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普清朝官服:最另類的『衣冠禽獸

科普清朝官服:最另類的『衣冠禽獸

刀叔導讀:這算是另類的『衣冠禽獸』了,對於古往今來的官員,『補丁』好過『補子』。

有清一朝,官場等級制度森嚴,依照明朝舊有的標準制定了九品十八級的官場品級制度。而這種官場上的階級區分也在官員們的官服上體現出來了,也就是說,與十八級官員等級配套的還有對應的官員服飾用以直接區分。

官員的官服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依據品質、數量、顏色的區別來標識著與之對應的官位級別,不允許跨級別混用。但與傳統的中原漢民族統治者不同的是,清朝的官員服飾中包含了很多滿清統治者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徵。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種類。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色,上綉九條龍,但以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實際上被綉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

龍袍下擺則綉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為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清朝文武官服前胸和後背上縫綴的「補子」,或稱「補袍」或「補褂」,不同的補子代表著不同的官員。在皇帝之下,從親王到伯爵這一等級,基本上都是龍和蟒,在他們之下的官位,才開始從品級。

太傅、太保等為一品文官

少傅、少保等為二品文官

通議大夫、左右副都御史等為三品文官

大理寺少卿、鴻擴寺卿等為四品文官

各州知州等為五品文官

京府通判、兵馬司指揮等為六品文官

中書科中書舍人等為七品文官

太醫院御醫等為八品文官

各府知事等為九品文官

八旗都統等為一品武官

九門提督為二品武官

一等侍衛等為三品武官

宮殿總管太監等為四品武官

關口守御所千總等為五品武官

親軍校等為六品武官

城門更、武信騎尉等為七、八品武官

修武校尉、各營藍翎長等為九品武官

其實,清代官服,我們並不陌生,它的獨特款式造型及色彩,我們今天都可從一些當代的文學作品、美術作品、戲劇、電影、電視劇中看到。它和清代的其它服飾一樣,是以濃郁的滿洲民族特色和獨特的裝飾風格,在我國歷史上曾經盛行過近三百年。

在清代服飾沿革中,儘管在民族「易服」上,他們為了鞏固其在全國的統治地位,推行了一套強硬的政策,但是在二百多年的實踐證明,這種長袍馬褂和短衣式的服裝結構,是有生命力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對漢族傳統服裝的一種補充和發展。從衣著特點和傳播的持久性來分析,它是以新代舊的一種進步,是時代進步的一種反映,是時代進步的產物。

可以說這種變革,已經形成我國傳統服制的又一次飛躍,是歷史上繼戰國時代的「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明顯突變。

那麼,您認為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官服最好看呢?對於官員來講,什麼樣的衣服更讓老百姓看著舒服呢?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評論,刀叔看好你!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MCN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徐福是東瀛始祖?日本部分民眾更喜歡說源義經就是成吉思汗!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用斧作為武器的,原來是一位女將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