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老外」,如何實踐自己的「中國夢」

這些「老外」,如何實踐自己的「中國夢」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工作和生活,有的還在中國定居下來。他們出於什麼機緣來到中國?他們在中國做了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實踐了哪些屬於自己的「中國夢」?請聽三位「老外」在「一席」演講所講述的親身經歷。

繪一張中國方言地圖

■司圓直

我是鄉音苑的Steve Hansen,中文名字叫司圓直。

鄉音苑是一個收集漢語方言口述故事的網站,我們收集的故事有的來自中國各個村莊、社區,有的來自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華人移民聚居地。

為什麼要創辦鄉音苑?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鄉音苑的目標是繪製一幅呈現漢語之美的博大的聲音地圖。我們通過兩個途徑來達到這個目標,一是搜集漢語使用者的故事,二是對漢語本身進行更多探索。

我們之所以創建鄉音苑,和我的曾祖母有關。

我的身邊一直帶著曾祖母的照片,因為她對我非常重要。我很慶幸我至今留有曾祖母的錄音。

我的曾祖母1882年11月8日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她的錄音錄製於20世紀70年代。我才6歲時我曾祖母就去世了,但我至今還記得那天我挨著曾祖母坐在地板上,她給我講一場可怕的火災,那場火災幾乎毀了他們的家。在錄音中,我曾祖母還講述了一些日常生活里的故事,關於孩子們生病、夭折等等。

因為她的孩子們,也就是我的祖父母們,花時間記錄了她的故事,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分享由我曾祖母講述的故事。

這就是我們創立鄉音苑的部分原因。我們想要建立一個能夠分享各種口述故事的平台,否則這些故事將會遺失。

我們建立鄉音苑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一直對口語很感興趣。在上世紀90年代晚期學習漢語之前,我已經學了幾門語言,但我沒料到漢語方言會令我如此著迷,以至於它如今成了對我至關重要的東西。

2007年,公司派我到北京工作,我的漢語還行,於是開始跟人交流,沒想到這些交流讓我有了完全出乎意料的體驗。在北京你如果坐上一輛計程車,跟一位來自延慶的計程車司機聊天,你會發現,延慶雖然僅僅距北京城30公里,他們卻有自己獨特的方言,比如,他們不說「延慶」而是「燕(音)慶」。

在美國,我們也有不同的口音,但這些口音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就像東北普通話和台灣國語之間的差異一樣。而中國的各地方言,很多都與普通話完全不同,彼此之間也完全不同,這樣的情形在美國完全不存在,所以我太驚訝了。

此外,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中國的語言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遷。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我和我的搭檔柯禕藍覺得,我們應該收集每種漢語方言的錄音。但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開始,我們覺得這不可能做到,因為中國的方言數量太龐大了。但我們遇到了一群和我們一樣熱愛方言、想與世界分享中國方言的人,因此我們建立了鄉音苑這個平台。這是一個分享故事的地方,由用戶創建內容,所以這個網站的內容都是由方言使用者創造的。

它初看起來很容易,你只需要坐著等錄音上傳就行了。但是事實上,由用戶創建內容,也就意味著首先要讓用戶學會怎麼錄一段高質量的錄音。

錄一段高質量的錄音並不容易。第一,你得找個安靜的地方,架起麥克風。第二,你得準備好所有採訪的設備,然後開始錄。你可以錄10分鐘、20分鐘、30分鐘,這都沒關係,然後你要把故事剪切一下,上傳到鄉音苑。

根據上傳的錄音,我們有了一份方言地圖。當然,其中有些地方是空白的,因為沒有錄音。我幾乎每周會收到這樣的郵件——有人問:嗨,我剛發現了鄉音苑,非常棒,但是為什麼沒有我故鄉的方言呢?每次我都回郵件說:我們沒有你的方言,是因為沒有像你這樣的用戶來錄音。

我們和遇到的每個人都講這個項目。當把這個項目介紹給大學生後,我們開始有了志願者。2013年春天,我們的網站正式上線了,項目真正開始壯大。我們有了一群長期的志願者,有幾百人上傳錄音。

後來,我們有了七八千個可上傳內容的註冊用戶,有了幾十萬的訪問量。我想我們終於有了答案:會有人對方言感興趣嗎?會的,大家會感興趣。而我們對此感到興奮。

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劃分,漢語語族包含十大類方言分支。漢語真的很龐大,而我們正在繪製的,是真正屬於漢語的宏偉地圖。

