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媒呼籲市場冷靜看待GDP增速超過中國 稱兩國還有巨大差距

印媒呼籲市場冷靜看待GDP增速超過中國 稱兩國還有巨大差距

近日,《財富印度》發表題為《印度和中國:巨大的差距》的報道,對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中國而感到高興,但指出了印度仍在幾個方面和中國的差距猶如鴻溝。

其原文如下:

即使貼上了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的標籤,印度也要花幾十年的時間追趕中國,即使後者的增長率一直有所下降。

在過去的幾年裡,圍繞印度經濟增長的說法發生了變化。

從本世紀初的兩位數增長目標來看,如果能超越中國,印度的政治和企業領導層都會很高興。

在2018年第三季度,印度的GDP增長了7.2%,成為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超過了中國。

儘管這是印度自2016-17年第二季度以來最高的季度GDP增長率,但確實有一些值得慶祝的理由,但現實是,印度經濟增長的速度根本不代表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國。

預計到2018年3月底,印度的經濟規模將達到2.6萬億美元,根據中央統計局(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對2017年至2018年全年GDP增長的預測,印度經濟增長率為6.6%。

而中國的經濟規模為12.4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即使中國在2017年僅實現了6.9%的增長,但按絕對值計算,中國的經濟增速仍遠高於印度。

舉例來說,如果印度在2018-19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5%,那麼2017年經濟調查的預測就會更加樂觀,經濟規模將增長0.195萬億美元。

如果中國經濟增長6.9%,與2017年持平,那麼中國經濟的規模將增長0.86萬億美元。這幾乎是印度的8倍。

此外,即使中國經濟停滯不前,經濟增長完全停滯,而印度經濟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這是不可能的),仍需要到2034年才能趕上。

儘管這只是一種幻想的情景,但現實是,即使是最樂觀的印度經濟模式也預測,到2050年,印度仍將只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數字不僅僅是用來吹噓的。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有助於使其國民擺脫貧困。在這方面,來自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對印度來說是不討好的。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 2018年的包容性發展指數,在印度,每10名印度人中就有6人的生活水平低於每天3.20美元。在中國,這一比例是12%。

世界經濟論壇還對2018年的包容性發展指數進行了排名,在74個新興經濟體中,印度排名第62位,而中國則排在第26位。

當我們觀察其他指標時,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鴻溝變得更加明顯。

舉例來說,根據中央情報局(CIA)的世界資料,中國在2017年向世界出口了價值21600億美元的商品,而印度則為2993億美元。

考慮到發電,印度的水平也遠遠落後於中國。

根據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2016年中國發電量為6.14萬億。相比之下,印度在同一時期只產生了1.15萬億單位的電力,這是印度政府的數據。

製造業也是如此。據國際汽車工業組織(OICA)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的轎車生產總值為2440萬輛,商用車輛為360萬輛,相比之下,印度有360萬輛乘用車和0.81萬輛商用車。

在「金磚四國」的前100名中,中國公司在總收入中佔87%,利潤中佔85%,而印度的份額分別為4%和3%。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指標中,差距開始縮小。

到2017年底,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為7.72億,而印度僅為4.62億。

印度在陸地交通網路方面接近於中國。到2017年底,印度的鐵路網路僅比中國的12.4萬公里少3000公里。

然而,中國的鐵路網包括22000公里的高鐵軌道,而印度則沒有。

事實上,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世界真相》(World Factbook),當涉及到公路網路時,印度在2015年年底時擁有470萬公里,比中國的460萬公里多。

中國在研發方面也遙遙領先。2017年,中國在研發上的支出佔GDP的2.1%,而印度則不到1%。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sation)的數據,中國在2016年申請了約134萬項專利,佔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的42%,而印度(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印度人)申請了45057項專利。

「雖然這是事實,你可以買到最新的技術,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必要來使用這些新技術,比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鑒於印度教育的現狀似乎不太可能。」 伯耐特大學的經濟學教授Nilanjan Banik表示,他長期觀察中國。

儘管在這個顛覆性的時代里,經濟和市場已經開始獎勵那些知識密集型的公司(如Facebook、Alphabet、蘋果和亞馬遜),但印度的股票交易所仍然受到印度石油、信實工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ONGC)等傳統公司的統治。

換句話說,《財富》(Fortune)印度500強榜單(2017)中收錄的印度五大信息技術公司,還沒有對榜單上的中國快速增長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造成影響。印度的頂級軟體服務公司,如Tata諮詢服務公司、Infosys和Wipro分別在2017年分別實現了18.55億美元、109.1億美元和88.1億美元的收入。

印度最大的軟體服務公司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相比之下,中國的華為、京東(JD.com)、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和騰訊的營收則相對較高,分別為785.1億美元、391.6億美元、235.2億美元和22.87美元。

如果技術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和不同的融資方式將成為未來的變革因素,印度將需要更多的資金來趕上中國。

事實上,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技術方面,印度已經領先於中國。

也許現在是時候讓市場冷靜下來,減少泡沫,僅僅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中國,對印度來說意義不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美如畫!木星南極美圖公布 NASA航天器近距離捕捉雲圖藍色旋渦迷人
美智庫:中國創新產業增速高於預期 產值佔比將趨近於美國結構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