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紅釉瓷器的特徵

康熙紅釉瓷器的特徵

康熙朝所燒的銅紅釉,除郎窯紅、豇豆紅外,尚有祭紅釉,為仿明代永宣時代的紅釉器。祭紅釉有別於郎窯紅的濃艷透亮,也與豇豆紅的淡雅柔潤不同,其釉色深沉失透,釉質均勻。

康熙郎窯紅得名於當時的督陶官郎廷極,也是仿明代鮮紅釉的成功之作。由於釉料配製和燒成溫度稍有不同,所以色調比宣德紅釉濃艷,釉的流動性增大,光澤感強,釉面有細碎裂紋。釉在高溫下會向下流淌,所以口部露胎,呈現出淡青、粉紅或米白色的「燈草邊」,集聚在底部邊緣的積釉呈色較深,接近黑紅色。器物底足有白色、炒米黃色的稱「米湯底」,淺綠色的稱「蘋果底」。

豇豆紅是康熙時期的又一名貴品種,代表康熙紅釉的最高水平,此品種釉面勻凈,不流不裂,色調淡雅,酷似豇豆的紅色,又帶有綠色苔點,釉質瑩潤無比,燒成條件極難掌握,銅在高溫下需呈現兩種狀態,紅和綠都出現在同一器物上,工序繁瑣,屬銅紅釉中最難燒制的品種,故傳世實物不多,以文房小件為主,全為官窯燒造,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書款。豇豆紅釉器有多種名稱,如「娃娃面」「桃花片」「美人醉」「美人霽」等。

珊瑚紅釉始於康熙,屬低溫鐵紅釉類,釉色均勻,紅中閃黃。胭脂紅釉為康熙年間由西方傳入我國,雍正、乾隆時尤為盛行,均屬官窯製品,又稱洋紅,屬於低溫粉紅釉。胭脂紅釉以黃金為著色劑,根據顏色濃淡分為胭脂紅、胭脂水、粉紅。北京翰海拍品異地徵集 一八二一四七三零七五三 査先生

康熙紅釉器的發明是紅釉器推陳出新的開始,從宋代到明初紅釉燒制技術的不斷進步,再到永宣時期紅釉的黃金時代,標準的鮮紅釉已燒製成功。之後雖失傳了二百多年,但康熙年間攻克難關得以恢復,使得施釉工藝日趨完美,品種更加豐富。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康熙紅釉瓷器不是單純地模仿永宣紅釉,而是尋求創新,在創新中重新詮釋了藝術精品,為世人展現了中國瓷器的獨特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昌平鞏華城,明朝的皇帝行宮被改成這個用途,康熙4年里去了81次
孔廟說奇:璧水橋下水無源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