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七國之亂的背景和結局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為了籠絡人心,分封了不少異姓諸侯王,但是劉邦很快就把這些人消滅了,改成分封自己家的人,還歷下詔書「非劉氏不得封王」。本來劉邦感覺這些都是自己家人沒什麼問題,結果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係的疏遠,隱患卻越來越大。
劉邦駕崩之後呂雉掌權,呂雉是一個鐵腕人物,所以她掌權的時候無論是功臣還是那些藩王沒人敢動。可是呂雉死了之後就不一樣了,呂雉剛一死,功臣和藩王立刻發難殺了呂氏家人。後來劉恆登基之後看到了藩王力量的強大,就採用了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案,但是劉恆只是稍微實施了一部分,這些諸侯還沒感覺到什麼大的危險。
賈誼
劉恆駕崩之後劉啟即位,也就是漢景帝,漢景帝時期這些諸侯王的實力比之前更加強大,漢景帝就十分擔心,正好身邊的晁錯建議削藩,漢景帝也就同意了這個方案。
實力最強,勢力最大的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會沒完沒了對自己不利,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進行謀反。他徵募了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眾30餘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因為劉濞早有準備,所以七國軍隊在叛亂之初進展順利勢如破竹,這可把漢景帝嚇壞了,便採納了袁盎的計策,把晁錯腰斬於東市,家人也被滿門抄斬,之後派人主動向叛亂之軍示好。
劉啟的示好沒有讓七國軍隊停下進攻的腳步,叛軍反而認為漢景帝軟弱無能,劉濞便自己做起了皇帝打起了旗號,劉啟沒有辦法便硬著頭皮下定決心開始鎮壓。
漢景帝想到當年漢文帝告訴過他,如果有危難的時候就可以用周亞夫。於是便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領兵抵禦吳楚聯軍,派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的動向。周亞夫採取了「先暫時放棄梁國,而從背後斷其糧道,然後伺機再擊潰叛軍」的策略,大破吳楚聯軍,後吳王被殺,楚王自殺。
吳楚聯軍失敗也基本上預示著七國之亂基本上快結束,因為其它諸侯的實力要弱得多,還有一些在臨陣打退堂鼓。來勢洶洶的七國之亂經過三個月被平定,七王都死,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了楚國另立新王外,其它六國都被廢除。


※白起如何誘發並控制了長平之戰?
※自作孽,不可活——安德海出宮就被殺的因果
TAG:史海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