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深度】2018年世界軍用作戰飛機發展動向

【深度】2018年世界軍用作戰飛機發展動向

原標題:【深度】2018年世界軍用作戰飛機發展動向



圖片來自網路


2017年是軍用戰機發展的重要年份。五代戰機研發如火如荼,並加快列裝與部署;戰略轟炸機方案競相亮相,對峙角逐日益激烈;軍用無人機快速發展,已遠超人們的想像。那麼,2018年世界軍用戰機又將如何發展呢?對此,學術plus特約評論員、軍事學者徐秉君對該熱點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解讀。


一、五代戰機計劃參差,六代戰機初露端倪

五代戰機是當今世界最關注的熱點裝備之一。美國是最早發展五代戰機的國家,也是唯一部署F-22、F-35兩種五代戰機的軍事強國。目前,美空軍共擁有F-22戰機195架,並頻繁出動于敏感地區,以展示美國的軍事存在。2018年,世界局勢複雜多變,F-22仍然會在敏感地區頻繁穿梭,尤其是中東和亞太地區,F-22戰機的身影將會越來越多。不僅是非對稱實力的展示,更是一種戰略威懾。


F-35系列戰機,在經歷了多年的技術與資金的掣肘之後,現已進入低速批量生產階段,2018年將開足馬力加緊生產,除了滿足美國自身的需求外,還要按合同向盟國提供一定數量的F-35。美軍計劃購買2443架F-35戰機。2017年12月美國洛馬公司完成了年度生產目標,交付了66架F-35戰鬥機。至此,洛馬公司已向美軍和其他盟國交付了266架批生產型F-35戰鬥機。現已部分交付本國有關部隊和有關國家使用。迄今獲得的訂貨總數為356架,因此新年度還有90架待交付。該公司準備在低速初始生產第10批(LRIP10)時,計劃再安排生產90架F-35戰鬥機的生產,2023年之前生產率將提高到160架/年。



圖片來自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美軍已將大量投入使用的第五代戰機,重點部署方向轉向亞太地區。2017年12月4日,駐韓美軍與韓國空軍啟動「警惕王牌」聯合空中演習,美軍6架F-22和10多架F-35A、F-35B等五代戰機編隊參演。這次空中演習同時動用F-22及F-35兩款五代戰機,且型號和數量如此之多,也是以往演習少見的。表明美國正在加速五代戰機於亞太地區的部署。


五代戰機儘管很誘人,但並不是誰都玩得起。2017年8月,俄羅斯先期研發的T-50於正式命名為蘇-57,3個月後,俄軍方公布,蘇-57已經通過各項測試,將於2018年列裝俄武裝力量。但俄羅斯由於受資金及技術等原因影響,使得蘇-57項目曾數度推遲。面對媒體對蘇-57研製進度的質疑?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州州長維亞切斯拉夫·紹波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蘇-57第五代戰鬥機的批量生產將於2018年在俄羅斯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地區開始。在回答塔斯社的問題時,這位州長稱,「企業正在進行試驗,並將在明年(2018年)開始批量生產。」他指出,當前的問題是把這架戰鬥機列入國家軍備計劃,以便交付部隊,並且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加加林飛機製造企業工作正在按計划進行。他最後確認,「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沒有問題,所有的工作都按照進度進行。」據俄媒體透露,這種最先進戰鬥機的試驗設計工作將於2019年完成,交付部隊也應該在那個時候開始。預生產批次將生產12架蘇-57。 蘇-57是否能如期列裝?還要拭目以待。


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在世界的矚目下,首次在建軍90周年閱兵儀式上,以戰鬥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並已於2017年9月正式列裝。中國自主研發的另一款五代戰機殲-31,中航工業按軍方和市場需求,正在按計劃加速推進。預計在新年度將有更多的五代戰機列裝,無疑將使中國空軍武器裝備結構發生重大改變。



圖片來自網路


在歐洲,法國和德國共同合作研發未來作戰飛機。2017年11月8日,在德國柏林舉辦的「2017年國際戰鬥機大會」上,歐洲空客集團首次詳細展示了法國和德國未來作戰飛機概念及視頻。此概念綜合使用有人駕駛戰鬥機、小型無人作戰飛機、以及「太空數據幹線」(寬頻高波段衛星通信系統),即「未來作戰航空系統」(FCAS)。空客集團防務與空間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克·霍克表示,隱形和精確制導武器已經改變了戰爭面貌,而將有人駕駛戰機與無人機伴隨使用有「巨大的潛力」,但迄今已有的探索很少。」目前,空客集團正在爭取能夠在法-德未來戰鬥機發展工作中成為主要角色。預計2018年法德未來作戰飛機項目將進入到實際合作研發階段。

