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時向來訴衷腸

四時向來訴衷腸

每每談及林逋,隨即映入腦中的便是其「梅妻鶴子」。今次,便來看看他在西湖的四季之歌,唱出的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懷。

《池上春日》

一池春水綠於苔,水上花枝竹間開。

芳草得時依舊長,文禽無事等閑來。

年顏近老空多感,風雅含情苦不才。

獨有浴沂遺想在,使人終日此徘徊。

春日融融,春風習習,一想起春大概就是這樣涼涼又微暖的情趣。「一池春水綠於苔」,一池子的春水,總讓人覺著是蕩漾著綠的生機,悠悠泛著微波,暗暗昭示著春的到來,與人訴說春天的秘密與曖昧。「水上花枝竹間開」,就著一池春水,一旁是花枝亂顫,在竹林中搖曳,不說話,只是細細糾纏,說盡了春意的默默情韻。「芳草得時依舊長,文禽無事等閑來」,青青芳草,迎著春天拔起,一時間如同初生竹筍個個拔尖,競相生長,愈來愈高,頗有「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趣味。而那文禽適時來湊了個熱鬧,來來往往,盡享春光無限,生機盎然。然此等風景下,卻忽讓人想起自己「年顏近老空多感,風雅含情苦不才」,光陰易逝,時光易老,空留念想,渾身的才情難以抒發,一時苦悶憋上心頭,只覺壓抑難耐,心情憤然。「獨有浴沂遺想在,使人終日此徘徊。」此句化用了《論語》中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有的想法終究難以實現,那麼就停留於此,如同曾點般在剛剛開化的沂水中洗滌心靈,在這池上,放走所有的不快,翩翩然焉,且看那雲淡風輕,春意柔情,一時再不管天地時運,只管暢遊河山,歸隱鄉間。

詩人在此詩開頭,著力暈染了一幅西湖春日美景圖,陽陽春意只叫人慾罷不能,想要靠近,想要抓住,想要留下,看盡萬物的生命力而感自己身世悲涼,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感作者之愁苦,人生之哀,進而更顯出美能治傷的功效,側面襯托出作者對西湖之景的戀戀不捨。詩文句句押韻,讀來有種開懷之感。雖然夾雜著於世之感傷,但是卻以一些讀來令人微笑的字眼化解,實感作者心境明凈,韻味悠長。

《夏日即事》

石枕涼生菌閣虛,已應梅潤入圖書。

不辭齒髮多衰病,所喜林泉有隱居。

粉竹亞梢垂宿露,翠荷差影聚游魚。

北窗人在羲皇上,時為淵明一起予。

石枕涼生菌閣虛,已應梅潤入圖書。」寫的便是炎炎夏日時枕著涼涼的石枕睡,林逋曾繞屋栽梅,因而春時的梅香早已融入了圖書中,此時在這夏日中順著一絲陰涼幽幽飄來,給人帶了夏日的清涼與透心的愉快。「不辭齒髮多衰病,所喜林泉有隱居。」不說自己是因為多病而退隱,只說是因為愛林愛泉愛這山川湖海。「粉竹亞梢垂宿露,翠荷差影聚游魚。」一句更是通過多個意象的疊加,竹、露、荷、魚相映成趣,全是嫩嫩的、初生的、歡脫的,展現出一幅夏日清新的素雅之圖,賞心樂事昭然眼前,融情於景,托物言志,表現出作者願意沉浸在此番境地之下,過著悠然自樂的生活。「北窗人在羲皇上,時為淵明一起予。」,此一句更是直抒胸臆,道出了林逋內心的真實想法。確實相與陶淵明一道,從此離開世俗,過著田園般的自在生活。其實這亦正是林逋受陶淵明影響的表現,他在壯年時期選擇歸隱,這本就是一般士人做不到的,更何況他一隱數幾十年,期間「足不及城市」,這更是令人無可想像,這單憑毅力是絕對做不到的,因此不難說陶淵明給了他極大的精神支持和信念支撐。陶淵明一生安貧樂道,堅決不仕,堅持自己心中的「道」,而林逋正是為陶淵明這種道的狂熱追求者,他渴盼自己心中持「道」,他也確實一直這樣堅守著。

在這首詩中,林逋直點陶淵明名諱,直接抒發了自己的堅守,他的歸隱絕不是一味地表示清高與世隔絕,而是在堅守原則的前提下同有德者交往。《林和靖先生墓堂記》中有言:「……而處士放浪江湖,卒歸老於西湖之孤山,以終其身。如處士者豈真無於建樹耶?何其生郅隆之世,而甘以高蹈終也?處士既不用於世。其為處士之才與識俱不可得而知。跡其生平,居西湖二十年,不入城市,則其高風峻節有過人者矣。至於識季諮於未達,教其兄子策名於世,則固未嘗無意於世者。俾處士而出其才與識,有所作為於天下,事功政繢何不若人?而處士卒不為也,則固自有所以為處士者在矣……」可見,其實後世對於林逋之舉為褒獎之意。詩人是如此可愛,恬淡高古,逸然世外,其才情性情似乎給夏日添上了格外的清涼。

