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考古發掘揭露的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楓洞岩龍窯遺址 呂成龍 攝於2017年6月6日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考古發掘揭露的龍泉市小梅鎮中心小學瓦窯路龍窯遺址 呂成龍 攝於2017年6月6日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考古發掘揭露的龍泉市查田鎮溪口村瓦窯垟龍窯遺址 呂成龍 攝於2017年6月6日

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楓洞岩、查田鎮溪口村瓦窯垟和小梅鎮中心小學瓦窯路等處窯址出土的黑胎青瓷(亦稱「龍泉哥窯」青瓷,即明代晚期文獻所稱的「哥窯」青瓷)與典型傳世哥窯瓷器不是同一種青瓷。雖然二者同屬於青瓷範疇,而且釉面都有細碎片紋,但從肉眼可以看出二者存在以下主要區別。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龍泉市查田鎮溪口村瓦窯垟窯址出土的黑胎青瓷碗(殘片) 呂成龍攝

第一,胎釉厚薄和胎質方面。二者釉層雖都較厚,但典型傳世哥窯瓷器一般胎體厚薄不一、胎質細膩;龍泉哥窯青瓷雖也胎體厚薄不一,但胎體瓷化程度更高。哥(官)窯型瓷器胎體一般較厚,胎體瓷化程度較差,一般都處於略生燒狀態,胎體略欠緻密,輕輕叩擊,聲音沙啞。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楓洞岩窯址出土的黑胎青瓷洗(殘件) 呂成龍攝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龍泉市小梅鎮中心小學瓦窯路窯址出土的黑胎青瓷瓶(殘) 呂成龍攝

第二,胎色方面。典型傳世哥窯瓷器一般都為完整器(多有小磕缺),很難見到其真實的胎色。雖然有一部分器物圈足之足端露胎,但此處所露胎體之表面多有一層很薄的黃褐色弱氧化層,因此,此處所反映的不是真實胎色。從個別典型傳世哥窯瓷器殘器或器物口沿、底足磕缺處以及目前私人收藏的典型傳世哥窯瓷器殘片標本可以明顯看到,傳世哥窯瓷器的真實胎色一般都是灰黑或鐵黑色;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宋 哥窯青釉三足筒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孫瀛洲先生曾談到所見傳世哥窯瓷器胎色不一,有「沉香色、淺白色、杏黃色、深灰色、黑色等」多種,並認為「因土非一種,故色也不一」。(孫瀛洲《談哥汝二窯》,《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五八年第一期)其實,孫老所觀察的基本都是傳世哥窯瓷器底足所反映的胎體表面顏色,不是真實胎色。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宋 哥窯米黃釉貫耳八方壺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哥窯米黃釉貫耳八方壺局部 此壺作為典型傳世宋代哥窯器,釉面開(金絲鐵線)紋

孫老認為傳世哥窯瓷器胎體表面顏色不一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胎土,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其實所用胎土都一樣,胎色不一是因在窯內燒成時擺放的位置不同,致使其感受到的溫度、氣氛不一樣和燒成後期弱氧化程度不同。而對於龍泉哥窯青瓷,從圈足底端露胎處和器身磕缺處以及瓷片標本斷面處觀察,則基本都是灰黑色或鐵黑色。究其原因,當與龍泉哥窯瓷器與典型傳世哥窯瓷器分別採用不同的燒成制度有關。哥(官)窯型瓷器胎色一般為灰黑或黃褐色。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古窯灰青釉魚耳簋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古窯灰青釉魚耳簋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古窯灰青釉魚耳簋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第三,釉色和釉質方面。典型傳世哥窯瓷器之釉大都呈灰青色,少數呈炒米黃色或粉青色。釉層大都不透明,釉面常見細微褶皺,耿寶昌先生形容其為「粥皮」,可謂既形象又貼切。釉面「光澤像人臉上的微汗,潤澤如酥」。(孫瀛洲《談哥汝二窯》,《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五八年第一期)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青釉葵花式洗 倫敦大維德基金會藏

而龍泉哥窯青瓷釉色則一般均為粉青或灰青,釉層透明,釉面玻璃質感較強—因釉層透明度太好,致使有的器物在灰黑或鐵黑胎的映襯下,呈黑青色。哥(官)窯型瓷器釉色一般呈灰白或灰青色,釉層透明度差,釉面不夠光亮,發半木光(既「半無光」,亦稱亞光)。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米黃釉盤 天津博物館藏

第四,釉面開片方面。典型傳世哥窯瓷器釉面一般均開有不規則的大小不一的片紋,且大、小片紋的顏色也不同。小片紋一般呈土黃色,俗稱「金絲」,大片紋一般呈灰黑色,俗稱「鐵線」,二者合起來即所謂的「金絲鐵線」。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洗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洗 故宮博物院藏

片紋顏色系刻意著色而成,據現代仿燒傳世哥窯瓷器的人員介紹,所用染色劑為天然植物染料,染後必須回爐低溫(不超過五百攝氏度)焙燒,需反覆多次。由於典型傳世哥窯瓷器出窯後釉面在不斷開裂,因此有些裂紋顏色系因年久使用、不斷被人揩拭、滲入灰塵所致。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龍泉市小梅窯出土青釉缽殘片 內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釉面均開有類似哈密瓜表面的網狀斷紋

