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敢批評的學者張奚若——多次公開抨擊國民黨腐敗和獨裁

最敢批評的學者張奚若——多次公開抨擊國民黨腐敗和獨裁

張奚若,1889年出生於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917年獲得學士學位,1919年獲政治學碩士學位。回國歷任北京國際出版品交換局局長、大學院(教育部)高等教育處處長,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教授暨聯大、清華政治學系主任。

與徐志摩、金岳霖合影

他是愛國民主人士,是最有骨氣學者。他為正義而申言,以改革社會、服務社會為宗旨,始終保持仗義執言、坦誠耿直的作風,合志士與學者於一身,往大處著眼做學問,為社會服務做事業。至今流傳著他勇於批評的佳話。

1937年後,張奚若任西南聯大政治學系主任,在西南聯大圖書館前的大草坪上,面對六七千名聽眾,他對國民黨展開了猛烈抨擊。

講演一開始,他就說:「現在中國政權為一些毫無知識的、非常愚蠢的、極端貪污的、極端反動的和非常專制的政治集團所壟斷。」張奚若接著說:「在報紙上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名詞『赤匪』,假如共產黨可以叫做『赤匪』的話,我想國民黨就可以叫『白匪』。其實『白』字還太好了,太乾淨了,他們簡直就是『黑匪』!」他還給國民黨政府下了一斷語:「好話說盡,壞事做絕」。因此,中國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和蔣介石的個人獨裁。他說:「為了國家著想,也為蔣介石本人著想,蔣應該下野。假如我有機會看到蔣先生,我一定對他說,請他下野。這是客氣話。說得不客氣點,便是請他滾蛋!」

作為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在無數次的國民參政會會議上,張奚若和錢端升、羅隆基、周炳琳一道,成為蔣介石最害怕起立質詢的參政員。用趙寶熙先生的話說,「這四位教授,雖然政治立場不盡相同,但都痛恨腐敗、獨裁,力爭民主,且皆熟悉西方民主程序。」中國古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在張奚若、錢端升等人參加的國民參政會上就不完全適用了。

那是1939年的一次中華民國的國民參政會開會,蔣介石也來參加會議,會議期間,張奚若當著蔣介石的面發言批判國民黨的腐敗和獨裁,說了許多激烈的言辭。蔣介石感到難堪,就打斷他的發言說:「歡迎提意見,但別太刻薄!」張奚若先生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從此不再出席參政會。等到下一次參政會開會,國民政府並沒有忘記他,給他寄來了開會路費和通知,張奚若先生當即回電一封:「無政可參,路費退回。」

建國之後,他一直擔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在推動中法、中日建交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他還是政協常委,在參政議政的時候,他仍然保持直言敢諫的性格。

1957年5月1日,在整風運動中,他對當時黨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否定過去,迷信將來」的評價。7月13日,中共中央統戰部邀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座談,幫助整風。張奚若在會上分析了黨在工作中產生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根源。當時最高領導人在會議上引用他的說法,雖然不滿意,又認為「張奚若是個好人」。

1973年7月18日,卒於北京,享年84歲。張奚若先生雖然離去了,但他「士的風骨」留在人間,讓所有知識分子汗顏和仰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賀龍元帥的子女後代
曾試圖調解國共爭端的美國大使赫爾利,回國後三次競選議員也失敗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