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過早的分離,成為孩子心裡無法癒合的一道傷

別讓過早的分離,成為孩子心裡無法癒合的一道傷

關注公眾號

最新活動先知道

別讓過早的分離

成為

孩子心裡

無法癒合的一道傷

侃侃,你的故事

童年創傷是所有創傷中最難癒合的一種

小時候寄人籬下、目睹家庭暴力、居無定所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童年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從而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想起某些事情會做噩夢、會抑鬱、會焦躁、會痛哭流涕等等。

假如你曾以這些方式傷害孩子,那麼應該怎樣彌補?

離開爸爸媽媽

一切都很可怕

先來說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姑娘

從小到大沒出過遠門

三年級被送去上海

在支疆回滬的爺爺奶奶身邊繼續念書

南北教材不統一

英語跟不上,學習成績差

在老師眼裡

我是「來自偏遠地區的窮孩子」

不會說上海話

班裡沒有人願意搭理我

在同學眼裡,我是「新疆豬」

氣候不同,夏天長痱子,冬天長凍瘡

被當作「不講衛生的臟孩子」

沒人願意靠近我

陌生的環境里 感覺非常不安

男孩子會把別人的文具

偷偷放在我的抽屜里

然後吵鬧著「班裡有新疆小偷」把我的抽屜我的書包翻得一團亂

即使一周輪換一次座位

我的座位永遠都在固定在教室的角落

雖說年紀不大

但對於「自卑」已經有了模糊的認知

我會疑惑為什麼大家要這樣對待我

我會自責是不是我惹同學老師生氣了

我會羞愧為什麼沒人接受我

我會憤怒為什麼父母要這樣對我

在班上沒有可以說話的朋友

爺爺奶奶也很少過問在學校發生的事情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開始變得不願說話

心裡壓抑的事情,不知道和誰說

害怕被嘲笑,不知道怎麼說

每當都會重複思考

「是不是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這段經歷可能是導致我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不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的主要原因

長大懂事之後,再回頭看看這件事

就能明白父母希望我在更好的環境里

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當時的我沒有辦法理解父母為什麼這樣做

也不懂怎樣在陌生的環境里自我調整

更不用說積極面對各種問題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

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

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

這時安全感的建立

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

因此,父母們需要在孩子的幼年小心地呵護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發現

缺乏安全感的人經常感到孤獨、被遺忘、被拋棄;對他人抱有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敵視的態度;有悲觀傾向;反反覆復地反省自己、過分自責、自我過敏等等。這些對危險的過敏反應讓缺乏安全感的人感到太多的不確定或者無法控制,使他們的內心陷入不安中,甚至使他們的想法產生偏差,感到困擾,或者促使他們去做些不該做的事情來減輕不安感。

過早讓孩子獨自睡覺、

過早讓孩子自己玩、

不辭而別、把孩子寄養、

離婚又不和孩子說明白等等

讓孩子擔心自己會被拋棄的行為

1

一切為了孩子可以這樣做

1. 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尤其要重視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 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不批評、責備、懲罰孩子,而是欣賞、鼓勵、支持孩子;

3. 不威脅孩子(不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4. 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的個性;

5. 給孩子樹立恰當的規則;

6. 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行為方面以身作則;

父母相信自己、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信任世界

孩子才能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圖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seekids有愛街拍 的精彩文章:

TAG:eseekids有愛街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