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所謂的「軍紀如山」,戚繼光斬了自己親生兒子,不敢想像!

為了所謂的「軍紀如山」,戚繼光斬了自己親生兒子,不敢想像!

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民間,人們十分尊崇的一位英雄就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戚繼光(1528—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戚繼光出身將門,自幼便立志馳騁疆場,保家衛國,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著名詩句。戚繼光17歲時承襲了父祖歷任的登州衛指揮僉事之職,25歲時被提升為署都指揮僉事,擔負起山東沿海防守海疆、抵抗倭寇的重任。

明代正統年間,由於朝政腐敗,軍備廢弛,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日益猖獗,這些劫掠中國沿海的日本武士和浪人殺人放火,劫掠財物,無惡不作。嘉靖年間之後,倭寇之患發展到了極點。他們同海盜汪直、徐海等人相勾結,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的威脅。

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被調任到倭患最為嚴重的浙江主持抗倭鬥爭。戚繼光改變防備鬆弛的現狀,就從當地的漁民、散戶中招募新軍,並加以嚴格的訓練,形成了紀律極其嚴明、能征善戰的隊伍為「戚家軍」。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戚繼光斬子故事的發生。在福建莆田,這一故事還被改編為閩劇《戚繼光斬子》,以藝術的形式在民間盛傳不衰。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歷史事實?如果是,發生在哪裡?

有一說認為,一次,戚繼光率軍對在台州府圍剿一股逃竄的倭寇,為了徹底消滅這股倭寇,戚繼光立即命自己的兒子戚印為先鋒,率領軍隊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風嶺一帶伏擊。戚繼光一再交代戚印,不要急於求勝,要佯裝失敗,將敵人誘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擊,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舉殲滅,違反軍令者要按軍法處置。但是,戚印見到倭寇在這一帶胡作非為後,氣憤萬分,再也沉不住氣,將父親的囑咐拋到腦後。後來戚印率軍回營,戚繼光勃然大怒,要以軍法處置,任憑將士們如何求情,還是斬了兒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懷念戚公子,便在常風嶺上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據說這座大殿的殘跡至今猶存。

還有人根據《仙游縣誌》中「繼光至莆田,將出師,煙霧四塞,其子印為前鋒,勒馬回,求駐師。繼光怒其犯令,殺之」的記載,指出戚繼光斬子的故事應該就是發生在福建莆田,斬殺兒子為戚印。

那麼,史學家如何看待這些傳說呢?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在《明史》、《罪惟錄》、《明書》和汪道昆的《孟諸戚公墓志銘》、董承詔《戚大將軍孟諸公小傳》、《閩書》中的《戚繼光傳》等較為可信的史料中均無記載,戚繼光後人所編著的《戚少保年譜耆編》中也沒有關於此事的記載。而且根據《戚繼光墓志銘》的記載,戚繼光的子女中,並無傳說故事中的長子戚印這個人。因此,許多歷史研究者認為,戚繼光斬子之事並不存在。民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故事流傳,也許是人們根據戚繼光將軍治軍嚴明,軍紀如山的特點演繹出來的。

倭寇

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被歸於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並不是船隻,而是陸上城市。他們的活動範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倭寇的組成並非僅限於日本海盜,由於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為了維護「軍紀如山」,戚繼光斬了自己親生兒子,讓人敬佩!
明祖陵並非風水寶地,為何成為龍脈之所?都是朱元璋的自卑心作祟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