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雲大戰袁紹猛將文丑不敗,為什麼公孫瓚不重用趙雲?原因很簡單

趙雲大戰袁紹猛將文丑不敗,為什麼公孫瓚不重用趙雲?原因很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54期 文/無常奉天玉)

趙雲,字子龍,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常勝將軍」,是三國時期最受歡迎的名將。在《三國演義》中,被增添了光環的他,則更加神勇,不但能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斬殺五十餘員曹魏名將;還曾在漢水之戰中,嚇得魏將張郃、徐晃不敢上前;除了曹魏之外,東吳的將士也懼怕他的威名,夷陵之戰時,陸遜見了他,立馬收兵,吳軍見到他,嚇得滾落山澗,等等。當然了,這些功績都是他投奔劉備之後建立的,其實他在其第一任主公公孫瓚麾下時,表現也毫不遜色。例如他剛出場時,便戰平了河北名將文丑,再出場時,則一槍將麴義刺在了馬下。可是他在公孫瓚部下的時候,卻一直未受重用,所以除此之外,再無出彩表現。那麼公孫瓚為什麼不重用他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趙雲當時的表現,到底有多出彩。小說第七回中提到,公孫瓚與袁紹對陣於磐河,兩人例行罵戰之後,袁紹大怒,其部將文丑出陣,公孫瓚則親自迎戰。兩人交戰不到十合,公孫瓚就落了下風,只能棄戰而逃,文丑則縱馬追擊,差點將公孫瓚刺於馬下。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趙雲突然出現,他「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不但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能力,還救下了公孫瓚的性命。

到了次日,兩軍再戰,袁紹部將麴義,先斬公孫瓚部下嚴綱,後斬殺了執旗將,砍倒了綉旗,並衝到了公孫瓚後軍。結果好巧不巧的是,他遇上了趙雲,兩人戰不數合,趙雲便大逞神威,一槍將其刺於了馬下。這個時候,公孫瓚早已被嚇得回馬下橋而去了。是趙雲單槍匹馬,殺進了袁紹軍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才引軍殺回,使袁紹大敗。由此可見,趙雲曾兩度為公孫瓚力挽狂瀾。可是他在公孫瓚部下許久,卻一直未受重用,這是怎麼回事呢?是因為公孫瓚麾下人才濟濟,趙雲難以出人頭地嗎?

答案是否定的,十八路諸侯聚義,討伐董卓的時候,各方首領紛紛派手下大將上戰場,公孫瓚卻親自上陣迎戰呂布;與袁紹大戰時,面對其部將文丑,公孫瓚亦是親自迎敵。而且這一戰中,他的部下的四員大將,在看到他被追殺的時候,一人被刺死,三人狼狽逃竄;到了次日,被委以重任的嚴綱,則被麴義一刀斬於了馬下。由此可見,公孫瓚麾下,基本上是無人可用的,那麼他為什麼在得到悍將趙雲之後,不加以重視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趙雲剛剛來投,他不敢輕信

趙雲出現的時候,公孫瓚恰好與袁紹交戰,這個時期非常敏感,公孫瓚不知道趙雲的底細,更何況趙雲原本還是袁紹轄下的百姓,所以他不敢重用。這一原因,原文中也有所提及:「公孫瓚初得趙雲,不知心腹,令其領一軍在後。」雖然公孫瓚武藝較弱,在群雄角逐中,也早早的被踢出局,但是作為一方諸侯,在時刻保持警惕,卻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他最初的時候,不敢對趙雲委以重任,是可以理解的。

二、趙雲出身不高,沒有名望,且無人舉薦

演義中提到,趙雲出現的時候,是單槍匹馬,沒有任何隨從,他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也僅是提到了自己籍貫,和姓名,以及投奔公孫瓚的目的。由此可見,趙雲並非出自什麼名門望族,在那個門閥觀念極重的時代,出身微末之人,很難得到重用,畢竟並非任何人都像曹操一樣唯才是舉,像劉備一樣求賢若渴。當然了,那個時代的人,想要得到他人的重視,除了可以依賴出身之外,還可以依賴自己的名望。試想,如果趙雲投公孫瓚的時候,已經戰功赫赫,成為了一代名將,他還會被公孫瓚輕視嗎?或許,如果他是由其他名望極高的人舉薦而來,公孫瓚還會不重用他嗎?答案是否定的。

三、公孫瓚本身就不善用人的梟雄

公孫瓚晚年有點剛愎自用,而且不善用人,除此之外,還疏遠賢士,重用酷吏和小人。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士人放逐到苦窮苦之地,而公孫瓚在易京樓上悠然自得,他的親信斂財過億。《三國志》記載:瓚統內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窮苦之地。或問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貴之,皆自以為職當得之,不謝人善也。」因此,對於趙雲這樣的頗有正義感,又識大體的武將,公孫瓚是不會重用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三國演義》中,趙雲雖然兩度為公孫瓚力挽狂瀾,並救了公孫瓚性命,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這既與他歸降的時間較為敏感有關,也與他出身低微,且未得名人舉薦有關。不過趙雲不被公孫瓚重用,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通讀整部作品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輕視趙雲,於公孫瓚而言,損失更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明明趙雲智勇雙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為何讓他作疑兵?原因很簡單
關羽一生最看重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