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在我國古代,對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主要有天子、陛下、聖上、皇帝、萬歲等,那麼,這些稱呼是什麼來的呢?尤其有趣的是,源於武則天的「萬萬歲」,有一副對子,數十位飽讀經書的大學士居然都對不上來,最後被一個馬屁精對上了。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1、天子

我國古人把「天」人格化,認為天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世間萬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後代,天為父,所以號"皇天";地為母,所以叫"后土"。而凡人皆為天之子,但按照宗法制度來說,只有嫡長子才有權力繼承父的遺產,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傳子孫。

把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稱為"天子"始於周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君王的統治地位,宣稱「君權神授」、"受命於天"的思想,認為天子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後代帝王延續這一思想,都成自己是天子。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2、陛下

陛,原指帝王宮殿的台階。《戰國策·燕策》:「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陛下」是巨僚謁見帝王時所處的地點和位置。

後來,可能是臣僚們為表示對帝王的恭敬而用的一種稱謂。因為巨僚見帝王常用陛下一詞,慢慢就轉變成了對帝王的尊稱。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3、聖上

「聖上」是對皇帝的尊稱。封建君主制,皇帝的權力極大,真可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濱,莫非王臣。」且其權力不受任何法律的制約。

那麼,靠什麼來約束皇帝使其成為個明君呢?只能靠道德和宗教的力量,使皇帝受到感化。

從道德上說,就是用聖賢的道理來教訓他,把帝王培養成為一位有道德的「聖君」。所以,古代把皇帝稱為「聖上」。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4、皇帝

君王稱為「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

秦王贏政一統天下後,自認為這是自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他不上。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議改稱號。

李斯等人與眾博士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秦皇」。

秦王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並自號始皇帝。

從此,「皇帝」的稱號為歷代君主所專用。

漲姿勢:我國歷史上對帝王的稱呼有哪些、有何由來?

5、萬歲

「萬歲」一語是封建時代臣下對皇帝的一種尊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而「萬萬歲」的稱呼,則首創於唐朝。

武則天稱帝後,特別喜歡臣下奉承她,藉此來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於是只能暗示。

有一天,武則天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一道題:

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別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一位慣於拍馬屁的學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對此,武則天十分滿意,興高采烈地把馬屁精學士的對子推為傑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於朝野上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