我們對這張地圖未來的期望是什麼?我們想記錄下不同的方言,但這個項目不僅僅是為了收集每種方言的完美錄音,而是要收集很多故事,來記錄一幅完整的屬於中國人的畫卷。

我們想聽奶奶講故事,也想聽到她的孫子們的故事,我們能從中聽到語言的演變;我們想聽從沒上過學的叔叔的故事,也想聽他剛從北大畢業的侄子的故事; 我們想聽湖北的從未離開家鄉的家庭婦女的故事,也想聽到她在深圳打工的發小的故事……我們需要所有這些故事,因為只有通過這些故事,我們才能描繪出一幅完整的漢語地圖。

趕緊去給你的祖母錄音吧,你和她都是方言的主人,是唯一能將方言傳遞給下一代的人,是唯一能讓你的方言成為這個項目的一部分的人。

在香格里拉當農民

■馬三飛

我跟大家分享的故事,與香格里拉農場有關。

但我先要講一講我家族的故事,這可能有點絮叨。

上世紀50年代我祖父就來到中國,當時他是派駐中國的記者,寫關於中國的報道,寫中國的變化發展。工作之餘,他帶著極大的興趣繼續在中國行走,並且對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嘖嘖稱道。

我小時候每次去華盛頓看他時,我們總是用筷子吃中餐,所以在我祖父的影響下,我開始慢慢熟悉中國。

2003年,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我們全家來到中國,那時我剛16歲,我在這裡經歷了成長的重要階段。

有一次,我一個人想坐長途汽車去蘇州,卻坐錯了車,到了滁州。當時我就慌了,兜里只有200塊錢,怎麼辦?計程車司機非常熱心,把我送到火車站,我又買了張票。車票上寫著「無座」,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我沒想到火車上會有這麼多人,但這段經歷很讓我感動。有一對老年夫婦,非常友善溫和,他們只有兩塊逼仄的小地方可以落腳,卻一直要騰給我坐。這件事讓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就足以讓我留下。

在中國學習結束後,我決定去溫哥華上大學。開始我打算選擇生物學或自然科學,後來我還是挑選了我最感興趣的學科——一門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學科,它教授中國古代先哲的思想,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等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最終我獲得了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學位。

我之所以毫不猶豫回到中國,和我的母親有很大關係。

是我的母親最先決定在香格里拉生活。有一次她陪我父親出差時,愛上了香格里拉。因為她出生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那裡讓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她決定在香格里拉長住下去,並且創建了一家非政府組織「雲南香格里拉手工藝中心」,旨在保護當地的手工藝,她還給當地的孩子和其他人免費上英語課。我和兩個姐姐開始幫助她工作,不論她做什麼,我們都支持她。

不久,我們創建了香格里拉農場。我姐姐莎拉是一位非常棒的設計師,她負責設計網站,把信息傳達給更多的人;另一個姐姐阿莉亞是劍橋大學經濟學系的學生,幫助做財務分析;我大學畢業後也很快加入了農場工作。

我開始學習農場技術,做農民真的很辛苦,全天都在忙活,沒有休息時間,總是有一連串的事情在等著我們。我們只有準備充分,才能確保好收成。

初建農場時我們的預算很少,慢慢走到了現在,已經有70多種產品,在100多個地方有了自己的渠道,世界五大洲的市場都覆蓋到了。

我們最滿意的是養蜂計劃。一開始我們就把養蜂列為當地的一個大產業——要知道,在香格里拉迪慶藏區,以前是沒有養蜂業的,農民們覺得這裡海拔太高,沒法養蜜蜂,蜜蜂會有高原反應。

起初的時候,我們免費送給他們蜂箱,為他們做養蜂培訓,效果出奇地好。因為我們發現,除了我們教他們的,農民們還做了更多嘗試。最初他們在家中放一兩個蜂箱,後來變成了十多個蜂箱,而且有些農民還學會了自己做蜂箱,他們慢慢學會了養蜂。

