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獨角獸」到「獨角屍」,這幾家公司是如何隕落的?

從「獨角獸」到「獨角屍」,這幾家公司是如何隕落的?

年初至今,市場中關於「獨角獸」和新經濟的討論就未曾停過。繼三六零正式完成A股上市動作、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準備登陸A股之際,上周四,估值達千億美元的小米,有望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傳聞迅速攪動A股市場,

雖然未來「獨角獸」登陸A股將成為趨勢,但狂熱之中,我們還是要以史為鑒,看看哪些曾經叱吒風雲的獨角獸是如何死亡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從已經隕落的獨角獸們。

1

噹噹網——保守落伍,不戰而敗

噹噹網成立於1999年,屬於互聯網最早一批創業企業,彼時BAT還沒長成三大巨頭,京東網上商城還未上線,劉強東還在中關村擺攤,而噹噹網憑藉B2C模式可謂一枝獨秀,2010年更是於紐交所上市。

當年噹噹網的叱吒風雲,也讓創始人李國慶和夫人俞渝的神奇創業故事一時成為佳話。但是,他們長於戰術卻弱於戰略,前期驕人的成績也使得噹噹網有些飄飄然,李國慶曾還對媒體稱「我現在窮得只剩錢」。

上市後的噹噹網似乎開始了少花錢、不冒險為主的發展風格。隨後在與京東的價格戰中,噹噹選擇不戰,京東則用幾年十多億美元融資燒出了倉儲物流等一個大平台的基礎設施。隨後在圖書失守後,噹噹網從自營B2C向綜合平台邁進,但最終也未能形成自身的大生態體系,公司基本掉出一線電商陣營。

現在看來,噹噹網就像個沒落的貴族,和它的創始人李國慶一樣。起初李國慶展示了自己勤奮的一面,把噹噹網帶領上市足以寫入歷史,但是他缺少成為大佬的氣魄,無法完成從個人英雄到商業領袖的跨越。在失去了令其傲嬌的資本後仍驕傲得不行,李國慶在噹噹網的事情上,不管是戰略投資亦或是出售公司,都要求確保自己的話語權,正是這種強烈的感性意識引起了投資方的反感。儘管後面和1號店抱團取暖,亦或是和步步高合作,在前狼後虎的市場夾擊中,噹噹網還是未能挽回其頹勢。

曾幾何時與噹噹網平起平坐的京東早已上市,如今更是節節攀高;而噹噹網如今的市值縮水僅5.45億美元,李國慶面對這個困局,不知道會怎麼想。

2

凡客——偏離定位,瘋狂擴張

凡客於2007年創立,在完成7輪融資後,估值超過30億美金,離上市很近。凡客一時風頭無兩,為何後來會銷聲匿跡?

除卻凡客的品牌文化價值低而導致用戶忠誠度低、背後沒有雄厚資本撐腰外,導致其淪落到如今這步田地的主要是——凡客忘記初衷,偏離了其最初小而美的定位,大肆擴展產品線,混淆了用戶對品牌的認知。最瘋狂時的凡客,擁有30多條產品線,銷售的產品不僅有服裝,還有家電、數碼、百貨等。在SKU數量最多的時候,凡客上銷售的商品款式曾高達19萬種。而量產就影響了品控,凡客必然失敗。

而後估值逐漸縮水,長期深陷囫圇,從上萬人裁員到300人,從瘋狂擴張到戰略收縮,凡客走了三年時間。儘管陳年在近期也在學習雷軍的小米試圖打造爆款,但大勢已去,凡客已被江湖除名。

3

拉手網——盛於衝動,哀於糊塗

拉手網作為最早的團購大佬,於2009年成立,盛世時代僅一年就拿到了3輪融資,更是被貼上資本的寵兒、老百姓的本地化生活助手、商戶的救命稻草這一系列的標籤,2011年估值高達11億美金。「千團大戰」中,拉手網發展勢頭一直被看好,為何如今落得無盡唏噓的下場?

究其根本會發現——盛於衝動,衰於糊塗。要知道團購這一模式是不可行的,因為其毛利率低,大部分都是靠著融資來支持的,要是單槍匹馬燒錢作戰,一旦哪天資金鏈跟不上就步履維艱,所以構建生態體系,打開流量變得尤為重要。但是拉手網在急速融資後,一味地燒錢擴大規模,野蠻生長,唯IPO至上,卻糊塗地忽視了內功的修鍊,其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遠跟不上迅速擴張的腳步,埋下了無窮的隱患。

2011年拉手網衝擊IPO失敗,元氣大傷,慢慢跌出了團購網站的第一梯隊,最後也落得一個被收購的下場。

4

窩窩團——多行不義必自斃

當時的「千團大戰」中還有一名不容忽視的種子選手——窩窩團,其巔峰時刻的交易規模也一度躥升至行業前五。那麼為什麼窩窩團在迅速擴張後,交易額又出現了急速跌落?