《復賡前韻且以陋居幽勝詫而誘之》

畫共藥材懸屋壁,琴兼茶具入船扉。

秋花挹露如紅粉,水鳥沖煙濕翠衣。

石磴背穿林寺近,竹煙橫點海山微。

百千幽勝無人見,說向吾師是泄機。

畫共藥材懸屋壁,琴兼茶具入船扉。」,秋日,沒有俗事打擾,閑來將畫作、工具及藥材之類的東西懸掛在牆壁上,攜帶著琴和茶具登上船,看那秋花爛漫,顆顆露珠如珍珠,閃閃地襯得花兒嬌艷,如同紅粉姑娘動人,水鳥在霧氣茫茫的空中穿梭,沾濕了一身羽毛,更顯得毛色鮮艷,生命之蓬勃。「石磴背穿林寺近,竹煙橫點海山微。百千幽勝無人見,說向吾師是泄機。」,船兒前行中,與山間寺愈發近了,山霧微蒙,竹林忽隱忽現並不分明,給人一種隱隱的神秘之感。是啊,此番幽深之處,人跡罕至,幾乎無人見過,今而有幸相遇,入此美景,窺探自然的奧秘。詩文最後一句用擬人的修辭,將「泄機」詩意地表達出來,寄託了林逋對這幽深山林的喜愛之情。

詩人愛此幽深,全是他心態之展露。眾人皆愛凡塵與喧囂,愛功名與財富,可林逋卻如若痴人,拋卻俗物,欲擺脫塵世羈絆,於是攜帶之物皆是文人雅士所共賞之物,頗有「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之味。難怪後世總有人在拜訪林逋之墓時抒以無限的崇敬與讚美,「余遊興躍然,偕學士,呼小艇,渡孤山麓。從一奚童,登放鶴亭,徘徊林處士墓下」,「徘徊不忍離去」,此語,便是對林逋為人處世的清亮高潔的態度膜拜與敬仰,無限的崇敬難以言表,只能通過停留的方式表達內心強烈情感。

《西湖舟中值雪》

浩蕩彌空闊,霏霏接水濆。

舟移忽自卻,山近未全分。

凍軫間清泛,溫鑪接薄薰。

悠然詠招隱,何許嘆離群。

浩蕩彌空闊,霏霏接水濆。」,歲寒,萬籟俱寂,眼下空蕩飄茫,浩蕩的天色下只剩下霏霏水汽,夾雜著似有若無的冰寒,頗有一分湖心亭看雪的韻味。「舟移忽自卻,山近未全分。」,泛舟西湖,山似近若無,難以確認,看不分明,天底下似乎只剩下了寒涼,茫茫一片,空蕩無際。還是歸隱吧,離群而去又何妨,悠悠然自在也。這裡再次與陶淵明的思想相銜接,正如陶淵明所說「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林逋亦是如此,「絕境長難得,浮生不擬歸。」,游于山水之中而忘卻一切,不計較其它,只是順著意趣而行,離開塵世又何妨,那便是情趣,那便是真性情。

總之,林逋遁跡山林,以泉石自娛,信手寫詩,隨手而去。語言凝練,詩眼傳神而生動,清新脫俗又別具一格。就如梅堯臣評價「其順物玩情為之詩,則平淡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這確實是林逋詩文的獨特魅力。他清高避俗,隱居幽谷,因而他對意象的獨到描繪,更平添一種平遠閑曠、恬靜幽美之感,讓人直感脫離了凡塵俗世,來到世外桃源,盡享詩意化的人生。四庫館臣也有評價說「澄澹高逸」。的確,林逋有這樣的個人性情,這樣恬淡曠達的胸襟、孤傲高潔的氣質,也難怪其詩風的氣韻獨特、匠心獨具,使人自愧渺小、自恨塵穢。

GIF

雖是寫了四季之歌,但是林逋所要寫的絕不不只是四季之景,而是一種心境,一種遺世獨立的高潔傲岸的品質。或許他曾經矛盾過,但是他最終不願放棄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人生,還是追隨了內心的渴盼。思考當年林逋隱逸的生活和心境,似乎一草一木、一樹一石都在啟示我們,我們的生活過於喧囂、急促、雜亂,我們似乎被什麼力量緊壓著,不知道路在何方。於是我們隨波逐流,道路奔波休碌碌。且停下來看一看,現在的我們或許做不到歸隱,但是偶爾也請停下來,看那山川湖海,賞那碧水藍天。遊山玩水並非玩物喪志,真正的遊玩是融入而感其精,在有晴有雨的生活中品出生命律動的滋味來。

正如郄詵言:「山行一度,洗盡五年塵土腸胃」。唯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間,漸息塵心,不為世俗利祿蒙蔽。停下腳步,探一探山岡原野,打破狹隘見識,天人合一,自我凈化,滋養內在,得心境之明凈,填補人生質地的稀薄。

圖片:網路

編輯:魏素素

請您贊一下支持有美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美堂 的精彩文章:

藍瑛西湖名畫賞析

TAG:有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