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花不在汝心外「,哲學的整體與客觀

「此花不在汝心外「,哲學的整體與客觀

客觀,整體:這其實就不是哲學的哲學。說它不是哲學,客觀整體的宇宙是客觀的性質,是整體的性質,而不是某種學說所論述的存在,因此它不是論述的、學說的,因為它不是任何人類意識及深入的概念設定的、所表述的存在,是客觀的整體的存在,所以不是哲學。

說它是哲學的,是因為它是需要用人意識來論述它,是客觀與整體的世界觀,是屬於文字、語言等所表述的世界觀,因此「世界」是客觀的、物質的,「觀」是主觀的、意識的,而形成的整體的世界觀。

《傳習錄上》王陽明說:汝未觀花時,汝心與花俱歸於寂。當汝觀花時,汝心與花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外。

意思就是:你不看花,花是寂寞的、沒有意義的,只有你看花的時候,花因為你的欣賞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裡哲學觀點被誤解很多:

一種是把這段話譯成白話:你看花時花才存在,你不看花,花就不存在。說是主觀唯心主義,意識決定物質。

還有的認為,王陽明在文中並沒有否定花的存在,只是說沒看花時,花是寂寞的,你看花兒,花兒就變的鮮艷明白起來了。沒有否認花的存在,但是他說花的鮮艷是因為你看。仍然是一種意願和行為決定了花的顏色這個客觀實在,這是典型的意識決定物質存在論。

上面的結論都是認為這是意識決定物質,精神決定論,如果按我們現在人的觀點來看,特別是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花的顏色取決於花瓣細胞的色素成分與光線,無論你看還是不看,都一樣。看不看的意識,意願、行為改變不了花的內在細胞的結構,色素成分以及光線。

摘自某一博文,很典型的各種說法。)

以上都是錯誤認識這裡的哲學道理。花是客觀存在的,但此花與人的聯繫是整體,這才是真正的世界,才能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外。」不能簡單地從字面去解釋它,而應從整體的觀點去評價它。難道「此花」不是你看到、想到的嗎,這有什麼錯呢!「花」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此花」卻是你這時看到想到的。所以花的客觀存在與這時看到想到構成了整體,也是世界的整體性,客觀的整體性。

「花的顏色取決於花瓣細胞的色素成分與光線,無論你看還是不看,都一樣。看不看的意識,意願、行為改變不了花的內在細胞的結構,色素成分以及光線。」花的細胞大小、光的波長等等這些細分、同花一樣都是客觀實在,都是屬於物質,但不僅是物質,因為花是客觀的整體,而顏色是人類通過概念、觀察後等等一系列的定義的,細胞、光線等等都是雖然屬於物質的客觀存在但不僅是物質了,而是花的整體的客觀性下的各種細胞、光線、波長等等歸屬於於科學分析的部分,是構成花的整體的客觀細分,是包含了通過人的意識的細分,而花的不屬於人的意識的部分仍是花的整體,花的整體才是原本的、客觀的物質的,而細胞、色彩都已被人類定義有了意識的成分。所以細分了包含有人的意識,而不是花的客觀整體,不依賴人的意識的存在。

「汝心與花一時明白起來」就不是什麼意識決定論,而是整體論。

現代科學的觀察,與古代人類的觀察都是人的意識觀察,人的意識觀察賦予花的美麗、詩意,與現代科學的人的意識觀察所賦予的細胞大小、電磁波波長等等在哲學意義上都是一樣的屬於「意識」範疇。離開了人的意識觀察,細胞大小、電磁波波長等仍將不存在,與花的美麗、詩意一樣將不存在,存在的僅僅是「花」,或者「此花」的整體,而不是那些細胞大小、電磁波長的獨立存在的客觀。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整體才是客觀,客觀也應是整體的,因此世界就是這四個字,整體、客觀,哲學也就只有這四個字。整體客觀的才是辯證唯物的,但因為現代多數人只記得了唯物而忘記了辯證,只說物質第一性而不知道人的意識的能動性的辯證關係,因此用客觀整體兩個詞來理解。

東方哲學觀,可以從「元,亨,利,貞」《周易》始以來就是萬物一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黃帝內經》,均為整體觀。

