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軍差一點全殲日軍師團,為什麼何應欽為日軍大開生路讓其逃走?

國軍差一點全殲日軍師團,為什麼何應欽為日軍大開生路讓其逃走?

原標題:國軍差一點全殲日軍師團,為什麼何應欽為日軍大開生路讓其逃走?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湘西會戰(或「湘西戰役」,亦稱「芷江戰役」,同時又因主戰場在雪峰山地區,也稱為「雪峰山戰役」)中,日軍前後投入的兵力約為第116、第47、第34師團又1個半旅團,大約9萬人。中國方面直接參戰的人數達6個軍11師,近20萬人。這是中國軍隊裝備美國軍械後第一次同日軍的正面大交鋒。日軍兵員既少,火力上亦明顯處於劣勢。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僅根據豫湘桂作戰時國民黨軍隊不堪一擊的印象就輕率攻擊,不待第47、34兩師團主力到達戰場,僅以第116師團和不足兩個旅團的支隊在近150公里的廣闊正面發動進攻,又全然不計雪峰山區的險峻地形和後勤保障上的困難,導致了最終的慘敗。中國方面不僅在地面上佔盡了人力、火力和地利的優勢,而且又得到了中美空軍的火力支援。50多天里,中美空軍飛機平均每天出動60架次,非但日軍飛機不敢出動,炮兵亦力圖避免陣地被炸。


雪峰山會戰


但中國方面在如此有利的情況下最終卻未能全殲來犯日軍,這主要是政治上影響的結果。5月份,歐洲的德國已告投降,太平洋上的美軍則登上了沖繩島,日軍的失敗已在眼前。而日本一旦投降,國共間的矛盾就顯得突出。清一色美械裝備的新6軍最終沒能投入戰場,一方面是因為最高當局沒有能夠及時洞察日軍的退縮戰略,另一方面則明顯可看出蔣介石另有考慮。導致日軍突出包圍圈的最直接原因,並不是日軍拚死突圍的結果,而是戰場上最高指揮官何應欽本人的急功好勝。雪峰山區的包圍圈甫已形成,何應欽就認為勝利唾手可得,發出了告捷的電報。結果前方炮火方濃,陪都重慶就已到處響起了祝捷的震天鑼鼓聲。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的召開日期早已確定。5月28日起,蔣介石「電催何回重慶,親自向大會報告湘西大捷經過」。戰鬥仍在繼續,大捷自然無從談起,於是便在「軍事要配合政治」的借口下將洞口公路方面的口子放開,以利日軍的出逃,儘快結束戰爭。


湘西會戰


政治因素之外,美械裝備也並不能使國民黨軍隊脫胎換骨。第18軍在戰後的總結中,一口氣道出了軍中的10多種弊端,「士兵易犯軍紀,影響戰力」,「我每克一地,部隊即行紊亂,脫離掌握;敵多趁此反撲之例甚多」,距敵甚遠,士兵即開始射擊,藉壯膽量;下級亦不能適應射擊時機,盲目亂放,徒耗彈藥,「小部隊多不能獨立作戰。守一據點,稍受猛擊,若無官長親任指揮,即形動搖」。



何應欽


湘西會戰是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上日軍發動的最後一次會戰。是役慘敗後,日軍在華戰略便改為全面的收縮防守。中國軍隊雖未全殲入侵之敵,但仍有重要意義。有了自信心的中國軍隊以此為契機而轉入大規模的反攻。4月27日,第2方面軍張發奎所部展開攻勢,1個月後收復南寧。第3方面軍湯恩伯所部自桂西反攻,5月19日奪回河池,6月14日克複宜山。29日,又協同第2方面軍進入柳州。7月28日,重鎮桂林亦告收復。日軍的士氣已完全喪失。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四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侵華日軍動用50萬兵力1500門火炮 國軍豫湘桂大潰退
這場戰役國民黨迫不得已派他守城 卻被所剩無幾的日軍徹底擊潰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