現在看來就會發現,多行不義必自斃。且不論它愛謊報融資、轉型概念不清楚、還一味衝擊IPO,單其期權糾紛就為自己設下定時炸彈了,爆炸的那一秒即到達納斯達克天堂的那一刻。在2011年下半年,窩窩團A輪融資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並因操作不規範引發多起集體維權案件。很多人曾獲得期權,但是因未上市,不具備行權條件,相關糾紛一直處於隱伏狀態。2015年初,在窩窩團向納斯達克提交招股書後,便陸續有涉及糾紛的當事人開始通過法律向窩窩團主張權利。儘管4個月後,徐茂棟帶領窩窩團成功上市,看似美好,實際底子已然虛空。

今年6月份,窩窩團宣布和眾美聯合併,成立眾美窩窩團,徐茂棟擔任聯席董事長。同年9月份,窩窩團宣告剝離其主要的團購業務,悄然無息地退出了江湖,徐茂棟也隨之慢慢淡出。

5

紅孩子——生不逢時

在2012年,對於中國百萬家庭、百萬育嬰媽媽來說,紅孩子這一品牌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彼時紅孩子是國內專業性最強的母嬰和化妝品垂直電商,年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註冊會員達750多萬,為何在同年的九月底併購入駐了蘇寧電商呢?

紅孩子併購進入蘇寧電商,有著時不我與,生不逢時的無奈,但其實說是強強聯手、積極博取共贏局面更為貼切。說紅孩子生不逢時是因為當時的母嬰市場尚不成熟,要贏就必須先進行教育,而對於母嬰生態圈的構建,不是「紅孩子」一家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將新老用戶、行業夥伴、品牌供應商、教育培訓機構、母嬰媒體等線上、線下各類與母嬰群體需求緊密結合,並依託紅孩子母嬰網這一橋樑推出更多全新的服務項目。所以蘇寧的併購幫助了紅孩子擴大業務盤子、增加流量、同時帶進了蘇寧雲商先進的物流、O2O理念等。

用巴菲特的話說,紅孩子此時只需耐心做時間的孩子。

6

樂蜂網——過分倚重明星效應

樂蜂網由知名電視人李靜於2008年創辦,倚仗明星效應及背後的紅杉資本,其在2011年的銷售額達到10億元人民幣,2012年銷售額達到18.9億元,更是與聚美優品形成對壘的格局。為何後來會被收購?

在互聯網時代,明星效應確實能幫助樂蜂網在短期內聚集人氣,獲得巨大口碑,但過分得倚重明星效應使得樂蜂網的偏離了電商的核心,樂蜂網從最初的單純線上渠道演變成一家品牌運營公司,業務鏈條擴充越來越長,沒能明白究竟要做什麼,模糊了定位,使得整個公司的戰略搖擺不定。

隨後在紅杉資本的推動下,唯品會收購樂蜂網75%的股份。雖然李靜宣稱這是一次戰略投資,但實際上早已失去了控制權。另一方面,樂蜂網在與聚美優品的競爭中已落入下風。相關數據顯示,聚美優品2013年的銷售規模在90億元左右,而樂蜂網2013年的銷售額則大概在30億元左右,約為聚美優品的三分之一。

7

1號店——股權單一,大權旁落

曾幾何時,1號店作為快消品垂直電商闖入人們的視線,獲得資本的青睞,在平安投資1號店之後不滿一年的時候,沃爾瑪於2011年投入4.5億元。這交易局面看起來非常合適,但為何1號店會衰落呢?

首先和1號店同台競技的有京東商城和聚美優品等巨頭,1號店的快消品和京東的電器商品相比較之下,並不具備優勢,所以對於1號店來說首要任務就是對電商平台的發展方向進行掌舵。但是伴隨著平安退出,沃爾瑪的逐步入股,消除了1號店股東結構的多元化,到了後來1號店創始人的控制權旁落,等於將發展方向的決定權全面交給了沃爾瑪,而沃爾瑪作為國際零售巨頭,儘管手握全球最大最有效率的供應鏈,但是它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將1號店變成「網上沃爾瑪」,藉助其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而已。

至此,1號店歿。

8

豌豆莢——同質化嚴重,失去市場

2013年,百度收購91無線,騰訊自主開發應用寶,阿里收購UC,而UC收購了PP助手,應用分發市場空著著APP與用戶之間最關鍵的通道,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上,每個巨頭都摩拳擦掌。

不過兩年之後,豌豆莢這類的應用商品市場並不吃香了,被收購後並沒有什麼新的發展,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因為之前的手機多是預裝第三方的移動應用分發平台,也誕生了各種各樣的應用市場,但隨後智能手機發展越來越成熟,中小廠商持續退出市場,大品牌開始壯大市佔率也越來越高。

廠商有了用戶量之後當然不會把有利可圖的業務轉給第三方公司,於是自己開始做手機系統,預裝自家做的或者與別家合作開發的應用市場,第三方應用市場隨之凋零,豌豆莢日子越來越難過,已經無力與手機廠商競爭。

喬布斯留給世人的除了那句眾所周知的「保持飢餓,保持愚蠢」外,還有一句「記住你即將死去」,這句話送給那些轟轟烈烈的創企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個獨角獸橫行的年代,也是獨角獸批量死亡的年代。

能夠躋身「十億美元初創公司俱樂部」的獨角獸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並不是所有的獨角獸都將取得成功,高樓之下,屍骨為基,畢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扼腕惋惜的同時,也要學會認識歷史,才能預見未來。

—完—

這裡沒有正確答案

只有輕鬆和好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點1刻 的精彩文章:

少東家成功接班了?盤點那些成功接班的「企二代」……

TAG:9點1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