因此用西方哲學唯物論與唯心論來評價東方哲學是行不通的,現在網路上中西醫之爭,乃至東西文化之論爭,都源於此。事實上西方哲學尚未形成這種整體論,它的發展是不完整的。比如列寧在《哲學筆記》里說「聰明的唯心論比愚蠢的唯物論更接近於聰明的唯物論。聰明的唯心論即辯證的,愚蠢的即絕對的,不發展的。」《哲學筆記》代表了列寧後期的哲學思維,似乎在說唯物與唯心並非不可調和,但仍然沒有擺脫二元思維方式,仍然分唯物與唯心。而毛主席在其《心之力》里就已經用上了陸九淵的「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東方整體哲學思想,而在整體客觀的基礎上而「內聖外王」。

辨證唯物主義在傳播與接受過程中,因其產生之初是為了與唯心主義鬥爭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其唯物的性質,使其唯物的性質在社會上形成了一邊倒的理解,而對使意識的能動性,辯證性的理解與使用不足,雖然有其發展的先進性,但它仍然是人類觀察思維總結而成的,不能就認為是客觀實際,應是客觀的理論形式,因此需要不斷在實踐中進行檢驗與發展。而對其理論形式在傳播過程中,會產生片斷理解與體會,形成機械與唯心式的教條,而在於人的意識能力性把握不夠。意識第二性在這裡成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外在的物質形成的觀察包括科學分析等都是由人的意識決定的。意識的能動性的錯誤應用,而使得物質觀察、實踐所形成的原理、理論就有錯誤或不足,科學研究、文化創作等都是人的意識的活動,要做到客觀實際、主觀意願都是人的意識的作用。「陽明心學」更多的是這種對客觀世界的把握的知識,鍛煉內心,並開展實際應用。

同樣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都也是客觀的依靠度的不同而已,比如很多人似乎都是站在唯物立場上,但因為辨證法在人的意識作用理論薄弱,從而使社會大眾對於物質與意識關係產生割裂。

一類是生活形態形成以金錢、權勢為標準的價值觀,拜物主義,成為「唯物的拜物主義」,而物質與意識的分離則又使宗教現象越來越突出,而本該唯物的意識形態,應隨著科技發展而得到補充,卻被當成政治說教式的信仰。

一類科學研究交流變成為機械無創造力的科學主義,妨礙科學繼續發展的阻力。所謂的現代科學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結論在哲學意義上就是「意識」,而不是「物質」,因為它的結論是就上面所分析的「此花」,是用接近於物質整體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結論,而不是客觀的物質的整體,而形成了新型的「唯心主義」的科學主義,出現20世紀初產生過自然科學已經發展到頭了荒謬論斷也就不奇怪了。21世紀的邏輯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論爭,又被新的科學發現而不斷衝擊,而產生波普爾的否證。西方科學的爭議也是很搞笑的,科學本身是為了學、研究而分析,但更為了人的用要去綜合,不管證實還是證偽,是經驗還是邏輯,都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整體性、客觀性才是本質。

科學主義甚者,則不斷地在教育中的表現就是如填鴨式的接受,注重量而不注重質,把知識量的多少當成質,不傳授思維規律的科學,不辯證思考學生的社會經驗、生理、思維能力的短板,而使學生負擔越來越重,而出現身體素質的倒退,這些都是不客觀不整體的表現。

更有用客觀數據的指標等也是意識的部分,過分追求數據指標等也是同樣偏離了客觀整體性,這種貌似科學的客觀分析的方法,越來越遠離客觀的實際。

還有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等等政策都均離開了人的實際而產生了偏離。這些都是偏離了整體性,客觀性,都是在唯物論的非整體性的影響,後果將越來越偏離,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對客觀的,中國化則是人的意識與物質的整體和諧,不改變發展這些,將來仍會出現不斷地反覆。

居安思危,登高望遠,為了政策的延續,為了繼續實現最大數人的利益,明確整體論哲學才是真正的辯證唯物主義,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奮鬥,也確實需要有一個堅定、明白、高遠的領導核心。同時也需要有強有力的手段發展最高的統治哲學,重築中國夢的最強基礎,從東方整體文化入手,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東方哲學現代化,才能實現中國夢的可持續。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是整體的,客觀的,整體的才是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客觀才能實現在千年文化基礎上的最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與最先進生產力的整體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道心 的精彩文章:

TAG:岐黃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