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村進行了一場千人祭祖 每個步驟都飽含深意

這個村進行了一場千人祭祖 每個步驟都飽含深意

上和何時開始居人,似乎已無從考證,但最早這裡叫「尚河」。在陳氏先祖遷來之後,此地名稱改為「上河」,合「吾族居孝源之上游」之意。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筱堂公改「上河」為「上和」,至今。

六百多年前的一天,一個叫陳文德的人,走在紹興諸暨通往金華浦江的路上。此行的目的是到一個叫檀溪的地方會友,那裡有他同族。

行至浦江與諸暨的交界地帶。他抬頭看了看高聳的山嶺,吸一口清爽的空氣,正要奔向喬竹嶺時,他的目光又朝東南方向的谷口瞥了一眼。正是這一眼,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與這山谷里的小村莊結下了不解之緣。數年以後,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陳文德決定遷徙到這裡居住。他就是上和陳氏的始祖——龍二公。這一年他33歲。

每年農曆正月初十是上和村陳氏祖先龍二公的誕辰日,拜太公的所有事宜,由八個房族輪流操辦,承辦房稱「值年房」。依次為:光裕堂,里廳;樹德堂,下新屋;小務本堂,新田頂;崇厚堂,上新屋;百福堂,小房;懷德堂,前新屋;務本堂,新廳;修德堂,老屋。

沿襲到現在, 拜太公變成了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年都有三四千人參加,更有餘姚、臨安、富陽等地的陳姓人遠道而來,在祖先前祈求來年幸福安康。

拜太公儀式 沿襲老祖宗的禮儀規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調整,漸趨規範。

太公畫像一般在初十日凌晨掛出,堂正中央懸掛始祖龍二公夫婦畫像,左方懸掛當官太公月塘公夫婦畫像,右方懸掛五代圖畫像。這些真容圖高丈余,寬近五尺。圖中人像為線描彩繪,面態笑容可掬,和藹慈祥。夜晚值年房忙於準備祭桌祭品,往往三更左右以鑼聲為號,召集各戶擺放貢品,本房人丁聚集行禮。至五更前,場地事宜一應準備妥當,迎接來客。

供奉的祭品有所講究:

長長的八仙桌一字排滿,首奉必為沾紅絲棉子的三牲福禮,兩邊上香燭。每桌擺滿十六盤祭品,稱為「盤頭」,一般有乾果糕點、粉面捏品、龍鳳鳥魚、十二生肖、人物寶塔、鮮花美酒、金錢元寶、福祿如意、吉祥字形等等。雖琳琅滿目,但絕不重複。為此族人須精心設計,各顯神通,展示各家手藝,以期創意獲得讚許。

上午九時許,拜祭開始,司儀者插上香燭,然後請村人依照輩份大小上廳 叩拜 :老者冀望村中太平,年歲豐稔,無病無災;中年人則企求家庭和睦安康,子女讀書學藝成功,出息有為;將要外出做工經商求學的希望一路平安……每個人都在祖先面前訴說著對幸福安康的嚮往和願望。

祭拜結束之後,廳前廣場上又是鞭炮齊鳴,人聲鼎沸……此時值年者就將供品中的水果、糖果、糕點之類一一分贈給前來祭拜之人,並祝願眾人托太公之福,四季大吉大利,此則稱為之散福。

直至傍晚,本年值年房將供品撤除,將祖先真容取下,連同珍貴的三祀祭器,一併放入一隻特製的箱籠中藏好,鄭重地交於下一年的值年房收藏,來年再祭。這樣一年一度的拜太公儀式才算結束。

龍二公看中上和的山水,幾經協商,卜宅卜居。定居以後,接來夫人和四個孩子,置辦家產,一晃六百年。

從他四個兒子開始,陳姓人丁興旺,族群愈來愈大,經歷二十餘代以後,如今的上和子孫已達一千多人,外遷陳氏有十六支之多。

每年八房輪值祭祖,除戰亂之年,從未間斷。年復一年,上和人就這樣守護著自己的精神圖騰,子孫在祭祖中完成血脈傳承。不得不說與其家風家訓有著莫大的關聯。

轉載自:掌上紹興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浙網綜合 的精彩文章:

狗年來啦!其實這種狐狸是世界上最小的「狗」
漁民作業右腿被絞纜機絞斷 救助基地聯合救援

TAG:大浙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