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漢印象·2017》帶您走進不一樣的大武漢

《武漢印象·2017》帶您走進不一樣的大武漢

《武漢印象·2017》正式和廣大市民見面,將帶您走進不一樣的大武漢!許許多多熱愛武漢的作家、詩人、畫家、書法家、攝影家、文藝愛好者和廣大市民,或用文字記錄、或用彩筆描繪、或用鏡頭捕捉2017年「武漢全面啟動長江新城規劃建設」、「四水共治」、「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打造東湖城市生態綠心重點工程」等一些列改革創新、拼搏趕超的顯著成效。入選「設計之都」、獲批「中國十大幸福城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再捧「長安杯」、入選國家首批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首批中國十大旅遊休閑示範城市……武漢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書中一一呈現。這不僅僅是一部文藝作品,更是一套記錄城市發展年輪、反映時代步伐的歷史記載。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武漢「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吸引了武漢大學校友:小米的雷軍、泰康的陳東升、中誠信的毛振華、融創的孫宏斌等。他們率領團隊、帶著資金回到夢開始的地方。2017年5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回漢專場」簽下投資989.7億元。同年8月27日,武大校友專場簽下1576.7億元。留才、招才、引才、用才讓武漢再次成為當下精英會聚的高地,「大學+」新模式也讓武漢成為創新創業創造人才嚮往的城市。(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兩江交匯江城天氣晴好,長江、漢江交匯處至南岸嘴,江水涇渭分明,美不勝收。(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長江新城武漢長江新城是武漢市政府規劃的一個新區,位於武漢中北部的長江邊上,是武漢的「未來之星」,是武漢建設美好未來的基礎。中央要求,在長江流域,武漢要成為長江經濟帶的脊樑,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在中部地區,武漢要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在全國,武漢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武漢需要在三鎮之外,建設最亮麗的「第四鎮」。 建設長江新城,集聚國家戰略、傳承長江文明、承載武漢使命。長江新城為武漢未來30-50年發展預留了空間,必將為復興大武漢的宏圖偉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長江主軸瞰武漢古老的長江與現代化都市融為一體。大武漢的濱江之夜,如夢如幻。長江主軸將重點圍繞武漢主城區長江段,集中展現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以長江主軸為統籌,打造城市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景觀軸。(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資智聚漢看珞珈武漢大學在富有歷史感的「九一二」操場舉行了令人震撼的畢業典禮,八千餘名畢業生頭戴黑色的四角帽,在這塊「天之驕子」聚集的土地上,續演著「永是珞珈一少年」的傳奇。據悉,「校友資智回漢」舉辦武大、華科大、中南財大三大專場,共簽約項目投資4177億元。(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最美綠道2017年4月9日,武漢馬拉松國際競賽如火如荼地進行。時至初夏,綠樹蔥蘢,繁花點點,成千上萬各色皮膚、各色衣服的選手奔走於東湖綠道,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四岸繁景映八橋武漢,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氣勢恢宏、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城市格局,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被稱為九省通衢。如今的武漢正以「復興大武漢」為目標,開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征程!(註:以上照片摘自《武漢印象·2017》攝影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楚網 的精彩文章:

三八紅旗手標兵事迹:航天科研研究院楊 玲
跟著帥美網警開心過大年,安心曬圈圈

TAG:騰訊大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