日本高調研發的「心神」隱形技術驗證機,由於技術瓶頸其進度再三推遲,直到2016年4月才實現首飛,可是在首飛後的兩年里測試並不順利,僅僅進行了32次試飛後,便於2017年10月宣布終止。日本研發五代戰機意欲恢復和完善其航空工業體系,無奈受美國的擠壓,再加上技術掣肘,只能放棄自行研製。但日本卻把這作為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日本購買F-22未果並不甘心,而是不惜以單價5億美元的高價購買F-35,這還不夠,還以放棄自行研製五代戰機而爭得在日本組裝F-35生產線。對日本來說,這或許是獲取五代戰機技術的捷徑,遠比自己研製來得快。


自中國開始研製五代戰機後,世界多國競相推出五代戰機計劃,如歐洲、印度、韓國、土耳其、瑞典、伊朗等近10個國家和地區紛紛高調公布和展示了本國的五代機計劃、方案、以及模型。然而,這需要巨額資金持續投入,並非一般國家承受得起。此外,五代戰機必備的高新技術,沒有足夠的創新和技術積累是難以為繼的。日本在「心神」首飛兩年後宣布終止;韓國也宣布將本國五代機項目KF-X降級為「四代半」繼續研發;印度與俄羅斯合作研發的T-50現為蘇-57項目,因印度不堪投入重負幾欲退出;土耳其航空工業高官承認,土耳其五代機項目TF-X已處於停滯狀態;一些國家的五代戰機計劃雖然美好,可大都還停留在概念、規劃和圖紙上。


在一些國家還在為研製五代機躊躇時,美國卻又加快六代戰機概念及方案論證。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日前登載《F-35是舊聞:美軍六代機有大計劃》稱,美國空軍已經開始有關第六代戰機的實驗和規劃設計,該戰機從技術上來說比F-35更加先進。該文章還稱,新戰機從設計上將接替第五代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橫空出世。新戰機如今還處於空軍和海軍的最早期概念開發階段。


該網站還披露,美空軍和海軍正在合作探討這款飛機的早期概念,涉及這款飛機將包含什麼樣的技術和能力。有關人員分析稱,20年後的戰鬥機可能包含新一代隱形技術,具有電子戰能力,有尖端的計算機處理能力和演算法,更加自主,攜帶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具有所謂的「智能皮膚」,也就是在飛機側面安裝感測器。但目前美空軍還沒有確定這款新飛機的平台。而在海軍計劃制訂者的展望中,第六代戰鬥機也在2040年左右設計完成。它很可能被設計成既可以由人操縱也可以執行無人飛行任務。


二、戰略轟戰機地位難撼,美俄爭鋒激烈


戰略轟炸機仍是世界軍事大國發展的重點。近年,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大國相繼啟動了研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項目。由於戰略轟炸機仍然是大國實施戰略威懾的航空重器,其戰略地位在短時間內難以撼動,因此在新年度發展戰略轟炸機仍然是軍事大國的重要戰略選項。


戰略轟炸機在空中戰略威懾中繼續擔當主角。特別是在一些敏感地區,經常能見到戰略轟炸機的身影。美國是當今世界擁有戰略轟炸機數量最多的國家,主要由B-2,B-1B和B-52等機型構成,這些戰略轟炸機能廣泛執行各類戰鬥任務,是美軍戰略打擊能力的基石。作為一支重要的戰略打擊力量,戰略轟炸機既能在大規模戰爭爆發時實施核打擊,又能在局部衝突中使用高精度常規導彈先發制人,平時又是重要的戰略威懾力量。



圖片來自網路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戰略遺產,除了核武器外,還繼承了數量可觀的戰略轟戰機,儘管機型老舊,但經過升級改造其性能和戰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面對美國及北約的戰略圍堵,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頻頻出動,以抗衡和反制美國及北約的戰略擠壓。

由於美俄等大國戰略不斷擴展,作為戰略打擊和戰略威懾重器的轟炸機已難以滿足其新的戰略需求,為了爭奪未來戰略優勢,以美俄為代表的軍事大國,又開始競相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2016年2月,美國公布了下一代轟炸機B-21方案,以替代冷戰時期研發的B-52老式轟炸機。美空軍說,計劃在2025年前後使用這款飛機。同年9月19日,美空軍宣布,最新一代B-21遠程轟炸機將被命名為「突襲者」。美空軍部長黛博拉·詹姆斯當日表示,B-21將成為美國空軍未來的主力轟炸機機型,這款轟炸機將有能力從美國本土起飛,對全世界任一位置進行快速打擊。她說,B-21是真正代表21世紀的轟炸機。



