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你還沒有關注我嗎▲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奧斯卡大獎今日揭曉,儘管《伯德小姐》此前大熱,榮獲了5項提名,女主角Saoirse Ronan更是憑藉電影被提名奧斯卡影后,但還是只有落個陪跑的份。

不過這依舊不影響潮嘰嘰對女主 Lady Bird的喜愛。今天就來說說她。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贖罪 2007

她的真名是Saoirse Ronan,可以叫她羅南小姐。

1994年出生在美國紐約,她的父親是曾經出演過《與魔鬼同行》、《王牌罪犯》及眾多愛爾蘭影片的保羅·羅南,也可以算是一位星二代了。

她雖然是個十足的90後,但非常會挑劇本。已經拍了不少電影佳作。在2007年The DailyMail的編輯Baz Bamigboye在《贖罪》的片場見到了她,稱讚羅南小姐是所見過的最聰慧、最惹人喜愛的年輕女演員。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可愛的骨頭 2009

她第一次電影處女秀是在2003年,出演愛爾蘭電視劇《The Clinic》。而後因為在《贖罪》中出演了13歲時期的Briony Tallis,給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後出演吉爾·柯南執導、湯姆·漢克斯製片的少年奇幻歷險影片《微光城市》(The city of ember);Wes Anderson《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女侍者;還有《可愛的骨頭》(The Lovely Bones)的中遇害之後從天堂俯視人間的小女孩蘇茜。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布達佩斯大飯店 2014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眼睛裡住著滿天繁星的少女羅南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Lady Bird的小時候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女主角克里斯汀是一名高中女生,頂著一頭粉紅色的頭髮,活潑率性又有點小可愛。生活在加州薩克拉門托——一個偏遠的十八線小城市,家庭並不富裕。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女孩不喜歡那兒,因為她覺得家鄉什麼都不好。眼前的生活充滿束縛,又時常被瑣碎的生活小事困擾。不喜歡媽媽的嘮叨,不喜歡哥哥的女朋友,也不喜歡自己的模樣,她將很多不好的源頭都歸結於這個地方,所以她叫自己「Lady Bird」,想為夢想插上翅膀,考上遠方紐約的大學,遠走高飛。

就像小時候的我們,在自己的家鄉呆了十幾年,就像一隻從未出過籠的小鳥,渴望見見外面的世界。她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縮影。從她身上,某一時刻,你總能看到一點自己當年的樣子。

人在少年時,誰不渴望遠方。

那時候的我們總覺得眼前的世界太小了,總覺得一切生活的不如意都來源於故鄉的封閉或無趣。我曾經問過很多人同齡人,為什麼選那所大學,那個城市。不少人給出的答案都是:我想離家遠一點。我們幻想一個更美好的地方,畫一個大餅,覺得世界上只有遠方是美好的,我們不曾真的審視過當下生活的美好,那時候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能力,我們對自己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掌控能力。

青春是一場逃離。

逃離是為了清醒,甚至是不自知的。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伯德小姐的友誼

她很依賴自己的朋友,但又矛盾地嫌棄對方不夠酷。她編造一個小小的謊言只為看起來更酷,讓學校里那些看起來閃光的學生群體接受她。

她覺得朋友不夠酷;

自己家的房子不夠酷;

自己的爸爸不夠酷;

車子更加不夠酷。她不讓車開到學校門口,只叫爸爸停老遠,自己走過去。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求而不得讓她覺得羞恥和難過,她覺得自己不如雜誌上的模特漂亮,覺得家庭不夠富裕,生活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那樣。她想要成為焦點,成為大家仰望和崇拜的對象,虛榮心作祟之下她開始撒謊,她用拙劣的演技來讓自己混入學校所謂看起來酷的群體。

她甚至遺忘了長時間陪伴自己的好朋友。

青春時期的虛榮心,我們都有。當我們求而不得的時候,虛榮心逼迫出謊言,我們掉進了幼稚的陷阱里,不得不說更多的謊言,直到無路可退,面對現實。終於明白,什麼是真的重要的。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伯德小姐的愛情

青春時期,誰不渴望跟帥氣可愛的男孩來一場世俗眼中最登對的愛情?伯德小姐也不例外。

不得不說這段演得真是好,目光流轉里全是少女的小心思。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她的第一個男友,她的初吻,都讓她覺得自己被愛,自己被需要,她覺得終於這個男孩填補了一些自己生活上的不如意。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但一切破滅在她撞見男孩親吻另一個男孩的瞬間。原來那些甜言和蜜語都是虛假的,男孩只是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她怨恨懊惱,但終究意識到其實他們是同類,只能用用謊言來編織一個假象。

後來她遇到了酷酷的憂鬱樂隊男孩,一股神秘的力量讓她被他深深的吸引。她覺得他看起來很酷,他的朋友圈也是她所嚮往的。

她重燃少女的愛火。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他叫Kyle,他身上有著少女時期我們所喜歡的男生的一切。沉鬱,帥氣,是樂隊的成員。在青春時期,我們渴望的那種「不一樣」

