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明,清三代老琴齊聚宜博元宵雅集

宋,明,清三代老琴齊聚宜博元宵雅集

2018年3月3日,由宜興市博物館、陽羨古琴社共同舉辦的「『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宜興市博物館2018元宵雅集」,在博物館一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座無虛席,人氣爆棚。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此次活動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選取「先秦、魏晉、唐、宋、元、明、清、今」八個時代背景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以舞蹈、歌曲、樂器彈奏等多種形式進行演繹。活動現場節日氣氛熱烈,瀰漫著濃郁的中國風氣息。

一、先秦:舞蹈 《詩經·小雅·採薇》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全書收錄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按題材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採薇》就屬於其中第二部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經典名句受到許多文人雅士的高度評價,常為後人所引用。活動以舞蹈開場,音樂悠揚,舞姿婀娜,帶領著觀眾們邁入傳統文化的藝術殿堂。

二、魏晉:古琴二重奏 《流觴曲水》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琴棋書畫作為文化和藝術的載體,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睞。《流觴曲水》是由陽羨古琴社社長邵芸菲女士根據古曲《酒狂》改編而成。此曲典故出自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雅集「蘭亭集」,所謂"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古琴二重奏季文博,李林翰:陽羨古琴社小琴人,從小學習傳統文化,彈琴不輟,兼修武術,圍棋,童蒙養正,崇文尊禮,立志成為琴心劍膽,氣度山河的錚錚君子。

三、唐:琵琶獨奏 《訴-讀唐詩有感》

唐代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琵琶作為中國傳統彈撥樂器,亦在唐代發展到了頂峰。《訴-讀唐詩有感》是吳厚元先生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而創作。將感受到的琵琶女與詩人的內心情感躍然於四弦之上,使欣賞者如臨其境,如聽其聲,如睹其景,蕩氣迴腸。

琵琶演奏周佳宇,自幼學習琵琶,師從南京藝術學院琵琶教授江蘇省琵琶協會會長劉石老師。畢業於浙江傳媒學院。中國音協琵琶學會會員,江蘇省音協琵琶學會會員。

四、宋:宋琴「飛鳴吟」奏 《杏花天影》

宋詞發展蓬勃,不亞於唐詩,收錄在《全宋詞》中的詞人多達一千三百多家,作品有一萬九千九百餘首,但很可惜,有詞無曲。姜夔所著《白石道人歌曲》是流傳至今的唯一一部帶有曲譜的宋代詞集,被視作「文學和音樂史上的稀世珍寶」。 清越秀麗的曲調和典雅蘊藉的詞風結合得天衣無縫。《杏花天影》由宋琴飛鳴吟演奏,此琴蒼勁高古,斷紋絕美,為蘇東坡舊藏,這穿越千年的傳世清音,由千年老琴來演繹,相得益彰。演奏嘉賓:宜興市陽羨古琴社社長邵芸菲,宣鶴齋主人林格鋒。

邵芸菲:

文化部中外民樂交流大會?彈撥樂比賽,古琴組國際決賽一等獎得主。

廣陵琴派第十三代琴人

中國古琴學會理事

宜興市陽羨古琴社社長

自陽羨古琴社成立以來,悉心在陶都傳承和發展古琴文化,學生遍布各行各業,並舉辦多場古琴文化雅集,古琴藝術展覽,名家古琴講座等,

曾受邀參加多次國際文化交流,出訪德國,日本,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全國各省各大古琴大會中,代表廣陵琴派做交流演奏

在焦尾琴故里江蘇溧陽城市文化宣傳片的拍攝中,扮演中國四大才女之一,蔡文姬。

五、元:崑曲 《牡丹亭·驚夢·山坡羊》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2001年5月18日,崑曲入選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驚夢》是《牡丹亭》中的第十齣戲,主要描寫杜麗娘青春的覺醒,這是杜麗娘性格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即她從名門閨秀走向封建叛逆道路的第一步。從結構上看,《驚夢》這齣戲分為「遊園」和「驚夢」兩部分,文采飛揚,歷來為人們所傳誦。《驚夢》一出,帶觀眾領略國粹崑曲的藝術世界。演唱嘉賓:蘇州崑劇院一級演員陸寧。

六、明:明代古琴「松風秋月」奏 《樵歌》

廣陵派以清幽、恬雅、舒暢、洒脫作為琴曲的美學標準,注意內容和感情的表現,節奏跌宕多變,指法細膩靈活,操縵諧婉自如。

廣陵派既吸取了虞山派恬淡清雅的情味,又開蹊徑,盡情的抒寫樂曲的意趣,在著意發揮松活瀟洒的同時,在奔放豪爽中蘊含節制凝蓄,在活潑瀟洒中寓有恬靜幽逸的神韻,從而形成了恬逸洒脫的獨特風格。《樵歌》,正是把廣陵派風格的極致演繹,讓人眼前一亮。演奏嘉賓:徐州古琴學會副會長,樂古琴堂創辦人:趙慶偉。

七、清:清代古琴「飛泉」奏《平沙落雁》

梅庵琴派也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起源孕育於清末,開創人王賓魯、徐立孫,采諸城琴藝,融民樂西樂,衡古今而成派。因始傳習於梅庵而得名。梅庵琴派是數千年中國古琴歷史長河中最年輕的流派,也是現代最有活力的古琴流派。此曲名為《平沙落雁》,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梅庵派平沙中後加的「雁鳴」一段,獨具本門特色,為王燕卿先生所創,曲調極為逼真、生動,令人嘆為觀止。演奏嘉賓:梅庵琴派國家級傳承人王永昌入室弟子,梅庵琴館館主王婭妮。

琴悠墨香度元宵

圖為雲水書院趙汝言在畫燈籠

圖為樂萱書院史鶴峰在畫燈籠

值此佳節之際,宜興市博物館「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元宵雅集成功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中國傳統藝術傳承與發揚,充分發揮了博物館應具的宣傳教育職能,讓廣大市民朋友親身體驗了優秀傳統藝術的魅力。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文化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伴大家度過了一個溫馨、愉悅,又瀰漫著濃郁中國風的元宵節。

宋,明,清三朝老琴齊聚元宵雅集

宋琴「飛鳴吟」

宋琴「飛鳴吟」局部

明琴「松風秋月」

明琴「松風秋月」局部

清琴「飛泉」

清琴「飛泉」

清琴「飛泉」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美文 的精彩文章:

TAG:優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