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瓶一花一境界,引花入瓶,有暗香來

一瓶一花一境界,引花入瓶,有暗香來

與花瓶

花朵

花朵之美在於渾然天成

花瓶之美在於巧奪天工

當自然之美與人藝之才相遇

碰撞出來的是可流傳於世,生生不息的獨特美學

一瓣心香寫我意,

妙趣從來兩三枝。

看取花葉禪意凈,

方知浮塵不染心。

--佚名

自宋以來,中國插花藝術約定俗成稱之為「瓶花」。瓶花,就是用各種容器作為花瓶的插花。

中國插花不僅僅是表現花朵之美,而是花與瓶,瓶花與空間的和諧展現,瓶子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或者忽略不計的地位,而是影響整體格調,有著不可忽略而又舉足輕重與花朵連為整體的因素。

至美 薦閱

題 記

現代諸事流行獨創,

如果說現代的地基是過去,

那麼只有先抓住舊有的美感,

才能看清新東西,

大家都忘了這個自明之理。

也許不是忘記,

而是害怕回顧。

但是,

不具備背負傳統前行的勇氣,

創造新事物的力量又從何談起?

—— 白洲正子?信樂的陶器

為什麼要插花?

常有朋友問起這個問題,我也常不知從何說起。問的人多了,每每講一個小故事來搪塞。今天看完整本書稿,又想起這個話題。

我生在晉中南太行山中。山土貧瘠,土人耘田為生,靠天吃飯,居處少有花木,荒郊草卉多不知名。印象中最鬧熱者是鄰家牆外一株秋桃。陽春天氣,花葉齊發,蜜蜂營逐,樹下系犍牛一,糞土中春之氣息久久留在記憶里。後來因緣際會,編輯美術雜誌《畫廊》、《新美域》多年,大量接觸中國傳統繪畫,最喜的依然是花葉齊發的桃花,常令我憶起鄉間陽春情景。這大概是我和花最貼近的因緣。

及長,求學在外,中年逐食他鄉,哀樂清況無暇回味。後因董理趙朴老書跡,讀朴老茶詩數百首,喜其早年「冷意初凝借茗澆」(《寧滬列車中作》)詩意,發願整理其詠茶詩,稍稍涉獵於茶事,由是始知插花之事。

最早得見插花圖集乃日本永井宗圭先生之《茶席之花》,喜其雋永清雅,略師之;後漸知「日本花道」、「中華花藝」、「中國傳統插花」諸名目。旅台數次,購得中華花藝圖書甚多,更參加大陸插花培訓班,奈何不得要領,遂罷;其後始見川瀨敏郎先生之插花,覓得川瀨氏前後著作十數冊,按圖索驥,稍窺其奧,是為我插花之源起。

後因諸多友人鼓勵,創「瓶史研讀」課程,因於插花蒙昧,乃與諸生逐字研讀袁中郎《瓶史》一書,更旁及明時諸人之論述,上溯歷代文獻,漸悟瓶花之淵源,於中國傳統插花略見脈絡。掇之當代諸人之說,不乏乖繆;知瓶花之統已斷難續,謬誤叢雜,非一時可辨其流變。

瓶花乃歷代文人惜春護花,清雅之首務,故與文人詩畫頗多假借,其事涉及工具、花器、插貯、滋養、環境、玄賞諸多方面。深入探討可知,瓶花之道實與歷代文人藝術修養、審美時尚流變、生活方式擅遞息息相關,故不能僅以插花之技待之。其間之深旨,非一言可盡,本書亦是略窺其一斑。讀者諸君自此悟入,或可省去幾分周折。

在近幾年的研究過程中,得愛人李晶鼎力支持,是首先要感謝的。其他師友辨析論爭,促我深入原典,探其實質;期間開設「瓶史研讀」、「瓶花初級「、「瓶花初階」、「瓶花之歲時節序」等課程,諸多學生耗時費力,躬自實踐,惠我良多,教學相長,亦生亦友,以上均深懷感念,限於篇幅,不能一一羅列,尚祈諒之。

書中圖片乃吳旭、柴英傑、劉濤、鄭蘭翔、彭大地等人所攝,一併感謝。

本書乃講授《瓶花初階》之講稿,蒙於善偉小友督促並親任整理,始有此書之成,感念。

是為記。

二零一七年季秋赴寧車上,為朴老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布展途中。

版權聲明

編輯:Miao

文摘出自徐文治《瓶花之美(中國傳統插花出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inabooks中國書店 的精彩文章:

故宮珍寶館,奇珍異寶,等你一觀!
今年冬天迎到雪了么,來欣賞國畫中的雪景吧

TAG:Chinabooks中國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