圖片來自網路


根據美空軍的計劃,B-21將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列裝,並逐步取代美空軍現有的B-52、B-1及B-2等機型。B-21由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發並製造,製造總量為100架。按照美國媒體的估算,每架B-21的造價為5.5億美元。如果算上研發、調試、維護等成本,B-21項目的總投資將在800億至1000億美元之間。


隨後,美國B-21項目按計劃推進,但差異在於軍方和政府的需求數量上。2017年6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空軍中將阿諾德·邦奇稱空軍計劃組建規模達100架的B-21機群,「以滿足未來戰場需要」。可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卻提出,要進一步增加B-21轟炸機數量,「在我看來更適合的B-21數量應該是165架」。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則在敲邊鼓,在6月發布報告稱美空軍至少需要164架B-21。而美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RCO)主任蘭德爾·瓦爾登確認,目前的生產目標仍是100架。2017年11月28日,瓦爾登又表示,該辦公室計劃在2018年左右對B-21「空襲者」遠程轟炸機項目進行關鍵設計評審。


目前,美俄兩國戰略轟炸機數量上基本相當,但是與美國相比俄羅斯出現了明顯代差,即缺少第四代戰略轟炸機。為了縮小代差,進而增強遠程攻擊能力,俄羅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PAK-DA。2017年3月,圖波列夫公司展示了首架全尺寸PAK-DA(遠程航空兵未來航空複合體)實物模型。俄媒體稱,「俄羅斯也將裝備隱形戰略轟炸機了!」 俄專家則認為,在美國啟動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項目的背景下,俄軍必須加快研製步伐。


根據PAK-DA設計方案,俄軍方不僅計劃將這種隱形轟炸機作為戰略轟炸機,還準備將其用於遠程截擊機和發射航天器的平台。據「今日俄羅斯」等媒體報道,PAK-DA將大量採取隱形材料和其他技術實現隱身性能。首次展示的PAK-DA模型採用「飛翼」布局設計。它沒有水平尾翼,可減少起飛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經濟性,但相對難以操縱。


有關軍事專家推測,這種PAK-DA轟炸機航程將達1.2萬公里,起飛重量不超過200噸。它將具備執行戰略打擊任務和戰術打擊任務的雙重能力,既可以攜帶裝備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實施核打擊,同時也能使用常規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點穴式」打擊,並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空系統。


然而,這款預計在2025-2026年首飛的PAK-DA,實際上比原計劃推遲了數年。2016年,俄空天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上將曾表示,這種轟炸機應於2019-2020年進行首次試飛,最早將在2023-2025年裝備部隊。但是由於資金、技術、需求等多重原因,PAK-DA似乎遠水難解近渴。為了解決戰略急需,俄羅斯又調整轟炸機研發方案,通過恢復現代化升級的圖-160M2戰略轟炸機的生產來解燃眉之急,事實上PAK-DA項目已被推遲。

值得注意的是,圖-160於2015年11月首次參加實戰,在敘利亞轟炸極端組織,被俄軍認為表現不錯。機載武器系統上,圖-160M2可以搭載Kh-555與Kh-101巡航導彈,這兩種導彈目前都已在敘利亞空襲中使用。這意味著戰略轟炸機有可能被越來越多地投入到局部戰爭中並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對於俄羅斯空天軍來說,儘快拿到管用的戰略裝備才是最重要的。2017年11月16日,負責軍工生產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向普京彙報,圖-160M2計劃明年(2018年)2月首飛,並在2023年交付部隊。這與俄國防部此前公布的時間表一致。此外,俄羅斯空天軍也表示,計劃採購至少50架這種轟炸機。


美俄爭先發展戰略轟炸機,是看中其獨有的載彈量大、航程長、靈活性強等優勢。尤其是在戰略威懾方面,戰略轟炸機與戰略導彈相比,具有可重複使用,較高的反應速度和控制能力,以及應變突發情況的靈活性。這也是軍事大國仍然高度重視發展戰略轟戰機的成因。


