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愛龜擁有漂亮龜殼還需五步!

讓愛龜擁有漂亮龜殼還需五步!

五個建議,造就漂亮的龜殼

自己心愛的龜寵能夠擁有一副漂亮的龜殼是所有龜友所共同期盼的一件事,也是大多數養龜愛好者的追求。觀賞類寵物的飼養與小貓小狗的飼養其實差別很大,家中餵養一隻小狗,主人的感覺會像是多了一個朋友或玩伴,而養龜則更像是收藏,只是比藏品多了和主人進行互動和溝通的能力。與其他的觀賞動物不同,龜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不是艷麗的外表,而是其與生俱來的渾厚氣質,這也是養龜愛好者選擇龜來作為自己寵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龜的氣質對每個人而言可能來源於不同的地方,但人們鍾愛的目光總是離不開它們的甲殼。龜殼裡裝載的是一隻龜的軀幹部分,也是人們在對其進行觀察時佔據視角最寬的部分。不同品種的龜的甲殼上呈現的色澤、花紋以及形狀都不盡相同,可稱得上是變化無窮,不僅如此,龜在成長過程中所留下的印記也會一一刻錄在甲殼上,層層的生長紋似乎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在過往的歲月中經歷的故事,吸引人們往更深的層次去挖掘一種奇妙的感受。

很多龜友在飼養愛龜多年後產生了疑問,為何自己的愛龜看上去似乎不如自然環境中生長的龜漂亮?為什麼自己親手養成的龜殼會顯得黯淡無光呢?其實問題的答案很清晰,只是烏龜的主人們沒有把自己對愛龜的呵護建立在自然規律之上。換而言之,只要龜友們在飼養時遵循自然規律和龜的習性,造就完美的龜殼其實不是一件難事。下面就是筆者根據自己從事龜類養殖以來的微薄經驗,為龜友們提出的五個建議。

1、調整採光

說到養龜環境中的採光,不由感慨萬千,筆者在剛剛接觸觀賞龜飼養時,不少前輩一直在強調採光的重要性,但筆者卻不以為然,自認為水質和食物的質量保證就足夠造就漂亮的龜殼。但事實證明,筆者當時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眾所周知,鈣質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來給予幫助和支持,而日照是促進維生素D在體內合成的最主要方式。在極度缺乏陽光或散射光照射的情況下,龜體骨骼和甲殼的正常發育得不到保證,容易出現生長滯緩的情況,嚴重者甚至發生軟殼病。另外,龜在生長過程中,甲殼上新生的部分尤為嬌嫩,在甲片外緣形成色澤較淡的圈紋,俗稱「暴紋」或「暴白」,龜在較長時間的色素沉澱以後才能使色澤較淡的新生部位與原有的體色一致。在陽光直射量不足時,龜體的色素沉澱速度整體下降,長時間下來,龜殼的色澤就會顯得極為不自然,觀賞性也就下降了。

養龜愛好者在對養龜環境進行布置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採光強度的問題,筆者建議,家庭式觀賞飼養環境30%-60%的面積保持在每天3到8小時的陽光直射條件將獲得良好的效果。屆時您會發現,您的愛龜不僅生長進度喜人,殼色光鮮亮麗,而且在活動量和攝食積極性上也會有顯著提高。

2、調整食譜

每個養龜愛好者都有一套為愛寵精心設計的食譜,有的是各種原生態餌料,有的是各類食材邊角料,還有的是品類繁多的商品飼料。當直接購買到的龜食不能滿足飼養者的要求時,部分愛龜心切的龜友甚至開始親自動手為自己的愛寵製作專屬的食料。但在此之前,每位養龜愛好者都應該充分了解自己所飼養的烏龜需要何種營養以及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

龜殼主要由骨板和甲片兩大部分組成,在生長時對鈣質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在考慮龜殼正常生長的角度上,優先考慮的就是食物中的鈣質含量。很多龜友在愛龜的食譜中安排了較大比例的紅肉(如豬肉、牛肉等),龜在進食以後似乎也獲得了較好的生長速度,但長期實驗證明,豬肉等紅肉類的動物蛋白和鈣質含量的比例並不適用於大部分龜類,長期、大量地將紅肉作為龜的主食將有可能造成龜殼的生長進程跟不上肉體的速度,最終呈現龜體與甲殼的比例不協調,雜食性水龜表現更甚。相比之下,魚蝦等餌料的鈣質含量對大部分水龜而言就比較適宜,長時間、大比例地給水龜投餵魚蝦類餌料較少出現因營養失調造成的殼體比例失調。

筆者建議,在肉食性或雜食性龜的食譜安排中,以魚蝦、各類白肉等為主食,輔以昆蟲、軟體動物、軟質瓜果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在自己動手製作龜糧時,乾料總體含鈣量控制在2.5%-4.5%之間為佳。保證飼料中的鈣質含量可以採用魚粉、骨粉、蝦粉等動物性原料,針對偏素食品種的龜則可以加玉米粉等含鈣較高的植物性原料在飼料中的比例。

