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藏在對聯里的養生精髓

藏在對聯里的養生精髓

古人有不少贊詠養生之道和益壽的佳對名聯,它不僅給予我們藝術享用和豐富的文化營養,也是養生和益壽的良方。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享年72歲,這在古時候是長壽者,他在江蘇興化老家的廚房自撰自書了一幅門聯:

「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全聯高度概括了鄭板橋的日常生活,吃的是青菜蘿蔔糙米飯,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且用的是我國傳統的瓦壺,他知道常吃粗糧,常飲天然水,飲食清淡有益於健康。

「養生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此聯是明朝鄭成功寫的自勉聯,上聯充分說明了「寡慾養性」的健身之道;下聯告訴我們「讀書至樂」的養生之理。

「靜亦靜動亦動,五臟克消失慾火;榮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於危機。」

此聯為清名人翟公欒自題,聯中闡述了動靜相宜,寵辱不驚的養生之道。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能忍耐終身受用;大學問安心吃虧。」

這是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自撰的兩幅養生名聯。前者與《尊生格言》中「節食以去病,寡慾以延年」的養生經有異曲同工之妙。後者通俗易懂地說明了能忍者康樂。

「貪嗔痴,即君子三戒;定戒慧,通聖五經言。」

這是清代張仲甫的養生妙聯。妙在對聯把儒教的入世和佛經的出世兼收並蓄地聯為一體,其意思是說,佛教上講的是戒貪婪,戒嗔怒,戒愚痴和《論語》上講的「君子有三戒」是一樣的,只有務必戒除才能延年益壽.而佛家所講的禪定,守戒,得智和儒家經典中講的定、靜、安、慮,得這五點也是相通的,只有堅持恪守,才能健康長壽。

(摘自《語文基礎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