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見奧斯卡 虎聊

再見奧斯卡 虎聊

曾幾何時,奧斯卡還不是政治正確的秀場,也沒有那麼多「沖獎影片」。那時選好電影,就是選拍得好看的電影,每年提名名單也會成為所有影迷必備的觀影嚮導。

知乎上有一個經久不息的討論:《奧斯卡已經過了 90 年,哪一屆含金量最高?》。許多答案都指向了1994年。那一年的提名名單里有《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獅子王》《生死時速》……影片耳熟能詳,又趕上80~90後們的青春歲月,該年奧斯卡就此在國內封神。

其中《肖申克的救贖》在奧斯卡一無所獲,但在一個當時還比較簡陋的網站IMDb上長期獨佔鰲頭。從那時起,奧斯卡就已經和大眾之間產生了罅隙。

奧斯卡的提名和獲獎均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的六千多名成員投票選出,這有顯而易見的弊端:首先,一年間全世界卷帙浩繁的電影,這六千多人當然看不過來,而落下那些,就永遠的和奧斯卡說拜拜了。去年大火的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就因為鮮有影評人看過,而失去提名機會。

其次,這六千名「圈內人」的口味,當然不能代表大眾。他們認為的「好電影」,不一定真的好,他們的投票固然有專業觀察,也有大量人情因素。不久前因性侵醜聞倒台的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公關高手。從米拉麥克斯到韋恩斯坦兄弟,他所執掌的公司旗下影片總能拿到不菲的提名數,絕非偶然。

當奧斯卡逐漸變成小圈子的自娛自樂,IMDb、爛番茄、豆瓣這樣的業態卻在興起,大眾從電影宣傳的被動接受者,逐漸成為主動選擇者。相比於相信不清不楚的「圈內人」,人們開始更多取信朋友推薦,以及大眾打分。

過去奧斯卡在第三世界國家擁有的巨大影響力也在漸漸消亡,以中國為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電影工業的殺入屬於降維打擊,不僅奧斯卡獲獎電影和導演被奉若神明,我們對於中國電影的期待也是「沖奧」。

如今雖說在電影工業和藝術兩個層面,國產影片還有相當的差距。但畢竟資本湧入,帶動了國產類型片的發展,抓住屬於自己的觀影人群。國人也不再覺得一部片子必須要獲得奧斯卡認可才算好。

而奧斯卡最後一塊遮羞布「專業性」,也正在被各種醜聞和政治正確撕扯,除了韋恩斯坦,凱文·斯派西和約翰·拉塞特這些大佬也相繼因性醜聞落馬。就連奧斯卡頒獎典禮本身也充滿荒誕感。去年此時,由於拿錯信封,原本頒發給《月光男孩》的最佳影片小金人,一度誤頒給了《愛樂之城》,場面十分尷尬。

從今往後,或許奧斯卡還是會一年一度的辦,我們一年一度的看。但過去那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奧斯卡,已經一去不返。

今天我們想跟你聊聊:

你對奧斯卡有什麼獨特記憶嗎?又有哪一屆奧斯卡讓你印象深刻?

評論區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網 的精彩文章:

掌握國內半數以上動畫產能,繪夢是怎麼做到的?
ZARA、優衣庫們要在中國背水一戰?

TAG:虎嗅網 |