而龍泉哥窯青瓷釉面雖也都有開片,但片紋色澤均為自然天成,非人工刻意染色而成。片紋顏色一般為冰裂紋或凸起的白紋。凸起的白紋即文獻記載的「白色斷紋」,極似哈密瓜皮表面網紋。哥(官)窯型瓷器釉面一般只有一種灰黑色片紋,且片紋較大。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古窯米色釉膽式瓶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古窯米色釉膽式瓶底足 故宮博物院藏

第五,在形成「紫口」方面。典型傳世哥窯瓷器由於胎色不一,且釉的高溫粘度大、流動性小,致使「紫口」或有或無或不明顯。而龍泉哥窯瓷器胎色灰黑或鐵黑,釉層雖厚但透明度強,釉的流動性也大,因而一般均能形成「紫口」。哥(官)窯型瓷器一般也能形成「紫口」。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洗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洗 側面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洗 底部 故宮博物院藏

第六,在形成「鐵足」方面。典型傳世哥窯瓷器因以「裹足支燒」者居多,所以露出「鐵足」者少。而龍泉哥窯瓷器多採用墊餅墊燒,燒成後足端必定會露出灰黑色或鐵黑色胎,所以多呈現所謂的「鐵足」。哥(官)窯型瓷器一般採用墊餅墊燒,也能形成「鐵足」。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米黃釉膽式瓶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洗 底部 故宮博物院藏

因此,文獻記載的「紫口鐵足」應為龍泉哥窯瓷器的主要特徵,這也是典型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的最主要區別之一。當然,可能有極少數龍泉哥窯瓷器或龍泉窯仿傳世哥窯瓷器因酷似傳世哥窯瓷器而被列入傳世哥窯瓷器中,但我們絕不能依此認為傳世哥窯瓷器系龍泉窯所燒造。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元 老虎洞窯米黃釉雙耳三足鼎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元 老虎洞窯米黃釉雙耳三足鼎式爐 底部 故宮博物院藏

如今,傳世哥窯瓷器大都由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瑞士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等處收藏,其他博物館如天津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河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或私人手中也有零星收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小罐 河北師範大學博物館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小罐 底足 河北師範大學博物館藏

傳世哥窯瓷器釉面所產生的片紋本屬於燒造工藝上的一種缺陷,系胎、釉膨脹係數不一致所造成。若胎、釉膨脹係數一致,二者就結合得緊密,釉面也就不會出現裂紋。但當胎的膨脹係數比釉的膨脹係數小到一定程度時,釉就會在燒成後期的冷卻過程中產生開裂。由於這種開裂打破了單一釉面給人視覺帶來的單調感,使釉面產生大小、疏密的塊面分割,自然天成,具有韻律美,故給人一種嶄新的藝術享受。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八瓣葵口折沿淺盤 南京市博物館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八瓣葵口折沿淺盤 南京市博物館藏

傳世哥窯瓷器多採用裹足支燒,少數採用墊餅墊燒。墊燒者有細窄的圈足,圈足底邊爽利,但圈足寬窄往往不一。圈足內亦施釉,釉面亦有裂紋。傳世哥窯瓷器的另一特點是釉面多有縮釉,縮釉坑大小不一,尤其是在器物的轉折處,經常出現長條形縮釉。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三足八瓣葵花式洗 私人藏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南宋 哥窯灰青釉三足八瓣葵花式洗 私人藏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穿帶瓶、膽式瓶、直頸弦紋瓶、投壺式貫耳瓶、簋式魚耳爐、葵花式洗、菊花式盤等均為傳世哥窯瓷器中的典型器。但隨著考古資料的增多,我們也應實事求是地重新審視傳世哥窯瓷器;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元 老虎洞窯灰青釉雙耳三足鼎式爐 1976年新安海底沉船打撈出水

如其中被定為宋代的雙耳鼎式爐,腹中部凸起一道弦紋,其造型風格與一九七六年從新安海底元代沉船打撈出水的雙耳三足爐一致(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新安海底文物》,三和出版社,一九七七年。馮先銘《南朝鮮新安沉船及瓷器問題探討》,《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五年第三期),應為元代杭州老虎洞窯產品。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元 老虎洞窯灰青釉六瓣葵口盤(兩件)南京市博物館藏 1970年南京中央門外明洪武四年汪興祖墓出土

再如一九七〇年南京市區北郊中央門外張家窪明初功臣汪興祖墓出土的灰青釉葵口盤(南京市博物館《南京明汪興祖墓清理簡報》,《考古》一九七二年第四期),共出土十一件,大小不一,當時都定為宋代哥窯產品。杭州老虎洞窯發掘後,可以肯定其為該窯元代產品,屬於官窯型或哥窯型青瓷。



原文作者:呂成龍(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長)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12月刊《開片粼粼說哥窯 試論有關哥窯的幾個重要問題》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蘇州「何德何能」成為皇室的代工廠?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叮!紫禁城發紅包了
有獎問答第十一彈!2015年紫禁城電子雜誌送給你!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