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支那」是侮辱性辭彙,而「印度支那」不是?

為什麼「支那」是侮辱性辭彙,而「印度支那」不是?

日本二戰時稱中國為支那,引起愛國人士的不滿,這一詞語之所以包含污衊,原因並不在支那二字本身的含義,而是因為這一詞語興起的背景。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日本歷史上對中國的稱呼。

日本對中國的文化研究

日本古代崇尚中國文化,全盤引進,尊稱中國為漢土、大唐、隋、清國,1860年代開啟明治維新後,日本「脫亞入歐」,思想文化嚴重西化,說英語成了高大上的時髦事,CHINA音譯過去就成了支那。

「支那」一詞在近代日本民間先興起,後官方用得越來越多。

侵華戰爭前,中國仁人志士留學日本,救國圖存,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當然,那時也沒有「中國」一詞。

所以不少人借用CHINA的音譯,說自己是支那人。

1902年,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在日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康有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

所以,此時的「支那」只是時髦的音譯詞,不帶感情色彩。

日本宣傳圖

還有更深的考究者稱,CHINA一詞來源於印度。古時印度人稱中國為cina。而cina來自"秦"的漢語音譯,印度佛教傳到國外時,把印度對中國的音譯也傳了出去。

所以,根據印度對中國稱呼的「cina」,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英國稱為China,法文稱中國為Chine。

日本畫的中國地圖

侵華戰爭初期,日本人對中國稱支那已經比較普遍。1938年,日本唯一反戰的報紙《東京大學新聞》周刊發表一篇批判日本侵略中國的文章,稱「不要再為了日本的利益去妨害支那人的生活……必須充分考慮支那國民的偉大之處,以及他們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只是,在軍國主義控制下的主戰輿論中,這種反戰的聲音太過微弱,報紙還沒有什麼發行量就很快被官方斃了。

日本畫的「支那帝國」圖

甲午戰爭前,日本對中國文化歷史仍然尊崇,稱中國為「支那帝國」。

後來,隨著法西斯主義的走火入魔,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步步深入,提到「支那」一詞時,附著了越來越多的侮蔑意味。支那事變、北支、中支等給中國帶來無盡災難,慘絕人寰罄竹難書……

日本佔領上海時期發行的貨幣,中支那振興株式會社株券

1946年,日本政府發出《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要求"支那"一詞徹底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誌中消失,「支那」爭論徹底解決。

(本文史料參考《裕仁天皇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收台灣:可以搞三民主義可以有軍隊,只要蔣介石做到兩點
為啥很多歌星會被稱為天皇、天后?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