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中醫告訴你,孩子更需要「春捂秋凍」

老中醫告訴你,孩子更需要「春捂秋凍」

立春過後,春天就要來了。春季在五行屬木,主生髮,孩子是稚陽之體,所以春季要注意護陽,更要「春捂秋凍」。初春和立秋正是疾病多發期,如果再趕上乍暖還寒的倒春寒,秋天提前到來的寒流,孩子就很容易感冒、發燒,春捂秋凍其實也是一個經驗的總結。

春捂是因為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中產生熱量與散發熱量的調節和冬季的氣溫已經形成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季節交替時天氣變化無常,這個時候如果過早減衣,一旦氣溫發生變化,就會難以適應,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導致病菌乘虛而入。從中醫角度講,春天天氣轉暖,毛孔就要張開了,這在中醫來講屬於衛外之氣的一部分。和冬天相比,這個時候皮膚開合不像冬天那樣緊,這樣也便於陽氣的生髮。之所以不要急著給孩子減衣,是要通過「捂」給皮膚一個溫暖的提示,催促她和外界溫度同呼吸,至於秋凍道理與此類似,也是通過適度的寒冷刺激,趕在冬天到來之前提示身體,降溫了,要儘快關閉毛孔,建立起抵禦嚴寒的屏風,也就是提高免疫力。

那麼要「捂」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呢?一般來說,氣溫到15℃,可以視為無捂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並持續一周左右,就可以不捂了。如果是體弱的孩子則需要捂的時間再長一些,並要隨時加減衣服。在這個大原則下要注意,就是頭不要捂脖子要捂。頭部雖然只佔身體重量的10%,但它的散熱佔全身散熱的40%,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有貴人不頂重發的說法,因為過長過厚的頭髮會影響頭部的正常散熱,甚至會因此上火,雖然這更多是種身體的感覺,但至少說明頭部是不怕冷的,因為在中醫裡面頭為諸陽之會,身體的陽經都要彙集到頭部,頭部是陽氣聚集之處,因此不怕冷,所以不用帶過厚的帽子,否則很容易捂出一頭大汗。但是脖子不一樣,脖子後面有三個受風的穴位,分別是風池、風門和風府,身體感受到的風寒很多都是從這些部位進入的,所以冬天圍巾比帽子重要。

「春捂秋凍」可以看成通過穿衣這個生活的細節幫助身體,在季節交換,溫度變化時,主動地適應自然,看似穿衣之術,實則養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叫我小白痴 的精彩文章:

北斗衛星:成功發射,新的突破!
帶有雙攝像頭的華為P20出現在TENAA中

TAG:叫我小白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