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樂不思蜀」全無心肝 請稱一稱慈禧逃跑路上高興地說的這十二個字有幾兩心肝?

「樂不思蜀」全無心肝 請稱一稱慈禧逃跑路上高興地說的這十二個字有幾兩心肝?

現在總有人拿明朝和清朝比,說明朝好的被稱作「明粉」,說清朝好的被稱作「清粉」,兩種粉掐得死去活來。其實這種口舌之爭全無必要,大明亡了,大清也亡了,跟鍵盤俠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管是姓朱還是姓金(愛新覺羅多數改姓金),都不必要參與其中,因為歷史的車輪不可能倒轉。至於爭論「大明是萬民的大明」,「清朝沒有臣子只有奴才」,似乎倒有一點意義:以史為鑒才能繼往開來。

其實明朝也不是「萬民的大明」,清朝最大的也不是皇帝,最小的也不是奴才。因為只要是封建社會,天下只能屬於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皇帝,除了秦始皇曾經提出「與天下人共治天下」之外,全部皇帝的觀點都是一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說明朝一無是處,那就過分了,把歷朝歷代所共有的現象來證明某一個王朝混蛋,這本身就是一種混蛋的狡辯。而清朝一開始是半奴隸制半封建社會,最大的是皇帝,其次是有資格自稱奴才的那一撥人,其下是沒資格自稱奴才的臣,再往下才是老百姓。而到了清朝後期,皇帝已經不最大了,皇帝怕太后,太后怕洋人,「洋大人」才是晚清的主宰者。所以晚清雖然有封建王朝之名,但是在「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政策下,清朝的天下洋人也擁有一半甚至一多半,變成了半奴隸制、半封建、半殖民地,這一點,估計連箱子底壓著黃馬褂的人,也難以拿出真憑實據來反對。

我們今天評價一個王朝,要從它是否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是否發展了經濟改善了民生,關於明朝是否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發展,即使是以抹黑前朝為己任的清朝史官,也不能抹殺明朝在這方面的貢獻,即使是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承認明朝「遠邁漢唐」。

別的不說,明朝對外戰爭,特別是對倭寇的戰爭,可謂打出了骨氣、打出了威風,而清朝百萬滿八旗、漢八旗、綠營兵,被五千六百英法聯軍打跑了咸豐皇帝後燒了圓明園,被四萬九千八國聯軍打跑了慈禧,然後八國聯軍在清宮大門口閱兵。這種恥辱絕對不亞於宋朝的靖康之恥,遠超明朝的土木堡之變。但是慈禧在逃跑的途中,狼狽不堪,連清朝人自己也承認:「上(光緒)及太后(慈禧)不食已一日矣。民或獻蜀黍,以掬食之。太后泣,上亦泣。時天寒,求卧具不得,村婦以布被進,濯猶未乾。夜燃豆箕,人相枕藉而卧。」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佔朝陽門,清朝「最精銳」的神機營棄城逃跑。15日清晨,慈禧太后扮作穿著藍夏布衫的鄉間農婦,帶著穿藍布衣褲的光緒皇帝一起逃跑。因為是倉皇出逃,自然帶不走做滿漢全席的家當,於是滴水未進粒米未沾的慈禧餓得兩眼冒綠光。這時候河北懷來縣令吳永送上了了一碗小米綠豆粥五顆熟雞蛋,馬上就換了知府頂戴。就連他的廚子周福,也因為做了一碗扯麵、炒了一盤肉絲,直接變成了六品官。而山西天鎮縣令額騰因為招待不周(其實三天前就已經準備了豐盛的宴席,但是慈禧遲到了,酒肉不新鮮了),而被斥責,最後喝毒藥自殺了。

離京城越遠,慈禧的日子就越好過,還沒到西安,那裡已經給專門她搭好戲台,就等「老佛爺駕到」,就可以敲鑼打鼓開唱了。而在到達西安之前,慈禧已經用光緒的名義下了《罪己詔》——光緒這黑鍋背得夠冤的。沒啥文化的慈禧到了「天下九塞 ,雁門為首」的雁門關,雖然不會吟唱蘇轍的「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但是看著「南郊一曲枕溪飛,夜雨聲聲聽畫樓。直待曉來看瀑落,煙雲染出四山秋。(清人吳重光《雁門八景》)」的「美景」,慈禧居然動了遊興,馬上下令車駕暫停來觀賞。

在「觀景」過程中,隨從人員記錄下了慈禧高興地對光緒皇帝說出了十二個字:「此次出京,得觀世界,亦頗樂也!」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也就是:「這次出行雖然比較匆忙,但是看看沿途景色還是不錯的,我很高興!」蜀後主劉禪「樂不思蜀」被罵做「全無心肝」,不知道清朝的遺老遺少聽了他們「太后老佛爺」的話,能稱出幾兩心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劉備痛哭關羽卻在張飛死後只說了四個字?這是標題黨偷梁換柱忽悠人呢
梁山只有宋江最不該投降:投降就等於把自己變成了裝進筐里的豬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