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惠山的記錄者打CALL

為惠山的記錄者打CALL

| 汪淦 文|

60年間,先後藉助於大兵團作戰與機械化施工設備,向山要地,向水要地,使無錫的地形地貌「脫胎換骨」,眾多河流被填埋,很多土墩夷為平地,梅梁湖、梁溪河、長廣溪「減肥」非常明顯,惠山、錫山、鏟山、龍山等也「瘦身」而「苗條」。在得到更多土地的同時,是一些文化遺存的消失,是諸多地理形態的面目全非,讓後人閱讀地方文獻時接不了「地氣」,對不上號。

1929年11月3日,56歲的丁福保送梅初表哥之柩,至惠山聽松山庄。「一到此間,不無感觸。彭殤一致,修短何常,並塵世者孰為知交,在泉台者偏多親故。效頑石之點頭,悟皺面於觀河,世界本為客塵,人生原如旅宿。」筆者讀到這段文字時,既同感於丁先生的喟嘆,又想知道聽松山庄的方位,可找不到答案。今從周滿意剛剛出版的《惠山北坡影像考》一書中,看到聽松山庄標記,總算解決了一個困惑我較長時間的問題。由此,我不得不對作者的勞動表示由衷的敬意。

一個曾進入市管幹部行列的退休老人,六年間,搜羅相關文獻,採訪知情土著,櫛風沐雨,踏遍惠山北坡的溝溝坎坎,整理散失的文化遺存,把它們固定到圖像與文字中,這項工作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對地方歷史的研究極有幫助。

此書最大的亮點,除了選題創新、圖文並茂、文獻與實證結合外,還有自繪的地圖、空中航拍圖、作者的精美攝影,這大大地方便了讀者,增加了直觀性與衝擊力。如端詳本書第65頁的管氏別墅遺址照片——沒有屋頂卻在幾十年風雨中堅拔挺立的高牆,我心思浩茫。管子慶為何要到半山腰建一座豪宅?這所豪宅如何解決水電問題?有沒有發生過鬼吹燈的故事?它何年破敗到只剩下四周牆壁?洋房主人又是怎樣的人生結局?……

在點贊此書的同時,我渴望不久的將來,能有《惠山南坡影像考》的出現,使青山灣到東大池的地貌變遷、山川形勝、歷史遺存也能如此形象地呈現出來,以利後人。

當然惠山北坡的研究有了好的開始,但仍舊有盲點待填補,如吳芝瑛嚴家棚的墳墓在何位置?何時消失?吳芝瑛曾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她能書能文,還是秋瑾的閨蜜,不顧危險把秋瑾遺骨安葬在西湖邊。1934年3月16日,無錫民眾萬人空巷,為這位來自安徽桐城的大家閨秀送最後一程,上午九點舉殯由市中心水獺橋故宅出發,至崇寧路少宰第前,孫寒厓先生致路祭,其儀仗僅雇馬十餘匹,軍樂兩班與神亭兩座,國民政府咨議委任狀一座,最前一馬由侍役執廉宅行喪白綢旗一面,柩不用罩僅上覆國旗並置花圈數對,吳稚暉薛學海等身佩黃花以手執紼至圖書館(現市中心鐘樓)即舉行公祭,靈柩暫厝錫麓山莊,俟祖塋山向通利擇吉告窆。遺憾的是,這位頗有聲望的女傑,其故居與墓地都沒有保存下來,如今其墓地的遺址位於何處,也尚未弄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希望有更多的退休老同志像周滿意一樣,發揮餘熱,加入地方文史研究的行列,寫出更多有創意的作品,使新生代對這方水土有更多的了解。因為惟有了解才會更愛。

《惠山北坡影像考》,周滿意 著,鳳凰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晚報 的精彩文章:

七旬老人下水搭救女童,他說「不救會不安」
快把你最厚的衣服拿出來,未來幾天都是零下五六攝氏度!

TAG:江南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