沒過多長時間,這個地方已經有了850多位養蜂人。從0到850,我感到很驕傲。後來,政府也開始仿照這個模式,手把手敎當地農民養蜂,養蜂業延伸到了更廣的領域。

後來我們又引進了以滴灌的方式種植咖啡豆。原先的種植場因為過量使用農藥而破壞嚴重,我們試驗用滴灌系統恢復地力,而且第一年就讓收成提高了30%。

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我們的團隊也在不斷壯大,我們的力量來自共同信仰的價值:我們堅信正直、誠實、勤勞,希望用生命創造價值,希望世界因我們而不同。

給流浪狗們找一個家

■柯瑞思

我叫柯瑞思,朋友們都叫我老柯。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領養小鋪」的故事。

首先我要介紹一位陳阿姨,她是一位打掃衛生的工人,就和中國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一樣。

我認識她之前,她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去救助身邊的動物。有一次我一個朋友告訴我有個人需要幫助,問我能不能幫她,她就是陳阿姨。

當時是冬天,有一隻狗媽媽生了9隻小狗,它們所在的小區物業不允許它們待在那兒,陳阿姨很是著急。其實我家裡也放不下那麼多狗,我只能說想想辦法。

從那天開始,我一直在說:我們一起想想辦法。這也是我想傳遞給大家的一個理念:你身邊有一些比你弱小的生命,你是有可能去幫助它們的,只要你竭盡全力,你總能想出解決的方法。

那個時候,我正想做一個項目叫「領養小鋪」,也就是一個動物領養中心。因為北京以及其他城市雖然有很多收容小動物的基地,但是很難找到領養人,所以我想建一個「領養小鋪」。

2011年4月,因為一件偶然的事情,我一下子成了80多條大型犬的救助人,我承擔了這些狗的命運,從看病、餵養到養老送終。有很多人幫助了我,最終,剩下30多條狗實在沒地方可去,我就租了一個院子,給這些狗一個暫時避難的地方。

我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甚至不知道大狗和小狗之間應該分區。每天,我從東直門坐公交車來到機場附近的這個小院子,一個人照顧這些狗,真的非常艱難。

我通過微博尋找可以照顧這些狗的人,幾個星期後,一個微博粉絲的朋友的朋友的父母來到基地,他們是高叔叔和仇阿姨,他們當時就對我說:「我們能勝任這個工作。」

直到今天,高叔叔和仇阿姨還和我一起在做這個事業,他們兩口子把這個小院當成了自己的家。從剛開始的35條狗,到現在一共有150條,我覺得這簡直是一個奇蹟。

當這個基地開始平穩運作後,我又想起了建「領養小鋪」的事。非常巧的是,我在北京順義發現有個餐廳要出租,剛好那幾天我們收到了一筆數目比較大的捐款,於是我們就把那個餐廳進行了簡單裝修,換了個招牌,第一家「領養小鋪」正式開張了。

「領養小鋪」里平時差不多有20條狗,它們都不住在籠子里,我希望這些狗能處在一種比較自由的狀態。2013年,共有51條狗被愛心人士成功地領養了。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好多次想放棄,因為覺得開銷非常大,很多人說你租那麼大的地方、花那麼多錢不值得。但我發現「領養小鋪」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每天有很多人進來看那裡的狗,他們也許根本不想領養狗,然而他們可能是這輩子第一次在這麼和諧的環境里去接近動物,所以我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

不久,「領養小鋪」又遇到了麻煩。我們那個基地突然接到通知要拆遷,我們只有10天時間,要把基地里所有的狗都搬走——要知道,我們剛剛在裝修上做了較大的投入。

但是沒想到,在眾人的幫助下,我們很快找到了新的基地,並為100多條狗搬了新家。新基地比原來的基地大,周圍環境更好,狗兒們在這裡非常幸福。

關於狗的領養,很多人對我說,那些殘疾的或長相不好的狗被領養的可能性很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基地里曾經來過一條狗叫明明,它先天性失明,之前還做過實驗狗,看上去非常可憐。偏偏它很快就被領養了。經過這件事後,「領養小鋪」現在很願意接受那些殘疾的、年紀較大的狗。

最後我想說,「領養小鋪」的目的是能夠儘快讓這些狗被領養到它們未來的家庭里去,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幫助更多還在流浪的狗。如果你想養狗的話,請盡量考慮領養一隻!

(轉載須註明來源:微信號「解放周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周末 的精彩文章:

乾隆下江南,是為了吃喝玩樂嗎

TAG:解放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