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製造業主李明:放權後的新期待

製造業主李明:放權後的新期待

1793

王雅潔

「證明『你媽是你媽』的笑話,不會再發生了」,2018年的農曆春節,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家人造草坪製造企業的負責人李明打開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過去我們為一個項目跑斷腿,蓋上幾百個章的事情,很難再看到了」。

李明提及的「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正在成為全國投資項目在線核准、備案及其他監測全覆蓋的平台。

不過,隨著簡政放權腳步的加快,他認為,目前更多簡化的是項目申報的前置條件,對於2018年項目後期實施情況的監管,仍需要更多的規範細化。而且,在線平台的回饋機制還有可提升的空間。

變化

專門負責所在企業項目申報,已經與地方發改委、經信委等部門打交道11年的李明,在2017年初迎來一次變局。

2017年初,《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2號令)(簡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打通,改變了以往分地域在線進行投資項目審批的局面。「說真話,這麼多年與地方政府溝通下來,去年初《管理辦法》出台後,我感覺到非常明顯的變化」,李明舉例道,多年前,自己所在企業申報項目材料時,獲悉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很多內容沒有公開透明。今天去一個部門需要補公章,明天去另一個部門又需要補份證明,完全不知道自己第二天要幹什麼,只能單純依靠現場工作人員的口頭告知,問一句答一句。有時一連好幾天跑下來,材料還是準備不齊。

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的打通與優化,給李明帶來了新感受:「我不用再跑去那些部門,與地方政府工作人員面對面一一諮詢了。網站里便有一站式告知書,需要提前準備哪些材料,蓋什麼公章,找哪幾個部門,告知書里寫得明明白白,這是以前多年從沒有過的。」

在此基礎上,與項目有關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准入標準,公開項目核准、備案等事項的辦理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李明均能從上述在線平台上找到答案。

除了一站式告知書帶來的便捷,自從《管理辦法》出台後,企業相關項目核准、備案機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均統一使用在線平台生成的項目代碼辦理相關手續。項目通過在線平台申報時,生成作為該項目整個建設周期身份標識的唯一項目代碼。項目的審批信息、監管(處罰)信息,以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信息,統一彙集至項目代碼,並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作為後續監管的基礎條件。

與李明打過交道的地方發改委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按照監管層的要求,2018年的項目核准、備案機關均遵循便民、高效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項目核准、備案機關也會制定並公開服務指南,列明項目核准的申報材料及所需附件、受理方式、審查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列明項目備案所需信息內容、辦理流程等,提高工作透明度,為企業提供指導和服務。

李明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隨著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的打通、完善,企業項目的後期績效審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原來做項目時有點亂,甚至不排除重複申報的可能。但是現在項目審計更加嚴格了,政府資金的使用用途也會及時告知我們,這是一種雙贏」。

至此,除涉及國家秘密的項目外,項目核准、備案通過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以下簡稱在線平台)實行網上受理、辦理、監管和服務,核准、備案過程和結果的可查詢、可監督全覆蓋網路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該地方發改委官員表示,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未來不見面審批的項目數量,必須要佔到審批項目總數的80%以上。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與投資人討論較為複雜的問題,可以提出與企業相關人士面對面溝通,且進行當面溝通的審批項目總數不可以超過20%。「以前我們承諾的是7天之內給投資者一個明確答覆,現在有了在線平台的依託,一些投資者可以即刻就收到在線回復,甚至自己都能把回複列印出來,不用像以前那樣親自跑過來」,前述地方發改委官員認為,從操作周期上看,辦事效率的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不用再「跑斷腿」的背後,是項目落地實施的事中、事後監管難度及風險的增大。

2018年初,為了推動《管理辦法》的落地,2018年2月,《企業投資項目事中事後監管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14號令)(簡稱《監管辦法》)開始實施,填補了中國投資領域事中、事後監管無法可依的空白。

通過在線平台的依託,實現標準格式手段替代人工審核的審批手段,並不適用所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申報。

上述地方發改委官員表示,目前的項目批複還是分層的,政府投資的項目依舊按照原有的流程走,而企業投資則持續下放審批許可權,一步步從原有的國家審批許可權下放給省里,省里再下放給市裡,最後市裡下放給縣區級別直接批複。

李明所在企業的項目申報,便屬於企業在中國境內投資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包括企業使用自己籌措資金的項目,以及使用自己籌措的資金並申請使用政府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等的項目。

2018年,對於李明所在的地方製造企業,以及地方發改委來說,雖然審批許可權一路下放,但是真正操作起來,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可執行的法律體系。「審批許可權下放了,程序也簡化了,隨之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以後項目不按照審批文件的填報內容去建設,又將用哪些強制性的法律法規文件來規範?」地方發改委官員提出了疑問。

2018年1月下旬,該地區的一家企業便出現了上述問題。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當地有一家企業,在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上線後,提交材料時申報的是「鋁產品加工項目」,即用相關鋁製品加工成有線電視盒子等符合國家規定的可循環利用產品。

但是,當該企業拿到地方監管部門的項目批複後,除了完成少量的鋁產品加工任務,其餘時間便開始融鋁,採取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的廢鋁冶煉,將機械加工廠加工出來的廢鋁零部件回收融化成大塊,做成純度較低的鋁錠,再以遠低於市場價的金額兜售出去。

該地經信委和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該企業在融鋁再加工的過程中,二次污染的問題十分嚴重。

誰來解決該企業的違規問題?按照《監管辦法》的要求,「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對發現的涉嫌違法問題,應當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立案查處,並作出處理決定」,而且,「項目未按照核准的建設地點、建設規模、建設內容等進行建設的,核准機關應當依法責令停止建設或者責令停產,並依法處以罰款。」

身為上述違規融鋁企業的核准機關,該地區的地方發改委便承擔起督查責任。他舉例道,按照要求,對於有關部門依法認定項目建設內容屬於產業政策禁止投資建設的,核准機關應當依法責令停止建設或者責令停產並恢復原狀,並依法處以罰款。實際上,而自己所在的發改部門裡只有審批科、產業科,並沒有項目稽查科。

最後,只好讓提供產業政策諮詢和規劃的產業科去暫行監管,企業面對地方發改委官員時並不服氣:「我是招商引資企業,投入這麼多錢,拿這麼大一塊地,難道就為了生產申報材料說的這幾個鋁製品?」

上述地方發改委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的確,當我們想勒令其改正並停止建設時,問題來了,我們勒令他改正和停止建設的法律依據是什麼,暫時還沒有。」

李明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項目的後期監管的確存在一定的難度。畢竟現階段簡政放權更多的發力點在於項目申報的前置條件的放寬,而對於項目的執行細節,監管部門很難面面俱到。

隨著不見面審批項目數量的顯著增加,這其中增添了許多未知的風險。李明表示,與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等見面審批相比,在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上申報的項目,需要提交的資料相對有限,只有一張表,內容包括項目名稱、投資內容、投資金額等。

上述地方發改委官員的工作經歷印證了李明的說法:「僅憑有限的申報材料,就想斷定項目內容的真假,以及企業是否能如期按照申報內容所述,如期合規生產,這都是有難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清華教授付林將出席「清潔供暖論壇」並演講
富士康衝擊上交所IPO 經營獨立性受關注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