3、保證水位

保證飼養環境中的水位是針對水龜而言的。實際上,具備一定基本常識的龜友在飼養水龜時都知道水位對龜殼生長的重要性。如果在水位極低、不能末過龜殼邊緣的情況下,隨著龜的生長,其背甲邊緣將會向上翻翹,背甲中央呈凹陷狀;若水位仍較低,末過龜殼邊緣但不能淹沒背部頂端時,雖然殼緣上翹的現象不會出現,但背甲中央扁平、凹陷的現象仍然難以避免。部分龜友將養龜的水位設置在剛好淹沒龜背的深度,而龜殼的生長卻沒有如其所願,這是因為水位剛剛末過龜背時,龜只要四肢稍作支撐就能降背部頂端露出水面。背甲頂端為脊角板的位置所在,若該部位較長時間地露出水面,則容易粘甲,呈現生長停止或滯緩狀,最終使得龜的形體受該部位所限,變成平背或不應呈現的圓形。

筆者建議,在設定水龜飼養水位時,應以龜在水中四肢撐起時仍不能使背甲凸出水面為最低標準,該原則不僅符合所有水龜的條件,也適用於亞洲巨龜、齒緣攝龜、廟龜等偏水棲的半水龜類。

4、增加磨質

或許很多養龜愛好者曾經發現,龜在自己精心設置的環境中開食新的生長過程,但甲殼上新的生長紋卻與原先已有的生長紋格格不入,除了色澤相差較大之外,其光滑程度和自然融合的感覺似乎也沒有達到預期的設想。事實上,要想愛龜的甲殼紋理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個體,還需要考慮磨質的問題。

什麼事磨質呢?對很多龜友來說,磨質可能是一個新名詞,其實在養龜的概念中,磨質指的就是能對龜體甲片、爪子甚至喙形成摩擦,使其甲殼紋理不過於突兀甚至防止爪尖、喙緣的過度增生的物體。對龜而言,常見的磨質包括生長環境中的砂石、泥土、水草、樹木枝葉甚至是水等等。經過這些磨質的不斷摩擦,龜甲上原本突兀的生長紋理將被緩慢地打磨,漸漸地顯得更加自然也更有光澤度。

筆者建議,如果想要龜殼上的紋理更加平滑細潤,在飼養水龜和偏水棲的半水龜時,則可以在水環境中添加底砂、底泥;在飼養陸龜和偏陸棲半水龜時,可以用泥土和細砂石作為底材,並在環境中種上少量草本植物或灌木。反之,如果飼養者更為欣賞紋路清晰的龜甲,就可以盡量減少飼養環境中的磨質,並儘可能地提高水體的能見度以及陸地部分的光滑程度。

5、控制密度

通常我們在討論家庭觀賞性飼養的時候,龜的放養密度主要圍繞著活動範圍、水質調控等問題展開,那麼控制密度對龜殼的養護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想要找到答案就要從龜的活動範圍入手,在飼養環境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龜放養數量越多,其平均活動範圍也就越小,這意味著龜與龜之間的遭遇率將提升。龜在進行交配或模擬爬背的時候是十分兇猛的,包括陸龜、水龜、半水龜在內的很多品種雄龜都有撕咬雌龜的習慣,交配季節中的雄龜為了爭奪配偶,甚至會發生相互間的打鬥。另外,如扁東方龜、凹甲陸龜等領地意識較強的龜即便不在交配季節也容易因爭搶領地而引起相互攻擊。龜在向敵對方發動攻擊時,主要以啃咬、撞殼為主,這對龜的甲殼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因交配和打鬥引起的殼體損傷屢見不鮮,因此,過大的飼養密度有可能引起上述情況的發生,不利於對龜甲的養護。

不同品種的龜在習性上差異很大,因此在飼養密度上不能以既定值一概而論,需要分門別類地細心對待。筆者建議,殼長在3-5cm的小龜可以控制在每立方水體110隻以內;殼長在6-10cm的龜可以控制在每立方水體60隻以內;殼長11-15cm的龜控制在每立方水體15隻以內為佳;成龜殼長超過30cm的大型龜類應酌情考慮,一般每立方水體不宜超過三隻。

通過以上的五個建議,龜友們或許有了更多的認識,對養出漂亮的龜殼也更有信心了。其實,造就漂亮的龜殼,方法遠遠不止這些,大自然在創造龜這種生靈時,已經賦予了它完美的外表,養龜愛好者們只要更深地掌握龜的習性,為它們設置舒適的環境,並牢牢謹記要遵循自然的規律,把愛龜塑造得健康而完美將不是一個夢想。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的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龜江湖 的精彩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緬甸孔雀龜的飼養
石龜5種常發病的區別與綜合防治

TAG:龜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