向造成溝通極大困擾;民間開始自發性地在橫排時改由左方書寫,愈來愈多店鋪招牌與公司文書,因為中英文並列,也都改為橫排左書,官方並未禁止,表示左右書均可,但直排仍是官方立場。



台灣報紙 橫排右書



台灣報紙 橫豎混排 橫排左書


直至90年代中期,開始有新設立的影劇報紙採用橫排版面,此後愈來愈多報紙及出版業跟進;2003年官方正式將政府公文書由直排改為橫排左書,並遽以為官方標準,但部分堅持傳統的報紙如「聯合報」、「中國時報」仍維持直排,而一些希望維持文字優美的詩集、散文集亦是。



日本報紙


日本的歷程與台灣相似,若翻閱日本幾大報紙,也可以看到直排的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黃埔三傑」之陳賡,為何是以腿靈出名?
同盟會對光復會血腥屠殺:辛亥革命時的爭權奪利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