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藝從德來,綿延數百年的紫砂風骨

藝從德來,綿延數百年的紫砂風骨

宜興紫砂壺發展到現如今,走過了幾百個春秋。其實做紫砂壺的地方不止宜興一個地方,在全國也有好幾處在製作紫砂壺,但是宜興紫砂壺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如雷貫耳。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很多堅持匠人精神的紫砂藝人在堅持著宜興紫砂的高貴品質,做壺如做人,一代一代的大師的風骨精神流傳至今。

回顧紫砂的發展可以發現,它是一種有風骨的工藝品,而且是文人風骨的那種,這種現象在工藝美術界是少有的。

這種風骨既來自於紫砂跟文人之間幾百年間不間斷的交流,也來自於做壺匠人的不畏權貴,只遵從自己的紫砂工藝。

從時大彬到邵大亨,再到顧景舟,紫砂風骨一脈而承,綿延百年。

一碎千金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代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

他改革紫砂壺成型工藝、以調砂豐富材質,造型朴雅有致,奠定了紫砂壺工藝的製作基礎和美學風範。

大彬圈鈕壺

不僅如此,其更寶貴的乃是其紫砂風骨,大彬據考壽八十多,按說他一生的創作應該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可見傳世的大彬壺卻非常少。

大彬此人喜好喝酒,雖一壺千金卻過得並不富裕,因為他對自己的作品有要求。

大彬虛扁壺

史載大彬「每有新作,如不愜意,即行毀棄,雖碎棄十有八九,亦在所不惜」。一個飲酒的陶人,不願做應酬的茶器,不願為了生計而多做,不滿意的作品,他寧願毀掉,也不去賣錢。

大彬紫泥圓壺

真正的壺藝家不願意將就,不願意求其次,也正因如此,時大彬傳世的壺都是最好的。

邵大亨,清代制壺大家,少年時就享有盛名,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宗匠。

大亨掇球壺

他的制壺以揮撲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體,一掃清壺繁縟之風,樸實莊重,氣勢不凡,更突出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大度氣息,他的壺「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

大亨德鍾壺

關於邵大亨的是事迹就更多,相傳,某縣令得知大亨壺金貴,傳大亨到衙門聽命做壺,大亨不從,被衙役死打,皮開肉綻,仍不從。

最後是某師爺從中斡旋,大亨勉強胡亂捏些泥團,敷衍應付,給縣太爺下了一個台階。

八卦龍頭一捆竹

身懷絕技,狷介自傲,煢煢孑立,正好清凈於心,大亨的壺裡,也都是他的風骨。

藝從德來

顧景舟先生,是近代壺藝泰斗,一代宗師,他的壺全無匠氣,精氣神俱佳。

景舟子冶石瓢

他清峻而孤傲,年輕時在上海仿古,仿的再像,他也會偷偷刻下自己私章。到了晚年聲隆名重時,卻能坦蕩的一句:那是一段不光彩的經歷。

景舟提壁壺

在紫砂一廠時,廠里要做量產壺機械化生產,也是他站了出來,公開反對,沒有手工的紫砂那還是紫砂嗎?即使為此下調,即使受傷,他仍直言不諱,清正耿介。

景舟石瓢

他的風骨,到晚年依然如此。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有某個官員利用權利向他索壺。

他一開始以為是廠里的任務,知情後直接將半完工的壺仍在了套缸中,這一拖,就是19年。

直至後來顧老去世,這把壺依然沒有做好。

景舟井欄

最後是徒弟葛陶中,代替顧老完成最後一道工序的,這把壺沒有底款,也是顧老唯一的一把無款之壺。

葛陶中認為,無款壺,有骨氣,這是顧景舟的一把風骨之壺。

它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師傅的秉性,那就是,不向權勢低頭。

景舟乳鼎

還有一次,全國首屆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省里一位權貴直言,顧景舟可以評,但是要送兩把壺來喝茶。顧老十分反感,直言那就不參加評選了。

在他看來,靠送茶壺,即使評上,也不稀奇,如此交易行事,決非君子所為。

最後,首屆大師評選,宜興紫砂居然榜上無名。

景舟雲肩如意

這樣的事迹,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屈志迎合市場,不為名利而獻媚權貴。

時大彬——邵大亨——顧景舟,我們看到了一根精神的筋骨,將這三個不同時代的紫砂傳人,連接到了一起。

這是壺人的風骨,也是紫砂的風骨。

普及紫砂知識,弘揚紫砂文化,可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砂文化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紫砂知識的概述和總結
噴漿紫砂壺到底是什麼樣的?

TAG:紫砂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