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的話一針見血 揭秘你不知道的區塊鏈五大缺點

他的話一針見血 揭秘你不知道的區塊鏈五大缺點

前幾天,周鴻禕在一場會議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現在區塊鏈這麼熱,但還沒看到什麼非用不可的場景,唯一殺手級的應用就是比特幣。」而且他還提到了一個已經很久沒人講過的概念「51%攻擊」,認為區塊鏈也不是牢不可破的。

老周又說實話了

雖然比特幣早些年已經被一些公眾所耳熟,但區塊鏈真正爆火還是近一年的事。這一年裡,突然冒出了很多給區塊鏈搖旗吶喊的人,不管什麼阿貓阿狗都開始把這三個字掛在嘴邊,有些人哪怕是從來沒有進行過一次區塊鏈的操作,也敢長篇大論的寫出一堆東西來。實際上,輿論里人云亦云的現象太嚴重,那些作為推手的人全都報喜不報憂,而跟隨者又剛剛接觸這東西,不知道比特幣和區塊鏈在前幾年發生過什麼故事,以為區塊鏈就是萬能的神。這都是很危險的現象。

筆者從2013年就開始近距離觀察和進入這個圈子,耳聞和親歷了很多的事情,下面就接過周鴻禕的話茬,聊幾個區塊鏈並不那麼萬能的話題。

51%攻擊

首先聊一下周鴻禕提到的這個「51%攻擊」到底是啥。其實類比起來也很好理解,就像美國人選總統,獲得51%選票的人就會順利當選,接下來就可以為所欲為。當然比特幣世界裡的51%攻擊並不那麼容易實現,首先你必須要掌握全球51%以上的挖礦算力,然後才可以設法將別人挖出來的區塊「孤立化」,從而讓新出的區塊(比特幣就藏在裡面)全部歸於自己名下。這樣,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就不復存在,「不可篡改」的功能也可能消失。

在比特幣的歷史上,曾經有多個礦池(如btcguild、eligius.st、ghash.io等)的算力都接近過51%,但當時礦池們都主動轉移算力,礦工們也主動更換礦池,避免了比特幣末日的提前到來。如今最接近51%算力的是比特幣大陸旗下的螞蟻礦池,但他們也是主動轉移算力到其他自己控股但並不直接控制的礦池。

「去中心化」難度高

51%攻擊是數字貨幣挖礦的一個特徵,也是區塊鏈的特徵,它的出現就宣告了「去中心化」的終結。比特幣是如何做到避免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去中心化」。

依靠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節點(其實就是一個個的比特幣錢包,每個錢包里都同步了一份區塊鏈文件),以及日夜不停進行加密運算的比特幣礦機,維護了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運行。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實現「去中心化」的難度是非常高的。

比特幣尚且如此,那麼現在魚蝦混雜的山寨幣、分叉幣、ICO幣呢?他們到底有沒有能力建立起這麼牢固的區塊鏈系統?隨隨便便搞個白皮書,上個交易所,就開始到處撒幣,你的節點數量能否支撐起「去中心化」?是否可以防範51%攻擊?可以肯定的說,這些「空氣幣」絕大多數都是在渾水摸魚,根本就是偽「去中心化」。

轉賬時間慢

比特幣剛出現時,最為世人所驚呆的是它不受國界限制、隨意跨國轉賬的特性。不過這個轉賬的過程並不是瞬間的,一般是十幾分鐘到一兩個小時。為了保障轉賬交易的安全,需要礦工們的辛勤勞動,而一旦交易過頻或者全網算力下降,礦工們就會處理不過來,造成區塊鏈網路堵塞。

這種堵塞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我記得2013年底有一段時間,我有幾筆比特幣轉賬花了兩天時間才到賬;而前段時間以太貓遊戲流行,也造成了以太坊區塊鏈網路的堵塞。

這就是「去中心化」的壞處。相比之下,「中心化」的網銀、支付寶、微信卻能實現秒速到賬,這時候感覺「去中心化」還真就不是剛需呢!

轉賬手續費

炒過幣的朋友都知道,在交易平台之間轉移數字貨幣需要交手續費,尤其是比特幣,一筆轉賬手續費(以比特幣結算)可能價值人民幣幾十上百元,這個時候千萬別罵交易網站心太黑,因為這筆錢並不是他們收的,而是你們心心念念的區塊鏈收的。

也正因為如此,一些新出現的虛擬貨幣,就有以「轉賬手續費低」為優點的,認為自己比比特幣更優越。

其實我們2013年轉賬的時候,是根本不care這點手續費的,但是到了2017年比特幣漲到10萬元上下,這筆手續費看上去就很貴了。所以那些新出現的虛擬貨幣也別高興太早,萬一你們也漲到10萬元了呢?那手續費不也貴了么?

區塊容量問題

區塊鏈實際就是一個個的區塊以時間為鏈條組裝在一起的文件。比特幣每個區塊的容量是1MB,隨著轉賬交易的增加,區塊鏈文件也在不斷「變胖」。我還記得2013年挖礦時,一個比特幣錢包同步好了之後有十幾GB,而2017年底,這個文件已經達到130多GB了。

為了保障「去中心化」,比特幣社區是鼓勵玩家們在自己的電腦上存儲這個文件的。可實際上呢,炒幣挖礦的人這麼多,有幾個人會在電腦里同步一個100多GB的錢包?這對普通用戶來說根本就是一種負擔。區塊鏈這個容量過大的問題實質上也增加了去中心化的難度。

更何況,比特幣最早設定的1MB區塊大小已經很多次被人diss了,當交易頻度大大增加之後,1MB的容量就不夠用,同樣也會讓區塊鏈網路的處理速度變慢。很多新出現的虛擬貨幣基本都會以這個問題來攻擊比特幣,並且標榜自己區塊容量大。當然,這些都改變不了比特幣始終是老大的事實。

最後,回到周鴻禕說的話,他認為現在除了比特幣,還沒找到非用區塊鏈不可的場景。這算是潑了很多人的冷水。確實,那些所謂將區塊鏈應用在社交、金融、工業生產、物聯網等領域的項目,區塊鏈不光不能幫你省錢省事,還給你帶來了前面講到的這些麻煩。另一方面,想實現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也不是隨便一個創業項目就能夠滿足要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道狗 的精彩文章:

實測解密Ryzen APU真相:中低端獨立顯卡真的可以扔了嗎?

TAG:五道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