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胄」和「冑」居然是兩個字?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胄」和「冑」居然是兩個字?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最近,有網友驚訝地發現,原來「天潢貴胄」的「」和「甲冑」的「」是不同的字。

看不清?放大給你看!請注意兩個字下半部分的短橫。

什麼,這也叫區別?也太喪心病狂了吧!中國字還有這樣的寫法?為什麼我的語文老師沒有告訴我?

別急著去找語文老師吵架,畢竟老師教過的東西你也未必記得。這一次老師沒教你,也是有原因的。

「胄」與「冑」,不同字的殊途同歸

在《說文解字》里,「胄」與「冑」確實是一組寫法不同的同音字。

01

貴胄」的「胄」是後裔的意思。它是以「」為聲旁,以「」為形旁的形聲字。

大部分「」字旁,其實都是「」字旁。花間一壺酒,月月都長肉。所以,表示身體部位的字多半都帶一個月肉旁。

」本來是個象形字:

甲骨文中的「肉」字,有的像方塊,有的像「A」。

也可以斜著寫。

一上一下寫兩個「肉」就是「」。也許商代人也愛多肉。

甲骨文中的「多」。

從西周開始,斜寫的「肉」可以增加一個斜劃。更過分的是,斜劃後來還橫了過來。

以上兩個字形來自《楚系簡帛文字編》。

於是,「肉」和「月」就成了一組相似度非常高的形近字。為了區分,古人有時會在「肉」字的右邊畫一到三個小撇或小橫。可多畫幾下多麻煩呀?於是,古人在更多的時候選擇拒絕費事。漢簡中,「肉」字一點點變成了現在的字形,而在偏旁部首中的「肉」還保留著類似於「月」的樣子。

以上三個字形,前一個字形來自《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後兩個字形來自《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

不過,古代西域「大月氏」的「月」確實應該讀yuè,讀ròu的說法是宋代以後以訛傳訛的謠言。

02

甲冑的「」是頭盔的意思。它也是形聲字,聲旁還是「」,形旁則是「」(mào)。

」是象形字,就是帽子的象形。直到今天,「冒」(以及包括了「冒」的那些字,比如「帽」)上半部分的規範寫法仍然不是「日」,而是小橫左右兩不沾的「冃」。

不過在現在的規範字形系統中,「冃」的寫法不能類推到別的曾包含「冃」字的文字上。比如「曼」和「最」(「最」字直到《說文》時代才訛變出「冃」字頭),它們個性鮮明的「冃」字頭統統變成了「日」的形狀。

大陸規範字形中冃字頭的不同寫法。

03

形近字還是同形字?

漢代的《說文解字》認為「胄」和「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不過,當時的人就已對此不以為意。下圖的兩個字分別是漢代碑刻中的「胄」與「冑」,猜猜哪個是「胄」,哪個是「冑」呢?

字形來自《隸辨》。

歷代古人都經常不區分這兩個字。這組形近字,客觀上已經成了同形字。

所謂同形字,是指兩個字(或許)有不同來源,意思上毫無關聯,長相卻一樣。這種情況其實特別常見。比如「花朵」的「花」與「花費」的「花」,就是一組假借同形字。

與假借無關的同形字也很多。比如 「便可白公姥」、「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姥」(讀mǔ),與「姥姥」的「姥」(lǎo)就是一對天生的撞臉字。其實「天姥山」的「姥」是一個由「老」和「女」組成出的會意字,指的是老婆婆或者親屬關係中的那個「婆婆」。而「姥姥」的「姥」則是前一個「姥」字不太流行後人們另造的形聲字。

提到「天姥」,要考考你了。「天姥連天向天橫」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理解為「天姥山高聳入天,向天橫立」,那要恭喜你猜錯了。其實「天橫」是一組星名,位於御夫座。它有個別名,叫「天潢」。「天潢貴胄」中的「天潢」,本義就是這組星宿。

連線部分就是御夫座 圖片來源:ASTRO-BLOG

「胄」與「冑」到底算形近字還是同形字,當代權威辭書有不同意見。《辭海》(第6版彩圖本)堅持《說文》傳統,將「胄」與「冑」分列為不同字條;而《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華字典》(第10版)均將字形統一為「胄」,按照同形字處理。

為了解決爭議,國家語委出台過一系列規範性文件。1988年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和2013年的《規範通用漢字表》都只收錄了「胄」這一個字形(《規》4208號)。所以,在現在的規範漢字系統中,從「冃」的「冑」已經成為了具有歷史性的不規範異體寫法。既然是不規範寫法,語文老師當然不會教你啦。

「胄」與「冑」形近音同而義遠,統一後基本不會造成任何混淆,只會降低漢字學習的難度,這樣的歸併還是很有道理的。

按:文中沒有隨文註明出處的古文字字形,甲骨文字形來自李宗焜《甲骨文字編》(白底黑字)。現代規範字形以大陸《規範通用漢字表》為標準。

(編輯:明天)

參考文獻:

1.《說文解字系傳》,《四部叢刊》影印述古堂影宋寫本。

2.《隸辨》,中國書店影印康熙五十七年項氏玉淵堂本。

3.李宗焜編著.甲骨文字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滕壬生著.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5.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6.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

7.夏征農、陳至立等編.辭海第六版彩圖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8.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2.

9.《漢語大詞典》編寫委員會編.漢語大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3.

10.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紀念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1.新華辭書社編寫.新華字典第10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12.季旭昇著.說文新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3.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14.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通用漢字表》,2009。

15.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新聞出版總署,《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

一個AI

果殼網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10多年來最嚴重流感來襲!專業人士建議你這樣做
人工智慧,助力化學家漫遊藥物「宇宙」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