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

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

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與特徵,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以及工業一體化為中心,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無人控制技術廣泛滲透,人類進入以數字化、平台化、智能化技術應用為標誌的工業4.0時代。面對前所未有的變革,高職院校要主動把握新技術發展,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新技術應用對於高職教育的推動作用,主動作為、積極應對,將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優勢凸顯出來,為我國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當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出台,預示著高職教育必須聚集行業、企業和社會機構的廣泛資源,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對於高職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與和指導作用,跳出學校看企業、跳出知識看能力、跳出技術看發展,通過高職院校新技術應用人才的轉型和專業建設,探索有步驟、有層次、有目標的產教融合分階段發展路徑。

第1階段

通過「產業跟隨」建立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推動校企互通,實現產學結合

在高職院校新技術人才培養的第一階段,需要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相連,以「產」助學,推進校企政等多方合作,樹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與企業行業共贏的理念。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冷靜分析「企業主導」下職業教育的專業發展與人才定位,真正體現「產學結合」,針對以往出現的「企業冷、學校熱」校企合作難題,著眼於新技術革新的產業轉型與發展,構建校企共贏、持續性深度合作制度,使企業的新技術產品深入學校課程與創新實踐,讓企業全方位參與、指導學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規劃。

其次,高職院校需要建立暢通的合作途徑,通過開展校政、校企合作育人,實現政府搭台、企業表演、學校唱戲的同台串聯模式,打通產業鏈,營造生態圈,培養具有高職教育特質的創新創業人才。

再其次,依託地方產業特點與行業特徵,高職院校需要以專業發展與行業發展無縫銜接為出發點,在專業設置與課程建設方面,充分整合企業、行業和學校的技術資源和優勢,建立立地式、立體化的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項目質量評價體系,以實現新技術推廣與專業建設發展同步、新技術應用與創新創業項目對接順利、新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同步、新技術創新與技術變革一致的產學深入結合,實現產教融合縱深發展。通過開展校企合作育人,實現由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到校企研發中心的合作遞進,構建高校、企業、學生、社會多贏共進的良好局面。

第2階段

通過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創新孵化平台建設,促進「產業互助」,實現產學研結合

與產學結合相比,推進產學研相結合需要將「研」融入課程,以企業研發需求為主導,將技術實踐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把求新、求變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思路和方向。

在實踐平台建設上,應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的新技術資源,依託研發平台,對接創業團隊,打造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項目,為企業、行業提供全過程孵化服務。

新技術應用的教學方式,可以採用「導師+項目+團隊」的師生共創模式,採用「企業出題、學校監考、學生論證、教師解答」的思路,探索「師研生隨、師導生創、師生共創」的項目實施路徑。

在以新技術為導向的創新創業實踐機制上,需要搭建不同層次、類別和形式的「眾創空間」,引發學生對新技術應用的理性思考,激發他們對新技術應用的實踐興趣,引導他們掌握對新技術改造創新的方法,通過理論與實踐融合互動的項目平台,打造以技術項目為基礎、研發為動力、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學訓研創」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將新技術應用與高校創新創業改革相融合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專業建設與創業教育的融合,提升專業與市場的貼合度,積極創設有吸引力的「創客空間」,充分滿足企業對於發展空間、技術研發、人力資源、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在項目支持上,高職院校要堅持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聯合共建孵化器和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台,採取「創投+孵化」的發展模式,將師生共創成果與相關企業對接、合作、轉化為可供實施的項目,形成構建團隊、發掘項目、對接投資、支撐後續的循環體系。

第3階段

通過樹立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引領創新創業目標,實現「產業領跑」,凸顯產學研創優勢

作為產教融合的第三階段,產學研創需要高職院校發展方向與區域特色、支柱產業的轉型需求深度對接,將學以致用、用以創新的理念貫穿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始終,根植於區域經濟特點和文化特色,整合優勢技術資源,利用創新人才培養及輸出徹底實現「產業跟隨」向「產業領跑」轉變。

在此基礎上,以「堅持立地研發,促進新技術應用」目標為驅動,謀劃與省市乃至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相契合的產教協同發展布局,鼓勵高職院校在特色小鎮、科技城建立創業學院;以省市重大產業戰略為導向,使辦學布局具有前瞻性、引領性;與相關科研院所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服務行業關鍵技術;與行業協會共建企業研發中心,服務民營企業;打破原有的職稱評審規則,實現「發明專利、專利轉讓與論文等同,橫向課題與縱向課題等同,行業技術難題與科研項目等同」,引導教師從課堂走向企業,夯實產學研基礎,服務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教師解決行業與企業難題提供人、財、物支持。通過「立地式」技術應用與區域發展雙向互動、與教師發展雙向互動、與人才培養雙向互動,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服務產業能力目標相一致。

實現產學研創協同發展,還需要根據產業設專業、依託專業建立平台,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孵化科技型小微企業,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即有什麼樣的產業就建設什麼樣的專業,有什麼樣的企業難題就建立什麼樣的平台,平台對接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實現以平台促進創新創業、以創新創業推動企業孵化、以孵化企業提升產業發展。在新技術應用人才可持續發展路徑上,向「做中創」「探中創」進行縱深,以獲取行業技術話語權為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將人力資本轉化為技術資本,將人才優勢升級為技術優勢,實現以高職院校新技術應用型輸出為中心的區域產業結構布局優化與調整。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6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少不了的寒假課程
西電首部大型原創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公演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