伯德小姐陷入愛情中,好奇心驅使她開始嚮往初嘗禁果。她嘗試了,她渴望不一樣的初夜,就好像是義大利電影<熟悉陌生人>裡面父親提到到,她渴望那種感覺和第二天跟朋友炫耀的心態,多過喜歡那個人。但是,當她知道Kyle他是個連自己睡過幾個人都不知道的花心男孩的時候,她的心碎了。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我們和伯德小姐一樣。年少時都曾經以為自己喜歡一個人要命,然後被傷害,發現自己喜歡的也只是幻想中的他們,和談戀愛的感覺,然後我們把他們再劃掉刪除。

我們希望自己像所有青春時期的其他人一樣,有個喜歡的人,最好那個人也喜歡自己。我們想要不一樣,但也不要太不一樣。

這樣看起來比較酷。

但也還算安全。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伯德小姐的成長

她那天去買了煙和花花公子。

她覺得,這些東西給她貼上了成年的標籤。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但真正的成長來自於了解事情的真相和面對自己。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而不是這些所謂的東西。

伯德小姐在失戀後,投入媽媽的懷抱。要知道過去她和媽媽天天吵架,媽媽不讓她去紐約上學,總是告訴她家裡不富有,請不要揮霍,她總是不理解,她總是反抗。當她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爸爸和抑鬱症抗爭多年,卻從未讓她知道。

從來都是爸爸媽媽關心她。

她從未真的關心過爸媽。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在試衣間的門外。

伯德小姐問媽媽。

「我愛你。」

「但你喜歡我么?」

因為她自己都不喜歡自己

愛是因為她是她媽。Love by default

但喜歡,是欣賞和打心眼裡的肯定。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伯德小姐發現了那個酷男孩女孩的朋友圈並不適合自己,她回到那個真誠胖的有點可愛的好朋友身邊,她們重歸於好。

伯德小姐成長了。

試過才知道。什麼最重要。

後來她真的去了紐約上學,嘗試與媽媽溝通但無果。媽媽後悔的追到機場想要跟女兒道別,但是人已走遠。爸爸說,她會回來的。爸爸還將媽媽給伯德小姐寫下但未寄出的信都撿回來塞在行李箱里。

伯德小姐的成長來自於離開家,去遠方。

來自於這些信。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混沌。

想家。

她打電話給爸爸媽媽,她留言說:

"It"s me Christine.

It"s the name you gave me. It"s a good one."

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哪,而是你是誰。離開了才明白,什麼是鄉愁。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我們曾經可能都是伯德小姐,厭倦家鄉,想要擺脫家庭的束縛,我們渴望飛翔。總是在仰望,而忘記觀察當下生活的美好,我們覺得父母管教,但卻離不開他們的精神和金錢的供養。我們口口聲聲說著愛,但其實我們不會愛。

我們曾經用音樂/電影/書籍,交往的朋友來包裝自己,我們用"我喜歡"的句式來包裝自己的品位。在年少時,我們生怕自己的平庸不起眼,所以我們選擇離經叛道,或者飛向遠方。

我們看不清生活,就說它不好。

每一次失戀以後,才會想到父母的懷抱。我們往往在熱戀甜蜜的時候對父母打著幌子,把時間都留給愛情,逃離父母的視線。又每次失戀痛苦的時候才想起回到爸媽的懷抱,尋求溫暖和安慰。

又有多少伯德小姐在世界上各個地方玩耍,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背著昂貴的包包,吃著米其林發著朋友圈,而爸爸媽媽甚至連這些東西都沒見過。

她想成為任何人,但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但幡然醒悟的不算太晚。那些家鄉的印記,看起來不那麼酷的朋友,嘮叨的媽媽,在低迷中也強打精神的爸爸,哥哥叛逆的女朋友,不那麼酷的城市,其實都成就了她的不一樣。這些東西因為離得太近,而在她眼裡失去美感,但也終於會在距離拉開的時候,變得美好。

所謂的成長,不過如此。在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宇宙中後,被不斷顛覆,我們疼痛我們難過,我們失去再獲得,終於我們離開再回來,換個角度看世界,才發現原來生活沒有那麼爛。一杯敬過去,一杯敬未來。這個世界上可以有很多優秀漂亮的人,但你只有一個。這是最獨特的獨特,獨特性成就優越感。

伯德小姐在床頭寫下每個喜歡的男孩名字,是成長;

為了虛榮故意說自己住在豪華的大房子里,是成長;

為了和班花做朋友而給心善的修女搞惡作劇,也是成長。

成長不是讓你變得世故圓滑,而是讓你學會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看起來酷的人很多。

而真的酷,就是做自己。

伯德小姐在離開家的時候將自己的牆壁粉刷,就好像是告別自己懵懂的少女時代的儀式。

這部電影可能沒有那麼那麼深刻。

但多少你能看到自己。

沒獲得奧斯卡的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