三、無人機後來居上,在未來戰場將擔當重任


無人機在軍事應用上與其它軍用戰機相比相對較晚,但近年來無人機的快速卻發展令人矚目。無論是以「全球鷹」為代表的高空長航戰略偵察無人機的部署和使用,還是以「捕食者」為代表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實施的定點清除作戰,都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隨著無人機應用的不斷擴展,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無人機的發展,並根據本國的戰略需求,把發展無人機作為重要的戰略選項。美國在發展大型察打一體以及艦載無人機的同時,還注重發展小型無人機。如美空軍發布了《2016-2036年小型無人機系統飛行計劃》,該計劃提出,為了維護美國的空前軍事優勢,滿足作戰需要,美空軍正積極開展小型無人機系統(SUAS)創新應用研究。


俄羅斯是研發無人機較早的國家之一,而且注重系列發展,不僅研發戰略無人機,而且研發戰役和戰術無人機,並注重應用於實戰。據俄媒體披露,為提高西部軍區使用無人機作戰的能力,該軍區組建了俄軍首支針對無人機實施電子戰的常備軍,目前對該部隊「無人機獵手」的訓練正按計劃實施,其訓練時長、水平和強度均超過一般部隊。依據今年的訓練計劃,俄西部軍區的無人機累計訓練時長迄今已達500多小時,同比增加15%。


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公司在不久前的迪拜航展上宣稱,該公司正在研製重達1-15噸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其試驗樣機將於近年問世。媒體認為,這一軍用無人機研發計劃顯示出另一個發展趨向:隨著軍用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進步以及精確制導彈藥技術的演進,未來察打一體無人機將向著大型化和重型化方向發展。


2017年2月27日,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新型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型多用途無人機系統——翼龍Ⅱ無人機成功首飛。表明中國已經掌握自主研發航空裝備的關鍵技術,標誌著中國已跨入世界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先進行列。


圖片來自網路


2018年,將是無人機快速發展的年度。隨著空天一體化戰略推進,未來戰場將向航空空間、臨近空間、太空空間三個戰場擴展,同時意味著未來空中作戰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也正是空天一體化趨勢為各類軍用無人機的研發提供可能和創造條件。從近年來世界軍用無人機的研發和應用情況來看,軍用無人的研發呈現搭載平台多元化、作戰空間擴大化、以及重型化和小型化趨向。


從近年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情況來看,集成化、集群化、隱身化、智能化等,無疑是其發展的基本趨勢,不同種類的軍用無人機將在未來戰場擔當重任。

  • 集成化。由於未來空間戰場日趨複雜,客觀上要求軍用無人機要具備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因此,未來的軍用無人機正朝著系統集成,綜合感測方向發展,不僅可以用多種平台搭載,而且可以實現一機多用。例如,未來航空母艦將成為軍用無人機的重要搭載平台。美國海軍正在研發的MQ-25「黃貂魚」無人機,可以布署到航空母艦上,作為加油機為艦載機實施空中加油;另外,航空母艦也可以搭載作戰無人機,來承擔部分原本由「超級大黃蜂」艦載機承擔的打擊任務,這將使海軍航空隊可用的打擊機隊數量增加20-30%。
  • 集群化。近年來,集群化趨勢是軍用無人機研發的一個熱點。團隊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可是在使用無人機時,通常只考慮單架無人機的作用,這實際上讓無人機的作戰效能大打折扣。因此,許多國家的軍事機構,開始研究利用無人機的「蜂群式」進攻來提升其作戰能力。有關專家認為,無人機集群具有抗毀重構性強、分布協同性高、軍事經濟效益顯著等優勢,可對敵方實施廣域分散式多點多向突擊,快速達成作戰目的,極大提升作戰效能。
  • 隱身化。隱身技術是現代軍用戰機的核心技術,在新近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已凸顯其作戰優勢。因此,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發展隱身技術,除了應用於五代戰機外,還把隱身技術應用到無人機上,這無疑會使無人機的隱蔽性、突防性、以及自我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
  • 智能化。把人工智慧、信息和自動化技術應用到軍用無人機上,顯然超出了一般性殺傷武器的概念。隨著無人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具有深度學習和自主判斷能力,以及戰場卓越感知能力的智能無人機將在未來戰場擔當重任。而用人工智慧打造的無人機,作為智能化武器必將會引起未來作戰方式的重大變革,並對作戰規則及作戰理論產生深遠影響。

(作者:徐秉君)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plus 的精彩文章:

【廣度】日本天基監視、通信和反衛星能力
DARPA提出一項旨在延長量子系統使用壽命的計劃——將國防相關感測器和設備的性能提高10 100倍

TAG:學術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